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豐子愷拜師

科舉制度廢除後,各地紛紛辦起了小學堂。 於雲芝的私塾也得以逐漸改良,後來學堂改組,豐子愷被分到了崇德縣立第三高等小學。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畢業,母親鐘雲芳請來沈蕙蓀做參謀開始為他謀劃前程。

沈蕙蓀時任第三高等小學校長,曾參與主考官調閱試卷之事。 1903年崇德縣舉辦學校作文競賽,豐子愷的文章曾得到縣主考官徐芮蓀的賞識,徐芮蓀不僅親自調閱了他的文章並專程到第三高等小學查看了他平時的作業,此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沈蕙蓀也認為豐子愷天資聰慧,是可造之才,便建議他到省城杭州投考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一是師範畢業後可以做教師,且家鄉多為新辦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師緊缺。 二是豐子愷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師範學校學費相對低廉,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 恰巧,沈校長的兒子沈元也要去杭州報考,鐘雲芳便拜託沈校長帶著豐子愷一同前往。

去杭州投考的那天,鐘雲芳一早起來就為豐子愷打點行裝,準備了點心、米糕和粽子,希望兒子馬到成功,高中凱旋。 豐子愷吃好早點便和沈家父子一道啟程了。

到了杭州以後,豐子愷第一次走進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就被學校的良好氛圍所吸引。 這裡環境幽雅,教學樓巍峨矗立,寬敞明亮;圖書館藏書眾多,品種豐富。 豐子愷惟恐考試落榜,擔心母親失望,便同時報考了三個學校。 不久,學校放榜,豐子愷名列商業學校第一名、師範學校第三名,中等學校第八名。

豐子愷最後選擇了師範學校。 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不僅規模宏大,師資力量也是相當的雄厚。 校長經亨頤宣導“人格教育”,傳播新文化,吸引了夏丏尊、馬敘倫、薑丹書、張宗祥等一大批名師學者來此任教。

為充實師資力量,經亨頤還特意讓薑丹書從上海請來李叔同。 李叔同和其他老師有所不同,極力推行美育教育,認為音樂和圖畫的課程可以涵養人心,特別注重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得到師生的一致擁護,浙一師迎來了藝術教育的春天。

李叔同是天津人,出身富貴,性喜金石,詩書畫印皆精。 早年在上海發展,後留學日本。 在日本編輯了中國第一本音樂雜誌——《音樂小雜誌》,又與好友曾孝谷組織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 他是最早把西洋繪畫、音樂、話劇等引進中國的先驅。 回國後,應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之聘,在該校任教。

李叔同對待學生和藹可親,從不打罵。 學生出現過失,他當時不說,課後單獨把學生叫到房間,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地進行開導。 語言溫和,態度謙虛,學生常被感動得不行。 李叔同的個人品格和魅力也使學生欽佩不已。 豐子愷曾撰文《我與弘一大師》,專門描述他心目中的李先生:“就人格講,他當教師不為名利,為當教師而當教師,用全副精力去當教師;就學問講,他博學多能,其國文比國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歷史比歷史先生更高,其常識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書法金石的專家、中國話劇的鼻祖。 他不僅能教圖畫、音樂,還拿許多別的學問為背景來教他的圖畫、音樂。 夏丏尊先生曾經說:‘李先生的教師,是有後光的。

’像佛菩薩那樣有後光,怎不教人崇敬呢?而我崇敬他,更甚於他人。 ”

在繪畫上,李先生教學講究直接寫生,每次畫石膏像,他總要自己先畫一張,讓大家再根據他的方法練習。 自從跟隨李叔同學習圖畫,受到李叔同教學方式“溫而厲”的薰陶和人格魅力的影響,豐子愷對圖畫課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他體會到了藝術與數、理、化課程的不同滋味。 “在四年級的時候,我的興味忽然集中在圖畫上了。 甚至拋棄其他一切課業而專心圖畫,或托事請假而到西湖上去作風景寫生。 ”

有一次在西湖上寫生,他看到同行的老人眼睛生得特別高,臉型很適合作畫,便豎起鉛筆測量老人的五官比例。 老人看到豐子愷拿著鉛筆對著自己,以為是要把鉛筆給他,笑著對他說:“這不是我的東西。 ”搞得豐子愷很尷尬。

對於豐子愷在繪畫上的進步,李叔同看在眼裡,喜在心上。豐子愷在《為青年說弘一法師》一文中說:“有一晚,我為級長的公事,到李先生房間裡去報告。報告畢,我將退出,李先生喊我轉來,又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對我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老師的這番話如綿綿春雨般滋潤著豐子愷的心,此後他決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搞得豐子愷很尷尬。

對於豐子愷在繪畫上的進步,李叔同看在眼裡,喜在心上。豐子愷在《為青年說弘一法師》一文中說:“有一晚,我為級長的公事,到李先生房間裡去報告。報告畢,我將退出,李先生喊我轉來,又用很輕而嚴肅的聲音和氣地對我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老師的這番話如綿綿春雨般滋潤著豐子愷的心,此後他決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