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唐朝女子出軌:恨不相逢未嫁時

推薦:人性的解放, 看看唐代詩人與歌妓的風流趣事

文/陳二虎

(一組大唐女子服飾, 與本文內容無關)

【作者簡介】陳二虎, 筆名紅葉,

蒙古族中的契丹人。 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善良的人們總是憧憬那份無瑕的美好。 情愛, 更是男女間的千萬糾纏。 《詩經》中曰:“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然而, 當今之時代, 開放得太傷風化, 玩得不是浪漫而是心跳。 上床算什麼, “車震”似乎更刺激。 所謂的愛, 無須柔曼的“小夜曲”。 隨處地顧盼與撒嬌自如運用, 那一抹秋波橫溢, 封存在古典詩詞的婉約中。

願望都是美好的, 我們渴望這個時代進步與文明, 渴望這個時代發展與繁榮, 也更希望人性的曙光照耀著我們的前程。

唐代詩人張籍的《節婦吟》, 似乎對警示今天的婚外情有其積極的教育意義, 古人講究愛倫常甚於愛美色, 重廉恥過於重婚姻。 女人莫要媚恩而辱體, 休要恣情以愧心。 “未嘗不愛, 愛之至而敬生焉;未嘗不親, 親之極而私絕焉。 ”因之, 這首《節婦吟》寄意了深刻的政治意義, 也隱去了事物的本源, 上升到“君子”為“節婦”立牌坊的高度, 而無人細品那“未嫁時”。

兩情相悅, 情竇初開, 那份無瑕的愛是否真的會生死相許?

而這“節婦”並沒有“玉取其堅潤不渝, 環取其始終不絕”的忠貞不二。 經不住色誘, 芳心浮動, 收了人家的明珠系在羅襦之上, 然後又恐怕事情敗露, 真像被丈夫和外人識破, 姑且假情假義地道出一番堂皇的大道理: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擬同生死”並且張揚了“妾家高樓連苑起, 良人執戟明光裡”, 還粉飾了“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戲演得十分精彩, 似乎那後生當了真, 春色漣漪, 情腸幽幽, 二人幽會後給了他十分珍貴的禮物, 神魂顛倒似地被“狐媚”了。

此婦分明歡情場上的老手加高手, 是媚在骨子裡, 手段超人。 溯源其事, 如果此女人沒有春心浮動, 與男人私會, 也就不會收了人家的禮物, 自古莫與女人作戲, 有其深刻的道理。

如今, 隨處可見那些半老徐娘故作純真地撒嬌弄俏, 花枝招展地忸怩裝嫩, 賣弄風情地嗲聲嗲氣, 少了那羞澀與靦腆, 一個個“媚”功了得, 讓多少男人魂不附體, 五體投地, 拜倒在花樣的裙裾下, “後生難過美色關”!

女性擁有嬌媚、溫柔、情趣、談吐、姿態、學養, 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 有硬體也有軟體的, 有說得出看得見摸得著的, 也有說不清、嗅不到, 只可意會感受的。 女人的傳統美德, 其內涵包括千百年來的大家風範與小家碧玉的相互補充與支撐。

但今日, 已經沒有了含蓄委婉、纏綿悱惻的傳統之美, 所謂的商業文明,多了自我的“性包裝”,粉紅與銅臭融匯,風騷出無盡的感歎。早熟的調笑招搖過市,強烈地體現了商品價值。各式的風情都變了成推銷的手段,利益與感情摻和成肉體的陶醉,玩著即無永遠的真情,只有永遠的利益,拿姿作態的假浪漫假清高,高貴與低賤,金錢成了尺子,變質的情與欲發出一種不香不臭的氣味。

一觸即發的性欲,道德與倫理都成了無所謂,精神家園徹底喪失。有人說過:男人與女人都喜歡被勾引的感覺,有人勾引,說明有魅力。

還是回到這首《節婦吟》上吧,其本身就是為女性“樹碑立傳”,傳教的意味過濃,而很少有人留意那“恨不相逢未嫁時”。

據說這詩是從漢樂府《陌上桑》或《羽林郎》脫胎化來,原來的是“何不相逢未嫁時”,無論“恨”也好,“何”也罷,這包含的委屈與無奈,或許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忍氣吞聲,那纏綿悱惻之情欲說還休,決絕的“未嫁時”。

晚唐詩人羅隱也寫過一首“未嫁詩”:

鐘陵醉別十餘年,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好一個“不如人”,道盡人間甘苦,讓命運折磨著善良的初心,滴血成“我未成名君未嫁”。人們時不時地說初心,但這純真的初心幾人能解?

詩關風情又非風情,讓人感受到那詩句中飽含的苦澀,這就是赤裸裸的人生,苦澀中的淒美,讓人淚雙流。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癡腸是一個沒有市場的怪物,洗盡鉛華,筆者真的沒有褻瀆這首《節婦吟》,僅僅是說出自己的絲絲感受。

情有所馳情有所慕,不由地又想起另一首唐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不是“未嫁時”的另類注釋?

穿過歲月的滄桑,寫滿了苦樂的皺褶,跌宕悲喜人生,枯萎的真摯,紅透了那秋天的楓樹。

相關推薦:

大唐寂寞花:薛濤

初唐四傑都來過四川綿陽?

一個小國何以對抗強大的漢王朝90餘年?

所謂的商業文明,多了自我的“性包裝”,粉紅與銅臭融匯,風騷出無盡的感歎。早熟的調笑招搖過市,強烈地體現了商品價值。各式的風情都變了成推銷的手段,利益與感情摻和成肉體的陶醉,玩著即無永遠的真情,只有永遠的利益,拿姿作態的假浪漫假清高,高貴與低賤,金錢成了尺子,變質的情與欲發出一種不香不臭的氣味。

一觸即發的性欲,道德與倫理都成了無所謂,精神家園徹底喪失。有人說過:男人與女人都喜歡被勾引的感覺,有人勾引,說明有魅力。

還是回到這首《節婦吟》上吧,其本身就是為女性“樹碑立傳”,傳教的意味過濃,而很少有人留意那“恨不相逢未嫁時”。

據說這詩是從漢樂府《陌上桑》或《羽林郎》脫胎化來,原來的是“何不相逢未嫁時”,無論“恨”也好,“何”也罷,這包含的委屈與無奈,或許心理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忍氣吞聲,那纏綿悱惻之情欲說還休,決絕的“未嫁時”。

晚唐詩人羅隱也寫過一首“未嫁詩”:

鐘陵醉別十餘年,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好一個“不如人”,道盡人間甘苦,讓命運折磨著善良的初心,滴血成“我未成名君未嫁”。人們時不時地說初心,但這純真的初心幾人能解?

詩關風情又非風情,讓人感受到那詩句中飽含的苦澀,這就是赤裸裸的人生,苦澀中的淒美,讓人淚雙流。

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癡腸是一個沒有市場的怪物,洗盡鉛華,筆者真的沒有褻瀆這首《節婦吟》,僅僅是說出自己的絲絲感受。

情有所馳情有所慕,不由地又想起另一首唐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只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不是“未嫁時”的另類注釋?

穿過歲月的滄桑,寫滿了苦樂的皺褶,跌宕悲喜人生,枯萎的真摯,紅透了那秋天的楓樹。

相關推薦:

大唐寂寞花:薛濤

初唐四傑都來過四川綿陽?

一個小國何以對抗強大的漢王朝90餘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