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羅斯造了一把45米長的“大刀”:真實用途卻與戰鬥無關

【女武神楊木第13期】最近中國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成功的消息可謂非常振奮人心, 雖然現在國際油價處在低位, 但世界各國對各種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並沒有停止, 特別是對於北極這塊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俄羅斯最近就為探索北極造了一把45米長的“大刀”。

俄羅斯地震調查潛艇, 機翼一樣的東西是聲呐接受裝置, 長達45米, 就像一把大刀

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以前航海需要航海地圖, 現代的海洋軍事行動, 更加需要對海文氣象、洋流、海底地形地貌等情況的掌握, 同樣這些資料、技術也是開發海洋資源所需要。 如美國建立的全國最大的海洋監測網路, 就是美國牢牢掌握全海海洋霸權的基礎。 俄羅斯除了組建專門的北極部隊, 同樣也在加強對北極的各種勘察和資料收集工作。

俄羅斯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 排水量達兩萬多噸

既然是北冰洋, 那破冰船自然是不可缺少, 俄羅斯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極地破冰船船隊, 仍在繼續建造多艘核動力破冰船。 不過再大的破冰船, 也拿北極巨大的冰山沒有辦法, 單純依靠破冰船並不能實現對北極全域的科考工作。 由於蘇聯/俄羅斯的核潛艇歷來強調在北極的活動能力,

有著豐富的建造適合北極環境的核潛艇的經驗, 那麼破冰船做不到的, 就交給核潛艇去做吧。

地震調查潛艇聲呐裝置比大型客機還大

俄羅斯開發北極有著龐大的計畫, 而水下的探測平臺也並不只有一種, 目前知道俄羅斯開發北極的其中一個所謂“冰山”專案就包括了5個獨立系統:上萬噸的地震調查潛艇、雙體潛艇、水下核電站、無人潛航器和鑽探平臺。

其中地震調查潛艇是最優先發展的專案, 將於2020年開始建造。 該型地震調查潛艇由核潛艇設計經驗豐富的紅寶石設計局設計, 從模型來看, 潛艇體本身和一般的水滴型潛艇區別不大, 但潛艇圍殼沒有採用填角和流線型, 顯然是因為不需要追求靜音性能所以降低了加工技術難度, 以節省成本。 該型潛艇確實不具備戰鬥能力, 因此整體造價據稱只有普通作戰潛艇的40%。

圖為美國核潛艇衝破北極冰層, 北極並不安靜...

最大的外形特徵還在於其具有可收放的兩對巨大的翅膀, 當然, 這翅膀並不是用於海底飛行, 是服務於該艇地震調查的使命, 用來容納低頻聲呐的接收機, 通過低頻聲呐穿透海底泥層, 探測海底地質構造, 主要是用來發現地下的各種礦物資源。 俄羅斯雄心勃勃的北極開發計畫能否取得像中國的可燃冰革命那樣的成功尚需觀察, 但確實籍此延續了蘇聯時代各種奇思妙想和暴力美學。

但確實籍此延續了蘇聯時代各種奇思妙想和暴力美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