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球員運動能力受哪些因素影響?

這是【老裴帶你探索足球訓練課背後的科學】第十期, 老裴也就是蒜苔炒肉。

在本系列前幾期的文章中, 分別介紹了與球員運動能力相關的幾大方面:身體恢復能力,

能量儲備, 運動能量消耗, 飲食, 睡眠。 在本篇文章中, 我將繼續給大家闡述運動年齡, 身體自然條件, 訓練強度以及肌體適應能力對球員運動能力的影響。

運動年齡

可能大家看到年齡這個詞, 大家自然就會想到“小孩子年齡小, 運動能力當然比比不上一個20出頭的小夥子”。 當然, 這麼大的年齡差異肯定會導致運動能力的不同, 這個顯而易見。 但我要寫的肯定不是這麼顯而易見的事情。

在訓練科學裡, 跟年齡相關的有一個概念, 叫做殘留效應。 什麼是殘留效應?

小知識

殘留效應:是指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停止訓練, 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指標的衰減速率。

那麼身體素質包括哪些?各自的衰減速率分別是多少?

熟悉老裴的人都知道, 該上圖了, 哈哈哈!

也就是說, 如果運動員停止了訓練, 那麼他的最大速度值是衰減的最快的, 5天左右就會下降;而他的最大力量值是衰減的最慢的, 可以保持30天左右。

那麼知道了這個又有啥用呢?

假設自己家孩子在6月30號有一個體育考試, 要考100米跑, 自己的孩子在練了兩個月之後終於能跑到達標的成績了, 那麼問題來了, 終於能達標了, 還要天天練嗎?能不能考前歇幾天?

對照上表就可以得知, 100米跑屬於考驗身體爆發力以及最大速度值的專案, 而停止訓練之後, 最大速度值的保持時間是5±3天, 所以, 至少你歇一天應該沒什麼問題。

那麼這跟運動年齡有什麼關係?

大家都知道, 長年運動的人跟偶爾運動的人, 身體素質方面是有較大差距的。 長年運動的人, 其身體各部位的器官能更好的適應運動負荷, 所以其運動表現更出色。 而且他的能量儲備更大, 肌體能量恢復速度要比偶爾運動的人要快。

結合殘留效應來說, 就是長年運動的人比偶爾運動的人, 其殘留效應要更長。

還拿剛才那個100米的例子來說, 如果這個孩子屬於偶爾運動, 為了考試才臨時開始練100米, 那麼練到達標之後, 他的最大奔跑速度的殘留效應較短 —— 也許只能保持 5 - 3 = 2天。

而對於一個經常運動的孩子來說(也許他經常玩別的項目,

比如足球籃球游泳), 他也是考前才練100米, 但由於其身體器官能夠更好的適應運動負荷, 在練到達標之後, 其最大奔跑速度的殘留效應更長 —— 也許能保持 5天, 甚至更久。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生理年齡對運動能力的影響:從50歲左右開始, 人體的肌肉纖維就開始持續減少, 而從25歲開始, 人體最大吸入氧氣量的能力也逐步下降 —— 其速度為每增加十歲減少9%(職業球員的最大吸氧量下降速度為每增加十歲減少5%), 而受其影響最大的就是人體耐力的下降。

一句話, 誰也敵不過年齡。 。 。

身體自然條件

與運動最直接相關的身體組織無疑是肌肉, 而肌肉則根據不同的肌肉纖維類型分為:慢速肌肉纖維(紅肌、I型肌纖維)和快速肌肉纖維(白肌、II型肌纖維)。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其體內的兩種肌肉纖維並不是等量的 —— 總是其中某一種肌纖維多一些。慢速肌肉纖維有較強的充盈血液的能力,能從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氧氣中獲取能量,所以其抗疲勞的能力較強。

而快速肌肉纖維的能量來源為糖原和ATP(相關知識請參看本系列文章第八篇),雖然能快速獲得能量,但持續時間短,易疲勞。

這也是為什麼爆發力強的球員往往耐力不夠好(比如郝海東),而耐力好的球員一般爆發力相對不好(比如李鐵)。

訓練強度以及肌體適應能力

經常運動的人都知道一個說法:當你運動到一定量的時候,肌肉會感到累,此時再繼續堅持下去,才能真正發揮運動的效果,使自己得到鍛煉。那個累出現的時候,我們就稱為身體達到了刺激值。

從日常生活來講,一個經常不運動的人,其運動刺激值非常低:只需要一點運動量就會感到累;而一個經常運動的人,其運動刺激值則相對較高:他需要大量運動才會感到累。

而在訓練科學上講,沒有達到刺激值的運動量是無效訓練,而超過刺激值太多的運動量則屬於過度訓練。只有當運動量保持在刺激值的合理範圍內(既誘發肌體不斷的產生合理的自我調整)時,訓練才會真正達到提高人體運動能力的目的。

那麼問題來了,運動涉及的人體各個部位有很多,每個部位對刺激值的適應時間都是相同的嗎?不同部位會不會有適應速度的區別?

當然,人體各部分對於刺激值的適應速度有快慢的區別,我先上個圖。。。

我曾經在本系列文章第八篇裡給出了一個表,標明了人體的能量恢復時間的快慢。同樣的,從圖上可以看出,對於運動刺激值,人體不同部位的適應時間也不同。

具體說來,假如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假設此運動量剛好超過刺激值),那麼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只需要幾周的時間就能適應,而肌肉,韌帶,骨骼系統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適應這種運動量。

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的不斷提高運動量,其後果就是肌肉和韌帶撕裂,骨折風險增加。

而對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運動量的控制要尤其謹慎,因為其正在發育的身體對於快速增加的運動量的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受傷的情況。對待他們,應該更加緩慢的增加運動量,並且一定要給予其充足的休息恢復時間。

本文章精彩的配圖由劉亞(圖1)、王英培(圖2、圖3)提供,特別感謝!想用我們的文章配上你的靚照?猛戳這裡,參加哈比足球青訓照片大徵集。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免費查看課程!!

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其體內的兩種肌肉纖維並不是等量的 —— 總是其中某一種肌纖維多一些。慢速肌肉纖維有較強的充盈血液的能力,能從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氧氣中獲取能量,所以其抗疲勞的能力較強。

而快速肌肉纖維的能量來源為糖原和ATP(相關知識請參看本系列文章第八篇),雖然能快速獲得能量,但持續時間短,易疲勞。

這也是為什麼爆發力強的球員往往耐力不夠好(比如郝海東),而耐力好的球員一般爆發力相對不好(比如李鐵)。

訓練強度以及肌體適應能力

經常運動的人都知道一個說法:當你運動到一定量的時候,肌肉會感到累,此時再繼續堅持下去,才能真正發揮運動的效果,使自己得到鍛煉。那個累出現的時候,我們就稱為身體達到了刺激值。

從日常生活來講,一個經常不運動的人,其運動刺激值非常低:只需要一點運動量就會感到累;而一個經常運動的人,其運動刺激值則相對較高:他需要大量運動才會感到累。

而在訓練科學上講,沒有達到刺激值的運動量是無效訓練,而超過刺激值太多的運動量則屬於過度訓練。只有當運動量保持在刺激值的合理範圍內(既誘發肌體不斷的產生合理的自我調整)時,訓練才會真正達到提高人體運動能力的目的。

那麼問題來了,運動涉及的人體各個部位有很多,每個部位對刺激值的適應時間都是相同的嗎?不同部位會不會有適應速度的區別?

當然,人體各部分對於刺激值的適應速度有快慢的區別,我先上個圖。。。

我曾經在本系列文章第八篇裡給出了一個表,標明了人體的能量恢復時間的快慢。同樣的,從圖上可以看出,對於運動刺激值,人體不同部位的適應時間也不同。

具體說來,假如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假設此運動量剛好超過刺激值),那麼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只需要幾周的時間就能適應,而肌肉,韌帶,骨骼系統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適應這種運動量。

如果忽視了這一點,盲目的不斷提高運動量,其後果就是肌肉和韌帶撕裂,骨折風險增加。

而對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運動量的控制要尤其謹慎,因為其正在發育的身體對於快速增加的運動量的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出現受傷的情況。對待他們,應該更加緩慢的增加運動量,並且一定要給予其充足的休息恢復時間。

本文章精彩的配圖由劉亞(圖1)、王英培(圖2、圖3)提供,特別感謝!想用我們的文章配上你的靚照?猛戳這裡,參加哈比足球青訓照片大徵集。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免費查看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