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村裡回來了一位領頭的年輕人

張和平(中)走訪蔬菜種植大戶。

查看土地確權航拍地圖。

地頭現場辦公。

文/圖 本報記者 貴術中

“讓有志回鄉創業的青年當村主任, 我們老百姓有奔頭。 ”6月9日, 永定區橋頭鄉雙溪村村民張朝新對記者說。 他所說的回鄉創業青年, 就是前不久剛當選村主任的張和平。

年僅31歲的張和平, 英俊帥氣, 顏值頗高。 2012年, 他進入市移動公司, 幾年磨礪, 使自己成為業務骨幹, 也掙得了一份不菲的收入, 過上了幸福的城市生活。

“是什麼力量促使你拋棄城市舒適的生活, 決定回鄉競選村主任?”面對記者的提問, 張和平快人快語, 坦露心跡。 他生於斯長於斯, 對這塊土地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 近幾年, 他每次回鄉, 看到偌大的村莊,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只剩下老人和兒童, 大片土地拋荒, 正在向空心村急劇演變, 心情異常沉重。

“農村空心村現象, 已經引起了永定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 ”隨行的永定區農業農村工作局副局長黃聖安告訴記者, 永定區出臺了系列檔, 鼓勵青年人回鄉創業, 通過提供創業貸款、創業基金和技術培訓等方式, 吸引青年農民回歸農村,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張和平回鄉競選村主任, 就是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 回鄉創業的代表。 現在, 打工青年回鄉創業, 在永定區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正成為一種趨勢。 ”他欣喜地說。

“在張和平的影響下, 目前全村有10多個打工青年回鄉創業。 ”一位村幹部扳起手指, 如數家珍地給記者介紹回鄉創業者的情況,

鄒祥生辦起了天泉山純淨水廠、熊兵專門進行葛粉深加工、張朝新成立了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張滿意成為蔬菜種植大戶……

“今年要完成一個占地2畝的光伏發電項目, 每年可獲得收入10萬元, 逐步強大村集體經濟。 ”今年和明年, 在扶貧後盾單位的支援下, 將全村118個精准扶貧對象的帽子摘下來。 對於未來, 張和平有一幅藍圖, 成立5個家庭農場、3個專業合作社, 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成立一家土地經營公司, 將全村土地流轉, 實行集約經營, 徹底解決農村土地拋荒問題, 讓大家共同富裕起來。 “到2018年, 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0至15000元。 ”他信心滿滿地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