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馬達加斯加,帶著物種密碼的古老方舟

古大陸分崩離析, 馬達加斯加像一艘巨大的方舟, 追隨著非洲大陸, 漂浮向西, 也帶著古老的大地密碼從時光深處緩緩而來。

猴麵包樹是馬達加斯加的象徵

安塔那那利佛機場到了。 走出機場乘上一輛中巴, 車窗外的風景正是令人震驚的日落:純度極高的藍色向地平線過度成紫紅色, 路面顛簸著讓窗外的剪影躍動著。 傳聞裡有怎樣的傳奇和悠秘叢林, 有著怎樣的人或者自然精靈, 這一刻我都會照單全收。

大道之上星空之舞

次日天不亮, 從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驅車前往西海岸的穆龍達瓦(Morondava), 去尋那些曾有著荒誕的傳說、也滋生出美好童話的神秘之樹。 車窗外是荒蠻的平原, 公路沒有一公里是直線, 司機大幅度地轉動著方向盤, 車速並不快, 卻讓人頭暈目眩。 這時候, 一個嘔吐袋才是旅行中的必備品, 而不是手裡的相機。 我從天不亮就啟程,

一直到天空再度變成紫紅色才抵達。 幾乎整整14個小時的車途, 讓人筋疲力竭。 外面, 那沒有一棵高聳樹木的荒原已經開始變得漸漸豐茂起來, 但地勢還是平坦幾無起伏。 在那些不辨彼此的樹影輪廓之間, 突然有筆直高大、巨塔般的剪影一閃而過。 我知道, 穆龍達瓦就要到了。

當地漁村的孩子

穆龍達瓦距離首都安塔那那利佛大約700公里, 是馬達加斯加島西海岸的港口, 穆龍達瓦隔著莫三比克海峽, 眺望著那一端的非洲大陸, 好像近在咫尺, 卻永無相會之日。 古大陸分崩離析, 馬達加斯加像一塊巨大的方舟, 追隨著非洲大陸, 漂浮向西, 也帶著古老的大地密碼從時光深處緩緩而來, 載著那些獨一無二的動物和植物。

從穆龍達瓦再往北大概20公里, 巨塔般的樹幹開始密集起來——“猴麵包樹大道”說的便是這裡。 猴麵包樹, 這地球上最古老而獨特的樹種, 儘管並不是馬達加斯加所獨有, 但是全世界只有馬達加斯加島還保存有成片的猴麵包樹林。 而全世界範圍內現存的8個猴麵包樹種,

這裡足足佔據了其中7個。

車輪卷起塵土, 但絲毫無損於通透的藍天。 進入這片區域一定是在幹季。 在雨季, 泥濘的道路有時候讓越野車也無能為力。 而現在正值南半球的冬末, 難得下一滴雨。 猴麵包樹為了能夠順利度過旱季, 在雨季時就不停地吸收水分, 貯藏在高大的、如海綿一樣的樹幹裡, 這些巨大無比的樹幹高達20米左右, 而胸徑卻可達15米以上, 只有在樹頂部有細小的枝幹, 看起來像個巨大的鳳梨。 在貧瘠的荒原, 猴麵包樹的果肉是營養豐富的飲料和調味品, 樹葉是當地人最喜愛的蔬菜之一;人們把種子榨成油、用樹皮做成繩子、甚至把樹幹掏空當房子居住, 簡直是造物主賜予的萬能靈藥。

有人拿給我碩大如橄欖球一般的果實, 敲開堅硬的外皮, 掏出一點果肉吃起來, 一股清香帶著酸酸的餘味, 仔細品味甚至還有一絲用火烤過的味道, 果然似麵包一般。

車子順著猴麵包樹大道一直向灌木林深處去, 那道路也越發顛簸, 雨季留下的泥濘坑窪被現在的太陽炙烤得凝固了。 拐個彎, 兩株環抱共生的猴麵包樹相互糾纏著, 若即若離又難捨難分地矗立在矮灌木之中, 不知相伴了多少時光蹉跎。 猴麵包樹由於沒有年輪, 讓人很難辨別具體的樹齡, 但無可置疑的是其生命之長可達千年, 所以當地人對這些樹的年齡也是莫衷一是。

在這棵所有旅行者都不會錯過的共生樹周圍, 一圈簡陋的草棚中, 當地人擺滿了木質的手工藝品, 而一大群孩子在塵土飛揚的紅土地上正跟著車子裡的音樂扭動身體,音樂不停他們的腳步也無休,黝黑的臉孔沾滿汗珠,在夕陽下讓皮膚越發地閃亮起來。

回到大道上,夕陽正快速地從高大的樹頂上沉落,在紅土大道上投射出猴麵包樹長長的影子,牛車從樹下經過,塵土的顆粒讓整條不長的大道上霧濛濛的,但我們寧可捨棄晚餐也不願離去,因為最美的星夜即將揭幕。在這平坦的大地上,沉入地平線的晚霞之舞剛剛停下腳步隱沒無蹤,根本無需毫無意義的矜持,星夜便躍上舞臺,誰說那些星星是一動不動的寶石鑲嵌於黑色的天鵝絨上,那分明是光的群舞,用璀璨點亮了馬達加斯加亙古如一的夜空。

昂達西貝 邂逅雨林精靈

穆龍達瓦炙熱荒涼。但昂達西貝(Andasibe Reserve)卻是個住滿精靈的雨林山谷。昂達西貝國家公園位於塔馬塔夫省內的圖阿馬西納市,距離安塔那那利佛約140公里。

在半路上,我造訪了蝴蝶穀(PARC EXOTIQUE),這是一個由法國人經營的私人保護區,以生活其中的各種爬行動物而著稱,於是有人稱這裡是 “變色龍農場”。要知道,目前全球約197種變色龍中的一半居住在馬達加斯加,而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變色龍生活的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建立保護區只是一個折中的辦法,也並非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些神奇美麗的精靈,也是啟發保護雨林意識的一個很好的開始。

當我小心翼翼地鑽進了一個大溫室花園,便開始像一個突然從大太陽底下進入了黑暗中的人一樣,眼睛漸漸地適應了那些植物和花朵的顏色,然後又進一步從那些枝葉上發現了這些奇異的傢伙。站在灰褐色的樹幹上的精靈便是一身灰色、趴在一大片葉子上的便也穿著一身綠衣服。保護區的嚮導甚至抓起一隻變色龍,讓它們爬行在我的臂膀上留影。而這些變色龍,只是不動聲色地向著有樹葉的方向慢慢爬去,倆趾分開的爪子緊緊地抓住我的胳膊,完全感受不到這些爬行動物的情緒,只是有些會突然改變了顏色。沒有哪一種生靈會像變色龍這樣,愉悅或焦慮都以改變身體顏色來表達。變換體色就像是它獨有的用來傳情達意的語言,比如,當變色龍的領地遭到同類侵襲的時候,雄性會使自己的身體呈現出鮮豔和明亮的色彩,來展現自己的實力用於威嚇對方。當雌性變色龍想要拒絕不中意的異性時,它會讓自己的體色變得暗淡,並呈現出閃動的紅色斑點。

在離開蝴蝶穀的時候,一隻全身雪白色、四肢帶褐色的猴子直立著從一個舊車棚後面,如跳舞一般奔向不遠處濃密的森林,那是難得一見的跳舞狐猴(dancing lemur),名字正源於它直立奔跑如舞蹈一樣的誇張憨態,看來,這神奇的雨林還有更多我從未聽過、見過的生靈。

狐猴是現今活著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

Hotel Vakona是雨林中的一家度假村,在一個臨湖的小小的,如庇護所一樣的盆地中,度假村的木屋仿佛被裝進了一個大碗中。同樣,這也是一個私人性質的保護區,其中包括狐猴島和鱷魚穀。

狐猴的故事要從6500萬年前開始說起。一場浩劫降臨了地球,恐龍因此滅亡了,狐猴卻存活了下來。狐猴是今天還活著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曾經,他們嘹亮的叫聲響徹在大陸的許多座亞熱帶森林。鬥轉星移,這些“活化石”在一個又一個地方黯然退場,而馬達加斯加成了它們生活在地球上唯一的家園。正因為馬達加斯加島與地球上其它地區隔絕開來,又有著適宜的環境,於是狐猴很快呈現出爆炸式的演化,家族興旺發達。

要去狐猴島必須乘坐獨木舟擺渡過一條人工改造過的法庫納河,確切地說這只是僅僅幾米寬的一條水道,以人工水道將一大片雨林隔絕起來,以便對特定幾個種群的狐猴進行保護和飼養,這裡屬於一種半飼養半野生的保護區,飼養著野生狀態下的幾種狐猴,包括褐狐猴( Eulemur fulvus)、跳舞狐猴(Propithecus sifaka)和熊貓狐猴(variegata )等。

乘獨木舟尋訪狐猴

我們跳上一條獨木舟,沿著水道進入一片與之相連的自然水域,去拜訪電影《馬達加斯加》中“朱利安國王”的原型——環尾狐猴(Lemur catta ou Maki),只要拿出幾根香蕉,這些完全目中無人的傢伙便如國王般大搖大擺地從岸上跳上我們的小船,爬上我的肩膀,站在我的頭頂,仿佛我只是一節樹樁,而它們的眼裡只有香蕉,原來對“國王”的朝拜竟然是如此的不拘小節。不過,這是屬於狐猴的雨林,屬於國王們的雨林王國,人類,最好心甘情願當一次陪襯。

安塔那那利佛 混血之城

最後我又回到了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坐落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一個馬蹄形的山脊上,是一個接近赤道的高原城市。我的酒店HOTEL TAMBOHO是一家法國人經營的三星酒店。酒店緊鄰池塘而建,水塘裡生活著鷺鷥、水雞、野鴨等十幾種鳥類,水塘的另一邊是稻田,每天清早都有下地幹活的農民。早起看晨光初露,白霧升起彌漫著水塘,大群的禽鳥棲居於此,被我的腳步驚飛,在民居的炊煙嫋嫋中,飛上山城天空。

在晴朗的高原天空下,星期五集市“佐馬”正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各種蔬菜、水果、家禽、水產帶著攢動的人群沿著一條爬上山的街道一直向山脊延伸,仿佛通向雲霄。而在如此狹窄的街道路口,黃色的老甲殼蟲計程車正等著客人的光顧,仿佛從汽車博物館中拉回到街市,被修修補補,只是新漆的顏色依舊鮮亮,在山城起起伏伏的街道穿梭。

從女王宮俯瞰安塔那那利佛

安塔那那利佛是一座混血的城市,亞、非、歐三大洲人種混雜、建築風格和文化並行不悖。高聳的教堂尖塔、法式殖民大宅、紅瓦蓋頂的小巧民居起落有致,挺拔成行的桉樹,和鮮紅的虎刺梅裝點著年久失修的斑駁牆面。

馬達加斯加語寓意為“千名勇士守衛之城”, 其建城時間上溯到1625年,城名即取自當年調配守衛該城的士兵人數。1793年該城成為馬達加斯加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央集權王朝伊美利那王國 (Imerina) 的首都,安塔那那利佛隨之正式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

在這個起伏的城市,登上女王宮(LE PALAIS DE LA REINE)是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規定動作。女王宮是馬達加斯加為數不多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拉達馬一世(RADAMAⅠ)的老王宮代表了伊美利那王朝的統一文化、古老而莊重;而拉達馬一世的遺孀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RANAVALONAⅠ)的女王宮則代表了伊美利那王國女王統治後的強勢和開放,包括大膽地引進西方文明的開放態度。

老國王去世後、女王大權在握而大興土木,據說為了運輸宮內大量的紫檀木數千名工人在路途勞累而死;整個建築造型、庭院佈局很精心,裝飾設計很精巧,當年女王鞭打偷學西方聖經的學士的十字架已經飽經風霜;曾經御用的教堂也僅剩下框架。一個石刻紀念碑,上面刻有當時派往法國、英國、南非和模里西斯的12名學士的名字;第一部用馬文翻譯的聖經的紀念碑則見證了西方文化體系正式進入馬島,讓人依稀可分明地看出女王暴戾性格中的遠見。

地處城市最高處的女王宮

女王宮地處安塔那那利佛最高山嶺阿杜拉魯山,從這裡俯瞰首都,是王才有的視角。底下商業城區人流如織、馬來高腳草屋、非洲木板棚與歐式建築教堂老街渾然一體,仿佛矛盾和衝突才是這個奇異海島的最和諧的本原。

而一大群孩子在塵土飛揚的紅土地上正跟著車子裡的音樂扭動身體,音樂不停他們的腳步也無休,黝黑的臉孔沾滿汗珠,在夕陽下讓皮膚越發地閃亮起來。

回到大道上,夕陽正快速地從高大的樹頂上沉落,在紅土大道上投射出猴麵包樹長長的影子,牛車從樹下經過,塵土的顆粒讓整條不長的大道上霧濛濛的,但我們寧可捨棄晚餐也不願離去,因為最美的星夜即將揭幕。在這平坦的大地上,沉入地平線的晚霞之舞剛剛停下腳步隱沒無蹤,根本無需毫無意義的矜持,星夜便躍上舞臺,誰說那些星星是一動不動的寶石鑲嵌於黑色的天鵝絨上,那分明是光的群舞,用璀璨點亮了馬達加斯加亙古如一的夜空。

昂達西貝 邂逅雨林精靈

穆龍達瓦炙熱荒涼。但昂達西貝(Andasibe Reserve)卻是個住滿精靈的雨林山谷。昂達西貝國家公園位於塔馬塔夫省內的圖阿馬西納市,距離安塔那那利佛約140公里。

在半路上,我造訪了蝴蝶穀(PARC EXOTIQUE),這是一個由法國人經營的私人保護區,以生活其中的各種爬行動物而著稱,於是有人稱這裡是 “變色龍農場”。要知道,目前全球約197種變色龍中的一半居住在馬達加斯加,而由於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變色龍生活的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建立保護區只是一個折中的辦法,也並非是最終的解決方案,但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些神奇美麗的精靈,也是啟發保護雨林意識的一個很好的開始。

當我小心翼翼地鑽進了一個大溫室花園,便開始像一個突然從大太陽底下進入了黑暗中的人一樣,眼睛漸漸地適應了那些植物和花朵的顏色,然後又進一步從那些枝葉上發現了這些奇異的傢伙。站在灰褐色的樹幹上的精靈便是一身灰色、趴在一大片葉子上的便也穿著一身綠衣服。保護區的嚮導甚至抓起一隻變色龍,讓它們爬行在我的臂膀上留影。而這些變色龍,只是不動聲色地向著有樹葉的方向慢慢爬去,倆趾分開的爪子緊緊地抓住我的胳膊,完全感受不到這些爬行動物的情緒,只是有些會突然改變了顏色。沒有哪一種生靈會像變色龍這樣,愉悅或焦慮都以改變身體顏色來表達。變換體色就像是它獨有的用來傳情達意的語言,比如,當變色龍的領地遭到同類侵襲的時候,雄性會使自己的身體呈現出鮮豔和明亮的色彩,來展現自己的實力用於威嚇對方。當雌性變色龍想要拒絕不中意的異性時,它會讓自己的體色變得暗淡,並呈現出閃動的紅色斑點。

在離開蝴蝶穀的時候,一隻全身雪白色、四肢帶褐色的猴子直立著從一個舊車棚後面,如跳舞一般奔向不遠處濃密的森林,那是難得一見的跳舞狐猴(dancing lemur),名字正源於它直立奔跑如舞蹈一樣的誇張憨態,看來,這神奇的雨林還有更多我從未聽過、見過的生靈。

狐猴是現今活著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

Hotel Vakona是雨林中的一家度假村,在一個臨湖的小小的,如庇護所一樣的盆地中,度假村的木屋仿佛被裝進了一個大碗中。同樣,這也是一個私人性質的保護區,其中包括狐猴島和鱷魚穀。

狐猴的故事要從6500萬年前開始說起。一場浩劫降臨了地球,恐龍因此滅亡了,狐猴卻存活了下來。狐猴是今天還活著的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曾經,他們嘹亮的叫聲響徹在大陸的許多座亞熱帶森林。鬥轉星移,這些“活化石”在一個又一個地方黯然退場,而馬達加斯加成了它們生活在地球上唯一的家園。正因為馬達加斯加島與地球上其它地區隔絕開來,又有著適宜的環境,於是狐猴很快呈現出爆炸式的演化,家族興旺發達。

要去狐猴島必須乘坐獨木舟擺渡過一條人工改造過的法庫納河,確切地說這只是僅僅幾米寬的一條水道,以人工水道將一大片雨林隔絕起來,以便對特定幾個種群的狐猴進行保護和飼養,這裡屬於一種半飼養半野生的保護區,飼養著野生狀態下的幾種狐猴,包括褐狐猴( Eulemur fulvus)、跳舞狐猴(Propithecus sifaka)和熊貓狐猴(variegata )等。

乘獨木舟尋訪狐猴

我們跳上一條獨木舟,沿著水道進入一片與之相連的自然水域,去拜訪電影《馬達加斯加》中“朱利安國王”的原型——環尾狐猴(Lemur catta ou Maki),只要拿出幾根香蕉,這些完全目中無人的傢伙便如國王般大搖大擺地從岸上跳上我們的小船,爬上我的肩膀,站在我的頭頂,仿佛我只是一節樹樁,而它們的眼裡只有香蕉,原來對“國王”的朝拜竟然是如此的不拘小節。不過,這是屬於狐猴的雨林,屬於國王們的雨林王國,人類,最好心甘情願當一次陪襯。

安塔那那利佛 混血之城

最後我又回到了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坐落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一個馬蹄形的山脊上,是一個接近赤道的高原城市。我的酒店HOTEL TAMBOHO是一家法國人經營的三星酒店。酒店緊鄰池塘而建,水塘裡生活著鷺鷥、水雞、野鴨等十幾種鳥類,水塘的另一邊是稻田,每天清早都有下地幹活的農民。早起看晨光初露,白霧升起彌漫著水塘,大群的禽鳥棲居於此,被我的腳步驚飛,在民居的炊煙嫋嫋中,飛上山城天空。

在晴朗的高原天空下,星期五集市“佐馬”正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各種蔬菜、水果、家禽、水產帶著攢動的人群沿著一條爬上山的街道一直向山脊延伸,仿佛通向雲霄。而在如此狹窄的街道路口,黃色的老甲殼蟲計程車正等著客人的光顧,仿佛從汽車博物館中拉回到街市,被修修補補,只是新漆的顏色依舊鮮亮,在山城起起伏伏的街道穿梭。

從女王宮俯瞰安塔那那利佛

安塔那那利佛是一座混血的城市,亞、非、歐三大洲人種混雜、建築風格和文化並行不悖。高聳的教堂尖塔、法式殖民大宅、紅瓦蓋頂的小巧民居起落有致,挺拔成行的桉樹,和鮮紅的虎刺梅裝點著年久失修的斑駁牆面。

馬達加斯加語寓意為“千名勇士守衛之城”, 其建城時間上溯到1625年,城名即取自當年調配守衛該城的士兵人數。1793年該城成為馬達加斯加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央集權王朝伊美利那王國 (Imerina) 的首都,安塔那那利佛隨之正式成為全國的行政中心。

在這個起伏的城市,登上女王宮(LE PALAIS DE LA REINE)是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規定動作。女王宮是馬達加斯加為數不多的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拉達馬一世(RADAMAⅠ)的老王宮代表了伊美利那王朝的統一文化、古老而莊重;而拉達馬一世的遺孀娜拉瓦魯那女王一世(RANAVALONAⅠ)的女王宮則代表了伊美利那王國女王統治後的強勢和開放,包括大膽地引進西方文明的開放態度。

老國王去世後、女王大權在握而大興土木,據說為了運輸宮內大量的紫檀木數千名工人在路途勞累而死;整個建築造型、庭院佈局很精心,裝飾設計很精巧,當年女王鞭打偷學西方聖經的學士的十字架已經飽經風霜;曾經御用的教堂也僅剩下框架。一個石刻紀念碑,上面刻有當時派往法國、英國、南非和模里西斯的12名學士的名字;第一部用馬文翻譯的聖經的紀念碑則見證了西方文化體系正式進入馬島,讓人依稀可分明地看出女王暴戾性格中的遠見。

地處城市最高處的女王宮

女王宮地處安塔那那利佛最高山嶺阿杜拉魯山,從這裡俯瞰首都,是王才有的視角。底下商業城區人流如織、馬來高腳草屋、非洲木板棚與歐式建築教堂老街渾然一體,仿佛矛盾和衝突才是這個奇異海島的最和諧的本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