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宋朝最狠毒的皇帝 為皇位逼死侄子流放弟弟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 宋太宗趙光義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位。 上位後, 他立即為三弟趙廷美, 皇兄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加官晉爵, 還大封宰相、執政大臣和其他朝臣們, 實行拉攏和安撫。

網路配圖

讓趙光義生出同室操戈的狠毒用心, 許是源於高梁河戰役中的一件意外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七月, 在攻打燕京(今北京)的高粱河戰役中, 當趙光義中箭受傷逃跑而下落不明時, 竟然發生了一件十分意外的事件。 據《宋史》載, 太平興國四年, “武功郡王(趙)德昭從征幽州(今北京), 軍中嘗夜驚, 不知上(趙光義)所在, 有謀立德昭者, 上聞不悅”。 本來此次北征宋太宗帶著趙德昭, 就可能是擔心把他留在京城貽下後患, 沒想到在北征中自己只有一天下落不明, 就有將領在潰軍中要立趙德昭為帝, 只是由於自己萬幸趕上了潰退的大軍, 才沒有演變成為現實。

發生這樣一件驚心動魄的事, 使趙光義感覺到太祖諸子的存在, 以及弟弟的存在, 對自己的帝位始終是個威脅。 他曾說:“外憂不過邊事, 皆可預為之防。 惟奸邪無狀, 若為內患, 深可懼焉”, 大概有感而發, 即“攘外必先安內”之意。

當年八月, 趙德昭勸宋太宗應該對攻滅北漢的將領行賞, 他暴怒道:“待汝自為之, 賞未晚也”。 趙德昭知道災禍降臨, 也許是為了避免株連親族, 回家後“取割果刀自刎”。 太平興國六年三月, 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病死。 趙德芳原是趙匡胤病危時準備繼承帝位的人物, 他的死亡算是消除了對帝位最大的潛在威脅。

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雖然已死去, 但趙光義認為對他或他兒子帝位的潛在威脅還有, 那就是弟弟秦王趙廷美。 他想消除這個潛在的威脅, 卻又無隙可尋。 也許是箭傷頻發的緣故, 宋太宗覺得有必要儘早消除這種可能的潛在威脅。 於是在趙匡胤次子趙德芳死後半年, 他指使他當晉王時就是親信的柴禹錫, 告發:“秦王廷美驕恣, 將有陰謀竊發”;另一個告發者,

也是晉王府的舊人趙鎔。 在準備懲處趙庭美之前, 太宗決定問計於賦閑多年的故相趙普。

趙普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 宋太祖當初只是對趙普說起馮瓚有才能, 是當世少有的奇士, 想重用他。 趙普就感到馮瓚對自己的相位的威脅, 不僅將他出為地方官, 而且陰謀誣告, 使其落處削官流放海島的悲慘下場。 而這只不過是不少類似事例之一。 趙普終因擅權而於開寶六年(973年)被罷相, 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太宗即位後, 他原指望能夠重新起用, 但卻被授以太子太保榮譽銜留住京師, 奉朝請而已。 相反, 太宗卻給放還不久的馮瓚授官任職, 也間接反映了太宗對趙普的反感。 宋太宗現在要打擊其弟趙廷美, 終於想起心狠手辣工于心計的趙普,

而閒居“奉朝請數年, 鬱鬱不得志”的趙普也感覺到重新掌權的機會終於到來。 所以, 當太宗問他如何處理趙廷美時, 他並不向太宗獻計, 而是說:“願備樞軸以察奸變。 ”也就是說讓我當宰相, 由我辦理此案。 宋太宗沒有表態。

趙普感到宋太宗最在意的是奪位的名不正言不順, 至於處理趙廷美的事沒有他趙普也可以辦好。於是趙普編造了一個後來稱之為“金匱之盟”的故事,是說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時,為防止骨肉相殘,要宋太祖傳位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傳給三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太祖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趙普還說是他撰寫誓書,藏入金匱。宋太宗一聽,簡直頓開茅塞,困擾自己多年的奪位合法性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趙普隨即以北宋時最高的宰相銜“侍中”任首相,而秦王趙廷美終於在趙普羅織的罪名之下,一貶再貶。太平興國七年五月,秦王趙廷美被降封為涪陵縣公,房州(今湖北房縣)安置。雍熙元年(984年)正月,趙廷美終因憂悸成疾,死於貶所。

至於處理趙廷美的事沒有他趙普也可以辦好。於是趙普編造了一個後來稱之為“金匱之盟”的故事,是說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時,為防止骨肉相殘,要宋太祖傳位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傳給三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太祖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趙普還說是他撰寫誓書,藏入金匱。宋太宗一聽,簡直頓開茅塞,困擾自己多年的奪位合法性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趙普隨即以北宋時最高的宰相銜“侍中”任首相,而秦王趙廷美終於在趙普羅織的罪名之下,一貶再貶。太平興國七年五月,秦王趙廷美被降封為涪陵縣公,房州(今湖北房縣)安置。雍熙元年(984年)正月,趙廷美終因憂悸成疾,死於貶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