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放輕鬆,不過是當著孩子的面吵架而已

作者 | 李松蔚

1

吵架是壞事, 讓人不舒服, 這點毋庸置疑。 但接受「吵架是壞事」, 不見得就要接受「父母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這太苛刻了。

這就像是說, 生病不舒服, 這是生活常識。 但你不能據此得出結論:「絕對不可以生病!」——如果一個人相信這種鬼話, 他只會更不舒服。

人們小心翼翼地避免生病, 但總還是有免不了抱恙的時候。 吵架也是一樣。 當然了, 你可以說:「如果不想吵架, 平時注意一點不就可以了嗎!」沒遇到問題的時候誰都這麼說, 但如果你能永遠做到, 也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對於大多數夫妻來說,

吵架都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吵架之後怎麼辦, 很少人願意正面談論這個話題。 更不用說當著孩子面的吵架。

育兒類的公號, 紛紛指出這事是深入骨髓的創傷, 搞得男女好像都非得把嗔心蕩滌乾淨, 才有成為父母的資格。 具體怎麼避免吵架, 它不說。

情感類的公號, 鋪天蓋地的文章又都在教導人們如何有愛和接納, 仿佛只要有愛就好了, 萬事具足。 言下之意:別談吵架!那種事掃興得很。

——不過, 總要有人碰一碰這個掃興的話題。

2

生活的首要原則:壞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試圖去否認壞事的存在, 那是一件更大的壞事。 有的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話說得難聽, 一個人就指著孩子怒斥對方:「你TM怎麼能說這種話!你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但這句話其實更傷人, 因為:

1, 它讓孩子堅信自己被「傷害」了;

2, 它借用孩子的立場來指責對方, 讓對方背負了傷害孩子的道德罪名;

3, 它並不是在減輕傷害, 只是換了花樣攻擊對方而已。

事實上, 借孩子的名義來解決夫妻之間的爭端,

幾乎永遠不是一個好主意。 這在關係中叫做「三角化」。 這種溝通模式帶來的麻煩, 遠比它能解決的問題多。

我們還是來看看, 一旦發生爭吵, 究竟有哪些辦法可以讓它沒那麼可怕。

3

第一, 我們是如此愛你, 以至於都想把自己眼中最好的東西給你。

你要學會忽悠。 第一個忽悠的就是自己……

告訴自己情況沒那麼糟, 或者比最糟的情況要好。

大部分的爭吵, 夫妻雙方都還在家庭的軌道上。 這是一個基礎的立場。 彼此都很氣, 但都還是——至少在表面上——認同自己是為這個家好。

雖然屋頂都要被吵翻, 但你可以認為, 兩個人只是在合作軌道上, 因為不同的理念(如果是育兒理念, 就更單純)起爭執。 屬於是那種「都是為了革命嘛」的人民內部矛盾。 只是矛盾的表達方式……有點放飛自我了而已。

你還不管!你看孩子的成績都TM爛成什麼樣了!」

「那你倒是管啊!你一周在家才幾天?」

「你好意思說我?我是為了掙錢, 你在家時間長你都用來幹嘛!」

「所有家務全是老娘在做!你嫌我管孩子管得不好,

那讓我媽來幫忙做家務你願意嗎?或者雇個保姆你雇得起嗎?一個屌絲還有臉說掙錢……」

「你剛說什麼?你有種再說一遍?」

話說得很不怎麼樣。 可是換一個角度看, 兩個人的「初心」總算是不壞的。 如果是我, 事後就會跟孩子說:「咱們家最大的問題就是都太有個性了……爸媽很愛你, 都急著把自己覺得對的東西給你……咳咳, 然後就會吵架。 」

這其實也不能算是忽悠……

因為真的就是這麼回事, 對吧!

第二,爸媽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長點心吧。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

我們頭也不抬地看著手機:「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媽會離婚。」

我們懶散地一笑:「不用怕,沒那麼容易離婚。」

「為什麼?」

「因為吵架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這不光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要,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感。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我們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來,一起念一下這句話:

「我們只是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爸媽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實是什麼。爸媽像小孩子,那麼孩子就像大人一點。反正家裡得有一個人靠譜吧。

小明的爸媽不成熟,這對小明是滅頂之災嗎?如果你相信這件事並沒有那麼悲慘,你就忽悠自己:你們吵架之後,你的孩子也能夠像小明一樣應對這一切。因為他的爸媽跟小明的爸媽一樣差——當然也可以說,一樣好。

第三,這是一個示範: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捍衛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昨天在院子裡,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

「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還看到你被拒絕以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

「爸爸,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上剛剛發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對待。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聽到你的聲音,並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麼氣,爸爸並沒有退縮!」

這就是你們現在叫外賣吃的原因。

當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卵用啊。媽媽沒有對你變好一點,她其實變得更凶了,而且連飯都不給我們做。」

你要忽悠他,這只是操作上的失誤,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第四,在關係中我們有時會失控,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

有一些人會記得他們小時候縮在屋角,看著父母彼此像仇人一樣,怒發如狂的樣子,天地好像都崩塌了。那噩夢般的場景牢牢地纏繞一生。

他們需要的是在那個時候,父母中的某一方冷靜下來之後,走到孩子身邊。抱住他,告訴他沒關係。我們看起來很失控,但這是安全的。

「不用怕。」要斬釘截鐵地告訴他。

關係是有底線的。所以雖然爸爸媽媽都氣得不行,但還在遵守共同的底線。甚至也許連夫妻關係也有可能失去,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至少還是親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第五,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這麼糟,但我們可以很勇敢。

最壞的可能,你連自己都忽悠不住。

你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時刻了。對方酗酒,濫賭,家暴,甚至對孩子動手,要把整個家庭一起拖去陪葬。已經徹底失控了,也沒有底線可言。

雖然是極少數的可能,但那是你展現勇氣的時候。

你可以跟孩子敞開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見得永遠是這麼糟糕,但現在確實有這麼糟糕。最糟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帶來傷害的人。

你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你仍然可以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麻煩,但你總可以報警,求助,聯繫一切可能幫忙的資源。

這可能是關係能帶來的最大傷害了。但你可以讓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離到生活之外。只要我們願意正視這些,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並放手,停止幻想,然後做出新的選擇。需要一點勇氣,但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災難,全世界總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屬於自己。

(但願你永遠用不到這一部分建議。)

4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

但生活中就會有這樣的壞事發生。所以有時候你要拿出點不怕它們的勁頭。要點在於,它們不見得是大忌諱。

父母總是擔心這些那些一不留神傷到了孩子,這份小心謹慎的態度是好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傷人的未必是生活中的有些麻煩本身,而是他的父母會以怎樣的態度應對那些麻煩。

你愛孩子,這就比什麼都強,至少為他提供了一份最底線的安全感。想一想,大不了就是吵唄,能有多壞?你還有機會向孩子展現出你的智慧、溫柔、果斷、勇氣、力量,平常心,或者還有一點幽默感。

說不定這些對孩子也有一點幫助呢?

你說:「道理我都知道。不過這種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還是自我控制,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當然,那是最理想的狀況。所以前述觀點只適用於做不到這一點的平常人。假如你永遠用不到這些,那最值得恭喜。

--------End---------

第二,爸媽都不是很靠得住,孩子,你可長點心吧。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

我們頭也不抬地看著手機:「嗯嗯。」

「小明害怕他爸媽會離婚。」

我們懶散地一笑:「不用怕,沒那麼容易離婚。」

「為什麼?」

「因為吵架很正常,」我們見慣不驚,「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這不光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要,也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感。換句話說,一旦我們吵架了,破碎的也是我們的自戀感。

我們做不到完美,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來,一起念一下這句話:

「我們只是跟其他爸爸媽媽一樣。」

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爸媽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可怕是挺可怕的,但也未必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實是什麼。爸媽像小孩子,那麼孩子就像大人一點。反正家裡得有一個人靠譜吧。

小明的爸媽不成熟,這對小明是滅頂之災嗎?如果你相信這件事並沒有那麼悲慘,你就忽悠自己:你們吵架之後,你的孩子也能夠像小明一樣應對這一切。因為他的爸媽跟小明的爸媽一樣差——當然也可以說,一樣好。

第三,這是一個示範:如果你有想要的東西,就要努力捍衛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昨天在院子裡,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

「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

「爸爸看到了,爸爸還看到你被拒絕以後,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

「爸爸,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時候你就可以用上剛剛發生的事了:「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更尊重地對待。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麼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聽到你的聲音,並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麼氣,爸爸並沒有退縮!」

這就是你們現在叫外賣吃的原因。

當然,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後也沒有什麼卵用啊。媽媽沒有對你變好一點,她其實變得更凶了,而且連飯都不給我們做。」

你要忽悠他,這只是操作上的失誤,但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人家願不願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想要什麼,這是你的事!」

第四,在關係中我們有時會失控,這也是安全的。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

有一些人會記得他們小時候縮在屋角,看著父母彼此像仇人一樣,怒發如狂的樣子,天地好像都崩塌了。那噩夢般的場景牢牢地纏繞一生。

他們需要的是在那個時候,父母中的某一方冷靜下來之後,走到孩子身邊。抱住他,告訴他沒關係。我們看起來很失控,但這是安全的。

「不用怕。」要斬釘截鐵地告訴他。

關係是有底線的。所以雖然爸爸媽媽都氣得不行,但還在遵守共同的底線。甚至也許連夫妻關係也有可能失去,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至少還是親人。所以不用害怕失控。失控是關係的一部分,雖然是痛苦的一部分。

第五,至少你知道了生活就是這麼糟,但我們可以很勇敢。

最壞的可能,你連自己都忽悠不住。

你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時刻了。對方酗酒,濫賭,家暴,甚至對孩子動手,要把整個家庭一起拖去陪葬。已經徹底失控了,也沒有底線可言。

雖然是極少數的可能,但那是你展現勇氣的時候。

你可以跟孩子敞開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生活不見得永遠是這麼糟糕,但現在確實有這麼糟糕。最糟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

我們可以離開這個帶來傷害的人。

你可以保證孩子的安全,你仍然可以給孩子一個健全的家。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麻煩,但你總可以報警,求助,聯繫一切可能幫忙的資源。

這可能是關係能帶來的最大傷害了。但你可以讓孩子看到:最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最糟糕的人也可以隔離到生活之外。只要我們願意正視這些,願意面對過去的錯誤並放手,停止幻想,然後做出新的選擇。需要一點勇氣,但沒有什麼應付不了的災難,全世界總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屬於自己。

(但願你永遠用不到這一部分建議。)

4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

但生活中就會有這樣的壞事發生。所以有時候你要拿出點不怕它們的勁頭。要點在於,它們不見得是大忌諱。

父母總是擔心這些那些一不留神傷到了孩子,這份小心謹慎的態度是好的。但對於孩子來說,傷人的未必是生活中的有些麻煩本身,而是他的父母會以怎樣的態度應對那些麻煩。

你愛孩子,這就比什麼都強,至少為他提供了一份最底線的安全感。想一想,大不了就是吵唄,能有多壞?你還有機會向孩子展現出你的智慧、溫柔、果斷、勇氣、力量,平常心,或者還有一點幽默感。

說不定這些對孩子也有一點幫助呢?

你說:「道理我都知道。不過這種事也不用忽悠自己,重要的還是自我控制,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就好。」當然,那是最理想的狀況。所以前述觀點只適用於做不到這一點的平常人。假如你永遠用不到這些,那最值得恭喜。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