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後留學生海外遭意外眼球受重創 回青手術重見光明

20日, 青島籍加拿大留學生小孫來到青島眼科醫院對醫生表示感謝。 原來幾個月前在多倫多與朋友聚會過程中, 慘遭意外, 眼睛受到重創。 輾轉當地四家醫院均被告知需要摘除眼球, 痛苦無望的小孫無法接受國外的診斷結果, 抱著試試看的心 態回國接受救治。 令人慶倖的是, 在青島當地一家醫院經過三次手術後, 重見光明。
聖誕夜聚會慘遭意外 


1991年出生的青島籍加拿大留學生小孫在多倫多市的約克大學讀經濟學碩士, 在去年的耶誕節慶祝活動中, 不幸被玻璃傷及左眼。 當時流血不止, 視力喪失。

忍著病痛在當地輾轉了四家醫 院, 才得到了簡單處置。 “受傷後, 由於傷情過重, 前兩家醫院拒絕給我治療, 直到前往第三家醫院後, 當地的醫生才給我進行了簡單的縫合。 ”小孫告訴記者,  縫合過程中, 醫生明確告訴 自己因為自己眼睛傷口太大, 他無法對眼球內部進行深入縫合, 擔心二次傷害造成眼球內部液體洩漏。 “醫生告訴我保住眼睛的幾率只有兩成, 等以後創面萎縮變小以後, 建議摘除眼球安裝 假眼。 ”小孫說, 當時自己很絕望, 感覺天都要塌了。 “我感覺加拿大是發達國家, 他們當地的醫生都這麼說, 可能真的是希望渺茫了。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小孫心灰意冷的給遠在青島的 父親打通了電話, 父親聽到消息後心急如焚,
但身為一名老青島, 父親很快想到了青島眼科醫院並進行了緊急聯繫, 最終決定讓兒子趕回青島再試試。
回青後三次手術重見光明


在2016年最後一天深夜, 小孫惴惴不安的回到了老家青島, 由機場直接奔赴醫院。 由於提前溝通了行程和病情, 青島眼科醫院安排了相應的專家在醫院等候。 經過檢查, 小明左眼視力光 感, 眼壓極低, 眼內全是積血, 是否還有視網膜保存並不知曉。 “第二天是元旦假期, 一早謝立信院士就到醫院查房, 並安排林萍主任組織眼底病外科和角膜病科專家對小孫進行會診。 制定 了治療計畫, 並與家屬交流了‘最糟糕’後果的可能性。 對眼外傷而言, 只要視網膜和睫狀體還有存留, 眼球就有保存的可能性,

幸運的還會有一定的視力, 而小孫及家人最大的期盼就是能 夠保住眼球。 ”青島眼科醫院眼底病外科主任陳楠介紹, 新年的第二天, 在進行了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心理溝通後, 她為小孫進行了手術。 術中檢查鞏膜有13毫米的裂傷口, 部分色素膜嵌頓於 外, 晶狀體和虹膜完全脫失。 “如此大的傷口, 有沒有視網膜的脫失?其實作為醫生自己比患者還要擔心, 因為醫生最清楚其痛苦的結果。 ”陳楠說, 在耐心縫合了鞏膜傷口, 清除了玻璃體 的積血後, 視網膜的形態慢慢顯露出來。 那一刻, 自己就像看到日出一樣興奮“還好視網膜沒有丟失, 只是脫離了”。 經過相應處理後, 這次手術順利又愉快的結束了, 家屬得知這一消息後 ,
父親興奮的差點跳了起來。


1月16日, 在小孫術後2周複查過程中發現, 其眼內的增殖反應導致部分視網膜脫離發生。 “對於一個複雜眼外傷來說, 眼內瘢痕形成是不可避免的, 其結果就是纖維膜形成和繼發性視網 膜脫離。 但只要還有視網膜, 就有再次手術的機會。

”陳楠說, 經過再一次手術填充矽油, 視網膜成功復位。 可由於矽油的下方頂壓力量不夠, 10天后下方視網膜還是脫離了, 這讓自己非常 鬱悶。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1月24日下午, 小孫再次接受了矽油下視網膜復位和外墊壓手術。 這一次, 小孫迎來了曙光。 “經過第三次手術後, 我明顯感受到了一生的查房時對眼球的探照光 , 這讓我興奮不已。 ”小孫說, 知道自己的視網膜成功貼附, 他們全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記者瞭解到, 小孫目前已經渡過了瘢痕危險期。 視網膜恢復非常好, 矯正視力恢復到0.2, 角膜和眼壓均正常。 小孫又變回了陽光帥氣, 精神飽滿的大男孩。
醫生為讓患者放心 收下紅包後抵押金


採訪過程中, 記者意外獲悉一個很溫暖的細節。“為了讓醫生全力以赴救助我的孩子,在做手術前我好不容易塞給了陳主任兩千元的紅包。”小孫的家長孫先生告訴記者,陳楠當時進行 了婉拒,但經不住自己的推辭就收下了。“其實,患者給醫生送紅包,就是希望借此獲得更多關注,得到更好的治療,說到底還是源于對醫生的不夠信任。我為了讓孫先生放心,當時就收下 了。”陳楠告訴記者,待手術結束後,自己將紅包交給了醫院返還到了患者的帳戶裡作為治療押金。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每次看到病人痊癒出院,作為醫生心裡就感到很高興,特別有一種成就感。對於病人及家屬來說,需要做的就是信任醫生,這遠比送紅包要重要!”陳楠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鵬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記者意外獲悉一個很溫暖的細節。“為了讓醫生全力以赴救助我的孩子,在做手術前我好不容易塞給了陳主任兩千元的紅包。”小孫的家長孫先生告訴記者,陳楠當時進行 了婉拒,但經不住自己的推辭就收下了。“其實,患者給醫生送紅包,就是希望借此獲得更多關注,得到更好的治療,說到底還是源于對醫生的不夠信任。我為了讓孫先生放心,當時就收下 了。”陳楠告訴記者,待手術結束後,自己將紅包交給了醫院返還到了患者的帳戶裡作為治療押金。

“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每次看到病人痊癒出院,作為醫生心裡就感到很高興,特別有一種成就感。對於病人及家屬來說,需要做的就是信任醫生,這遠比送紅包要重要!”陳楠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鵬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