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回頭卻不是從前(這是我參加高考作文大賽的作文,斬獲50分,滿分60分

剛收到郵件消息, 我參加高考作文大賽的作文斬獲50分, 滿分為60分。 我沒讀過高中, 不過從小學到初中我寫作文可說是全校風雲榜人物,

考試寫作文除了有幾次因版面不夠整潔(其實就是寫字醜)被扣兩三分, 一般都能拿滿分。

主辦方回復郵件

此次大賽由公眾大號“真實故事計畫”發起, 參賽的作者與延參法師、作家巫昂、導演程青松、新概念一等獎獲得者, 以及真實故事計畫的人氣作者一起比拼。 所有人的作文都將由參加過高考閱卷的語文名師根據高考閱卷規則打分。

我這篇我自己也知道內容還是薄弱了一點, 但因為手頭還有一些故事、劇本和品牌故事策劃專案需儘早完成, 就懶得再修改了, 要不肯定還能多拿幾分。 現在想想後悔沒有再做最後的努力, 可能後續就因這幾分而沒能收入電子書和拿到稿費。

這篇是我的親身親歷, 也一直是我想寫又寫不出的痛。 現實中在時間跨度上更令人震憾, 實際上我再回老家跪拜在伯母墳前時其實已是9年後, 而我的大侄女今已讀大學,

小侄女也即將中學畢業。 但為了切合高考的身份, 我在空間和時間上都作了處理, 也因此削弱了藝術成分。


這是一名出獄青年的作文評分表, 號稱真實故事計畫人氣作者。 但作文有點偏題。

這篇是著名書畫僧, 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延參法師的作文評分表。 可以說不是一般偏題。

以下貼出我的作文, 供諸君消遣:

回頭卻不是從前

(正文1970字)

文/魯籲

幾歲年紀小, 不懂告別的含義;十歲漸諳世事, 知道對臨別的人說要早點回來看我;十幾歲經歷了一些生死別離, 終於懂得, 能告別的時候一定要送君一段長路, 認真地告別。

因為世事無常,人生難料,說不定這一別就是永別!

此時看著堂哥大女兒的QQ頭像,我想起他們一家。

升上二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老家就讀,寄住在大伯父家。大伯父家和我家同鄉不同村,中間隔著好幾個大村,差不多是一天的腳程。

大伯父並不是父親的親兄弟,是堂兄了,他們的父輩才是親兄弟。但我在老家一呆就是五年(除了過年時回自己家),所以大伯父大伯母都把我當親兒子看待。

那時候三個堂姐都出嫁了,堂哥在外地代課,週末才回一趟家,堂嫂那時還沒接進門,家裡就我和兩老。所以大伯父每回喝醉入睡前總要拉著我的手,笑眯眯地“老么老么”的叫喚,直到他要瞌睡了才放脫我的手,催我上樓睡覺。

大伯父在第二年冬天病逝。大伯父是個慈祥的人,他生前我經常跟他睡,所以他逝世後,我還是經常睡他睡過的床,並不害怕,倒是大伯母擔心我會做噩夢。

大伯父家的屋角有株大榕樹,四季長青。榕樹下種了一藤佛手瓜,搭架到榕樹上,瓜蔓很是旺盛。到了夏天,榕樹上就掛滿了如玉的瓜兒。此後每年就不用再種了,每到春天瓜藤自會破土發芽,茂盛,爬上榕樹。

這成為大伯父家根植在我童年記憶深處的一處場景,長盛長青。

大伯父健在時,我可以爬很高去摘瓜兒。大伯母不讓爬高,卻拗不過大伯父,他總笑眯眯地說:“抓穩,慢點就好了。老么像小猴子一樣可精靈著呢!”

大伯父故世後,大伯母就決意不讓我爬高去摘瓜兒了,只讓我在曬場上持著長竿竹兜把瓜兒兜下來,說能兜多少算多少。也就因此,每年榕樹上都結了很多老瓜兒,老到在樹上破裂吐芽,但大伯母卻毫不在意。

小學畢業後,我就離開了大伯父家。因為我是到鄰鄉讀的中學,就很少有機會回到大伯父家了。

大伯母逝世,是在我讀初三那年夏天,具體日期我已記不清了。大伯母作為我的第二母親,于情於理,她故世我都應該回去給她磕頭,為她披麻戴孝,最後一次盡情地釋放我對她的愛戴之情的。

可當時因為忙著複習應對中考,所以就沒有回去參加老人家的葬禮。今天想來,令人我感到十分慚愧和遺憾!

我還記得讀三年級的那個夏天,有一個週末,我和大伯母牽著黃牛到小河邊放牧,中午太陽大的時候,我脫了赤條條的泡在河水裡,讓大伯母幫我搓背。那天二伯父也在那裡放牛,就過來和我們談天。

見大伯母幫我搓背,二伯父對我笑說:“以後讀書考上高校成才了,可不要忘了回想起你小的時候,還赤條著身子讓你大媽給你搓背呢。可別不回來看她啊!”

當時二伯父是隨便說著玩的,可沒想到被他一語成讖,從離開大伯母直到她老人家逝世,我卻沒能再回老家去看望過她一次。

一年後等我再回老家,大伯父家已完全變樣,熟悉親切的木屋改建了白牆粉刷的兩層平房。大榕樹還在,只是那架茂盛的佛手瓜,堂哥說已經枯死3年了。我去扒拉,卻連一點殘餘都不復存在,訴說著時光遠去的歲月更迭,訴說著我再也回不到親切的童年的事實。

清明那天我才有機會跟堂哥一起過去跪拜在大伯母的墳前,可老人家卻已經不能夠感知到我來看望她了。

同年秋天,有一天堂哥騎著摩托,突然在路上猝亡。不是摔的,一直都沒人跟我講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只知道是他已停好摩托熄了火,就那樣趴在車身上睡過去了。

那時候我們準備段考,且堂哥的葬禮又急,第二天就操辦了,所以我又沒能趕回去。我只好打電話跟堂嫂說明了原因,讓我哥嫂自行過去參加。

因為堂哥不在了,我就一直沒有再回到老家,說不清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內心一直不願去面對,曾經相濡以沫的親人卻沒能好好告別的這樣的遺憾!

生時我們沒能好好告別,死時我們又沒能好好告別!

堂哥走後,堂嫂沒有改嫁,自己拉扯著兩個女兒。堂哥生前在縣城買了房,他走後堂嫂就帶著兩個女兒住了進去。高三寒假,我從學校剛回到家,聽我哥說堂嫂找到了一個可共度餘生的男人,前兩天還叫他過去和現在的“堂哥”互相認識。

我心想,這麼多年了,我也應該再去看望堂嫂她們母女仨了。

第二天我趕往縣城,進到堂嫂家,房子我自然更感覺陌生,因為這裡不是老家。現在他們家五口人(新堂哥還帶了一個女兒),除了堂嫂,于我來說另外的四人全是陌生人,因為我小學畢業離開老家時,大侄女剛呀呀學語,小侄女還沒出生,而如今大侄女已小學畢業,小侄女也已讀四年級了。

除了堂嫂的笑容沒變,一切都不復熟悉。那天我喝高了,雖然沒醉,但內心總有個聲音一再對自己說:為什麼在他們還健在的時候,不爭取多回去看看他們,要留下如今這麼大的遺憾……

越來越懂得,世事無常,人生難料。親人和朋友之間,真的是看一眼就少一眼,所以能見面的時候要儘量多見面。

幾歲年紀小,不懂告別的含義;十歲漸諳世事,知道對臨別的人說要早點回來看我;十幾歲經歷了一些生死別離,終於懂得,能告別的時候一定要送君一段長路,認真地告別。

因為也許這一別,就會是永別,如若沒有好好告別,可能就會是一生斬不斷的愧疚與遺憾!

作者簡介:魯籲,本名韋金紅,廣西百色市人,初中學歷,自學成才,現于深圳從事文案工作。

認真地告別。

因為世事無常,人生難料,說不定這一別就是永別!

此時看著堂哥大女兒的QQ頭像,我想起他們一家。

升上二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老家就讀,寄住在大伯父家。大伯父家和我家同鄉不同村,中間隔著好幾個大村,差不多是一天的腳程。

大伯父並不是父親的親兄弟,是堂兄了,他們的父輩才是親兄弟。但我在老家一呆就是五年(除了過年時回自己家),所以大伯父大伯母都把我當親兒子看待。

那時候三個堂姐都出嫁了,堂哥在外地代課,週末才回一趟家,堂嫂那時還沒接進門,家裡就我和兩老。所以大伯父每回喝醉入睡前總要拉著我的手,笑眯眯地“老么老么”的叫喚,直到他要瞌睡了才放脫我的手,催我上樓睡覺。

大伯父在第二年冬天病逝。大伯父是個慈祥的人,他生前我經常跟他睡,所以他逝世後,我還是經常睡他睡過的床,並不害怕,倒是大伯母擔心我會做噩夢。

大伯父家的屋角有株大榕樹,四季長青。榕樹下種了一藤佛手瓜,搭架到榕樹上,瓜蔓很是旺盛。到了夏天,榕樹上就掛滿了如玉的瓜兒。此後每年就不用再種了,每到春天瓜藤自會破土發芽,茂盛,爬上榕樹。

這成為大伯父家根植在我童年記憶深處的一處場景,長盛長青。

大伯父健在時,我可以爬很高去摘瓜兒。大伯母不讓爬高,卻拗不過大伯父,他總笑眯眯地說:“抓穩,慢點就好了。老么像小猴子一樣可精靈著呢!”

大伯父故世後,大伯母就決意不讓我爬高去摘瓜兒了,只讓我在曬場上持著長竿竹兜把瓜兒兜下來,說能兜多少算多少。也就因此,每年榕樹上都結了很多老瓜兒,老到在樹上破裂吐芽,但大伯母卻毫不在意。

小學畢業後,我就離開了大伯父家。因為我是到鄰鄉讀的中學,就很少有機會回到大伯父家了。

大伯母逝世,是在我讀初三那年夏天,具體日期我已記不清了。大伯母作為我的第二母親,于情於理,她故世我都應該回去給她磕頭,為她披麻戴孝,最後一次盡情地釋放我對她的愛戴之情的。

可當時因為忙著複習應對中考,所以就沒有回去參加老人家的葬禮。今天想來,令人我感到十分慚愧和遺憾!

我還記得讀三年級的那個夏天,有一個週末,我和大伯母牽著黃牛到小河邊放牧,中午太陽大的時候,我脫了赤條條的泡在河水裡,讓大伯母幫我搓背。那天二伯父也在那裡放牛,就過來和我們談天。

見大伯母幫我搓背,二伯父對我笑說:“以後讀書考上高校成才了,可不要忘了回想起你小的時候,還赤條著身子讓你大媽給你搓背呢。可別不回來看她啊!”

當時二伯父是隨便說著玩的,可沒想到被他一語成讖,從離開大伯母直到她老人家逝世,我卻沒能再回老家去看望過她一次。

一年後等我再回老家,大伯父家已完全變樣,熟悉親切的木屋改建了白牆粉刷的兩層平房。大榕樹還在,只是那架茂盛的佛手瓜,堂哥說已經枯死3年了。我去扒拉,卻連一點殘餘都不復存在,訴說著時光遠去的歲月更迭,訴說著我再也回不到親切的童年的事實。

清明那天我才有機會跟堂哥一起過去跪拜在大伯母的墳前,可老人家卻已經不能夠感知到我來看望她了。

同年秋天,有一天堂哥騎著摩托,突然在路上猝亡。不是摔的,一直都沒人跟我講清楚,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只知道是他已停好摩托熄了火,就那樣趴在車身上睡過去了。

那時候我們準備段考,且堂哥的葬禮又急,第二天就操辦了,所以我又沒能趕回去。我只好打電話跟堂嫂說明了原因,讓我哥嫂自行過去參加。

因為堂哥不在了,我就一直沒有再回到老家,說不清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內心一直不願去面對,曾經相濡以沫的親人卻沒能好好告別的這樣的遺憾!

生時我們沒能好好告別,死時我們又沒能好好告別!

堂哥走後,堂嫂沒有改嫁,自己拉扯著兩個女兒。堂哥生前在縣城買了房,他走後堂嫂就帶著兩個女兒住了進去。高三寒假,我從學校剛回到家,聽我哥說堂嫂找到了一個可共度餘生的男人,前兩天還叫他過去和現在的“堂哥”互相認識。

我心想,這麼多年了,我也應該再去看望堂嫂她們母女仨了。

第二天我趕往縣城,進到堂嫂家,房子我自然更感覺陌生,因為這裡不是老家。現在他們家五口人(新堂哥還帶了一個女兒),除了堂嫂,于我來說另外的四人全是陌生人,因為我小學畢業離開老家時,大侄女剛呀呀學語,小侄女還沒出生,而如今大侄女已小學畢業,小侄女也已讀四年級了。

除了堂嫂的笑容沒變,一切都不復熟悉。那天我喝高了,雖然沒醉,但內心總有個聲音一再對自己說:為什麼在他們還健在的時候,不爭取多回去看看他們,要留下如今這麼大的遺憾……

越來越懂得,世事無常,人生難料。親人和朋友之間,真的是看一眼就少一眼,所以能見面的時候要儘量多見面。

幾歲年紀小,不懂告別的含義;十歲漸諳世事,知道對臨別的人說要早點回來看我;十幾歲經歷了一些生死別離,終於懂得,能告別的時候一定要送君一段長路,認真地告別。

因為也許這一別,就會是永別,如若沒有好好告別,可能就會是一生斬不斷的愧疚與遺憾!

作者簡介:魯籲,本名韋金紅,廣西百色市人,初中學歷,自學成才,現于深圳從事文案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