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選手比賽時呼吸心跳驟停!醫護人員搶救及時避免悲劇發生

在昨天的“百城康體杯”2017蘭溪鄉村馬拉松比賽過程中, 一名運動員在跑了16.5公里之後, 突然倒地, 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情況十分危急。 緊急關頭, 沿線的醫護人員及時趕到, 通過科學的急救措施, 終於轉危為安。

圖中這位正在給運動員做心肺復蘇的醫護人員, 是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醫生梅婷娟, 也是這次馬拉松賽道沿線的一名志願者。 接到指揮中心的命令後, 她第一時間趕到了暈倒的運動員身邊。 當時現場已經有一位AED的醫護人員, 準備黏貼電擊片。 梅婷娟到了之後, 情況雖然緊急, 搶救工作依然有條不紊。 分析心率、除顫、心臟按壓……經過一系列的急救措施, 這名運動員恢復了呼吸和心跳, 隨後, 被120救護車送往市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救治。 看到運動員脫離了生命危險, 在場的其他志願者和運動員們, 也紛紛為醫護人員點贊。

之後, 記者從市人民醫院瞭解到, 目前, 這名運動員生命體征平穩, 正在重症監護室作進一步觀察。 醫生介紹, 當時運動員暈倒時, 幸好現場的醫護人員搶救及時, 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市人民醫院急診室副主任醫師李琦介紹, 跑馬拉松最大的危險就是猝死,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

直接威脅生命。 這個病人能夠搶救過來, 沿途的醫務人員、ICU醫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所以, 參加比賽還是要視身體狀況, 量力而行。

跑友必看!

跑馬拉松, 保健知識需具備

近年來, 在跑步賽事中的猝死事件不時發生, 跑友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出現身體不適現象在馬拉松比賽中並不罕見。 年輕人不應仗著年輕、平時身體健康而放鬆警惕。

跑步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 但是如果運動不當或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不瞭解, 就可能會發生意外。 因此奉勸各位熱愛馬拉松的朋友們, 一定要注意安全, 量力而行!

如何預防馬拉松運動性猝死

運動猝死儘管發生幾率很小, 但卻是運動醫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因此預防是放在第一位的。 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能夠有效預防馬拉松運動性猝死。

加強比賽前的醫學檢查, 排除器質性疾病

絕大多數運動猝死人群, 都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有嚴重的其他疾病。 某些疾病在普通體檢中可能還很難發現, 有條件最好進行運動心肺功能的全面檢查。

發現心臟性疾病或心腦血管結構異常, 應該停止參與競技性比賽。

注意運動猝死的先兆症狀, 加強自我監督

據相關機構的調查與報導, 運動猝死前有50%的人會出現發熱、胸痛、胸悶、胸部壓迫感、頭痛、氣急、腸胃不適、腹瀉、極度疲乏等前期症狀。

在運動過程中, 如果出現臉色發白同時出大汗、嘴唇發紫、胸悶、憋氣、心臟有壓迫感等現象時, 應該引起重視逐漸降低運動強度, 直到停止運動。 此外, 需要加強馬拉松參與者的自我監督能力, 讓運動者瞭解運動時和運動後出現的各種不適症狀或發生意外時應採取的正確措施。

平時增強鍛煉, 提高身體機能和素質

馬拉松運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參與和完成的一項運動。 參與者一定要在比賽前養成經常性鍛煉的習慣,鍛煉可以從小強度負荷開始,循序漸進,提高機體心血管機能對運動的適應能力。平時不鍛煉,或者停止鍛煉很長時間後突然增加運動負荷,心血管系統容易不堪重負發生運動意外。

“跑馬”者要有一定的運動保健知識

不經常從事長跑運動或者說身患慢性疾病的人,馬拉松比賽時跑步速度宜慢不宜快,這樣可以儘量避免“極點”的出現;出現極點期時適當放緩,不要咬牙堅持。運動時不能大量喝水,避免加大心臟的負擔;感冒、急性扁桃體炎、麻疹、發熱患者應避免體育運動,並及時診治否則會導致病毒侵襲,引發心臟疾病,從而造成心血管意外而發生猝死的現象。

長跑衝刺後一定不能立即停下來,要做一些緩衝的運動走一走,這都是“緩衝”,可以增加血液回流。

參與者一定要在比賽前養成經常性鍛煉的習慣,鍛煉可以從小強度負荷開始,循序漸進,提高機體心血管機能對運動的適應能力。平時不鍛煉,或者停止鍛煉很長時間後突然增加運動負荷,心血管系統容易不堪重負發生運動意外。

“跑馬”者要有一定的運動保健知識

不經常從事長跑運動或者說身患慢性疾病的人,馬拉松比賽時跑步速度宜慢不宜快,這樣可以儘量避免“極點”的出現;出現極點期時適當放緩,不要咬牙堅持。運動時不能大量喝水,避免加大心臟的負擔;感冒、急性扁桃體炎、麻疹、發熱患者應避免體育運動,並及時診治否則會導致病毒侵襲,引發心臟疾病,從而造成心血管意外而發生猝死的現象。

長跑衝刺後一定不能立即停下來,要做一些緩衝的運動走一走,這都是“緩衝”,可以增加血液回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