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身份證號碼是5113開頭的南充人一定要看這條資訊……

三國文化之源——南充

點擊上方“南充播報”即可關注我們

每個人記憶中

都有一條老街

淳樸和喧鬧是老街的樣子

他們承載著一代人

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

街頭巷尾彌漫著老小吃的獨特戚薇

匠心別具的古民宅飛簷翹角

斑駁的青石板路

還有深藏巷中小販的叫賣聲

都是那樣的令人難以忘懷

北湖公園

北湖是一片古老的水面。 在漢代是“魚池”, 明代稱“北湖”。 民國8年, 購樂至天池重瓣置於湖中, 故又名“蓮池”。

1984年興建公園, 人工拓寬湖面, 定名“北湖”, 胡耀邦題寫了“南充市北湖公園”匾名。 新中國建立前, 市內多為平房, 嘉陵江東岸鶴鳴山上的宋代白塔倒映池中, 清晰可見, 構成南充八景之一“蓮池倒影”, 與池中花水相映成趣。

2002年北湖公園拆除大門和圍牆,

改造為城市開放性公園。 如今的北湖, 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中心。 高樓大廈相繼拔地而起, 繁華成為了這裡新的代名詞。

三公街

果城居民至今習慣稱呼第二人民市場為"三公廟"市場。 在今人民中路三公街相交處附近, 古代確有一座小廟名三公廟。

民國年間又形成了幾條小街, 如今街道擴建, 這些小街早已不存在了, 三公廟也早已拆除。 檢閱清代編修的地方誌, 原來關羽死後, 其聲譽地位日漸提高, 不但他自己被加上關聖帝君稱號, 其三代祖皆追封為公。 清雍正三年(1725), 果城奉朝庭旨意, 修建三公祠。 民間習慣稱為"三公廟", 久而久之, 廟名也就演變為地名, 街名了。

如今的三公街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店鋪鱗次櫛比, 當年的三公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記憶。

模範街

民國10年(1921)拆除新城門(今人民影都東側)至儀風門至江邊一段內城牆, 填平城壕, 興修為街市。 鋪戶修建最合要求, 房檐、臺階整齊, 故定名為模範街。

當時商業中心在大東街、大南街、下河街、雞市口一帶。模範街相對冷清得多。民國29年(1940)日軍飛機轟炸南充,繁華商業區遭受嚴重破壞,於是商業中心轉移,模範街成為全城商業中心。

解放後,模範街幾經改建。1980年城市規劃,模範街拓寬為29.6米。1990年拓寬工程基本完成。

禹王后街

一直以來,南充市最為熱鬧的地方莫過於五星花園,而在五星花園修建之前,最為熱鬧的要算禹王后街、果山街一帶。

據傳,禹王曾住過禹王后街一帶。禹王是黃帝的第四代子孫,是上古治水英雄,住在嘉陵江的老百姓經常受到洪水的威脅,於是希望禹王能夠庇佑他們。傳說歸傳說真實性難以考究,但無疑給禹王后街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記憶中的禹王后街兩邊都是木質結構的老房子,賣家電、服裝、日雜用品的店比比皆是,逛街買東西的人熙熙攘攘。當時到順慶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錯過禹王后街。甚至有人說,沒逛過禹王后街,就沒有真正到過順慶。

如今的果山街兩旁依舊商戶林立,但早已不是那條聲名遠播的街道。果山公園裡,常來品茶休閒的老人不時會聚在一起,回憶當年禹王后街的盛況。

繭市街

繭市街出現于民國初年。當時果城古貌未改,從大西街口至十字街西頭皆為舊城牆,只是在城牆外修了公路。

1921年前後,在新城門(今大都會東側)至今新世紀商場附近一段城牆邊修起了若干鋪房。四鄉農民在每年新繭產出後,皆運到此處出售,各絲廠、作坊亦在此設鬥(當時收繭用量具)收繭。1923年起,正式命名為繭市街。

1950年建南充市時,古城牆已先後拆除。人民政府規劃並動工修建了南起大西街口,北至金魚嶺的一條大街,全長2831米,寬32米,定名為巴山路。後分段改名為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舊繭市街亦包含其中。

孔邇街

此街因臨近順慶府文廟而得名。邇,近的意思。順慶府文廟初為果州南充縣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幾百年間多次毀而重建。

清代初年重建為順慶府文廟,是人們紀念先聖孔子的地方。包括今南充市軸承廠一部分及孔邇街小學的校園,占地1000多平方米。原有三重殿堂,全廟四周由紅牆圈圍,大門正對這條小街。取名孔邇街是說離孔聖人很近的意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廟被拆毀,孔邇街隨之衰敗。直至前幾年順慶府文廟重建,孔邇街成為一條繁榮的商業街。

紅牆街

紅牆街原為”黌牆街“。在明清之時,乃至民國年間,都是南充的市井民俗街,也是川北風情街。

在街的兩邊是各種店鋪,有吃食店,有茶館,有棧房之類,既有在街上挑擔推車遊走的販夫走卒,還有在街邊樹下理髮修腳的五行八作匠人,也有一些弄雜耍、賣唱的藝人等等。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廟被拆,紅牆街衰敗下來,直至前兩年南門壩改造,再次成為城市商圈。

龍王街

位於嘉陵江邊的龍王井,建於清朝時期,歷經百餘年風雨,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對“老南充”而言,它不僅是一口給人生命的井,更是一種情結。

龍王井邊上有一條龍王街,這條街因井而得名,由於城市的發展,龍王井已經乾枯了幾年了。龍王街位於嘉陵江邊,北接原南充織綢廠後側,南至勝利路東段口接上渡街。

龍王街臨近嘉陵江,靠江一側曾是居住區,另外一側則是南充出名的廠區,除了原南充織綢廠外,還有原南充內燃機廠、原南充地區罐頭廠等。隨著城市的發展,濱江大道的修建被納入日程,一來提升城市檔次,二來起到防洪的作用,龍王街成為濱江大道的一部分。

2004年濱江大道修建完成,龍王街退出歷史舞臺。現在濱江大道一側是鬱鬱蔥蔥的綠地,另外一側則是高樓大廈,現代都市氣息十足。

老街的魅力

就在於它從古老走到今天

又將今天變成了古老

老街,從千年時光裡來

終將回到千年時光裡去

淡靜而又優雅,豁達而又包容

覺得不錯,請您點個贊!

熱點推薦

當時商業中心在大東街、大南街、下河街、雞市口一帶。模範街相對冷清得多。民國29年(1940)日軍飛機轟炸南充,繁華商業區遭受嚴重破壞,於是商業中心轉移,模範街成為全城商業中心。

解放後,模範街幾經改建。1980年城市規劃,模範街拓寬為29.6米。1990年拓寬工程基本完成。

禹王后街

一直以來,南充市最為熱鬧的地方莫過於五星花園,而在五星花園修建之前,最為熱鬧的要算禹王后街、果山街一帶。

據傳,禹王曾住過禹王后街一帶。禹王是黃帝的第四代子孫,是上古治水英雄,住在嘉陵江的老百姓經常受到洪水的威脅,於是希望禹王能夠庇佑他們。傳說歸傳說真實性難以考究,但無疑給禹王后街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記憶中的禹王后街兩邊都是木質結構的老房子,賣家電、服裝、日雜用品的店比比皆是,逛街買東西的人熙熙攘攘。當時到順慶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錯過禹王后街。甚至有人說,沒逛過禹王后街,就沒有真正到過順慶。

如今的果山街兩旁依舊商戶林立,但早已不是那條聲名遠播的街道。果山公園裡,常來品茶休閒的老人不時會聚在一起,回憶當年禹王后街的盛況。

繭市街

繭市街出現于民國初年。當時果城古貌未改,從大西街口至十字街西頭皆為舊城牆,只是在城牆外修了公路。

1921年前後,在新城門(今大都會東側)至今新世紀商場附近一段城牆邊修起了若干鋪房。四鄉農民在每年新繭產出後,皆運到此處出售,各絲廠、作坊亦在此設鬥(當時收繭用量具)收繭。1923年起,正式命名為繭市街。

1950年建南充市時,古城牆已先後拆除。人民政府規劃並動工修建了南起大西街口,北至金魚嶺的一條大街,全長2831米,寬32米,定名為巴山路。後分段改名為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舊繭市街亦包含其中。

孔邇街

此街因臨近順慶府文廟而得名。邇,近的意思。順慶府文廟初為果州南充縣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幾百年間多次毀而重建。

清代初年重建為順慶府文廟,是人們紀念先聖孔子的地方。包括今南充市軸承廠一部分及孔邇街小學的校園,占地1000多平方米。原有三重殿堂,全廟四周由紅牆圈圍,大門正對這條小街。取名孔邇街是說離孔聖人很近的意思。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廟被拆毀,孔邇街隨之衰敗。直至前幾年順慶府文廟重建,孔邇街成為一條繁榮的商業街。

紅牆街

紅牆街原為”黌牆街“。在明清之時,乃至民國年間,都是南充的市井民俗街,也是川北風情街。

在街的兩邊是各種店鋪,有吃食店,有茶館,有棧房之類,既有在街上挑擔推車遊走的販夫走卒,還有在街邊樹下理髮修腳的五行八作匠人,也有一些弄雜耍、賣唱的藝人等等。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廟被拆,紅牆街衰敗下來,直至前兩年南門壩改造,再次成為城市商圈。

龍王街

位於嘉陵江邊的龍王井,建於清朝時期,歷經百餘年風雨,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南充人。對“老南充”而言,它不僅是一口給人生命的井,更是一種情結。

龍王井邊上有一條龍王街,這條街因井而得名,由於城市的發展,龍王井已經乾枯了幾年了。龍王街位於嘉陵江邊,北接原南充織綢廠後側,南至勝利路東段口接上渡街。

龍王街臨近嘉陵江,靠江一側曾是居住區,另外一側則是南充出名的廠區,除了原南充織綢廠外,還有原南充內燃機廠、原南充地區罐頭廠等。隨著城市的發展,濱江大道的修建被納入日程,一來提升城市檔次,二來起到防洪的作用,龍王街成為濱江大道的一部分。

2004年濱江大道修建完成,龍王街退出歷史舞臺。現在濱江大道一側是鬱鬱蔥蔥的綠地,另外一側則是高樓大廈,現代都市氣息十足。

老街的魅力

就在於它從古老走到今天

又將今天變成了古老

老街,從千年時光裡來

終將回到千年時光裡去

淡靜而又優雅,豁達而又包容

覺得不錯,請您點個贊!

熱點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