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公益暖男”劉洋︰不忘初心公益之路篤定前行

這一年, 對于曾獲得“中國好人”、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西安好青年”的西安郵電大學研究生輔導員劉洋來說, 格外忙碌而充實。

2016年年初, 當他萌生了為山區小學搭建科技小屋的想法, 便立即帶領自己組建的西安郵電大學“愛心青年幫”團隊為了孩子們的科學夢而四處奔走。 實地調研考察、網上眾籌捐款、聯系愛心機構、公開招標采購科學器材……科技小屋的雛形和孩子們純真的笑臉, 已不知多少次定格在劉洋的腦海裡。

劉洋與支教小學孩子們的合影。 本人供圖

就在幾天後, 這一切都將成為現實, 劉洋難掩內心的興奮︰“科技小屋裡配備了150餘種科學試驗器材和200餘本科普讀物, 我相信一定會非常震撼!”

“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 我始終相信愛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越分享越多的東西。 ”2008年至今, 從陝西、甘肅、貴州, 到河北、四川、雲南, 劉洋為西部山區18所小學支教、陪伴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奔赴地震災區進行志願服務、進礦區宣傳保健知識……劉洋做公益似乎上了“癮”。

在劉洋心裡, 做公益, 相比付出, 更是收獲。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 收獲的是快樂, 是滿足, 是經歷, 是友誼, 是內心的安穩, 使我更加體會到志願者‘助人自助, 樂人樂己’的真諦。 ”

公益眾籌, 圓山裡孩子的科學夢

翱翔天際, 是埋藏在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富興學校學生楊家豪心裡渴望已久的夢想。 然而, 他沒有機會拼裝喜愛的飛機模型, 也並不知道飛機為何能夠飛翔。

“我不想像姐姐一樣輟學打工, 我一定要堅持把書讀完, 我要走出去, 這樣才能夠照顧好父母, 改變家裡的現狀。 ”這是陝南秦嶺大山深處的熨斗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蔣湞堅持讀書的理由。

2016年暑假過後, 當“愛心青年幫”的同學們把調研過程中遇到的故事整理成報告, 劉洋更加明確了籌建科技小屋的計劃。 “每當看到這些孩子, 我覺得命運有時候是不公平的, 希望後天的努力能夠彌補這種先天的不足。 ”

通過多年的支教經歷, 劉洋發現科學教育在山區小學始終是一個盲點。 由於缺少師資和相應的設備, 本來應該給學生開設的自然課和科學課, 好多的山區學校卻沒有。 然而, 自然科學課又恰好是青少年科學啟蒙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 “我們國家提倡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但相比城市裡的學校, 山區的小學卻遠遠地滯後, 狠狠地輸在了起跑線上。 ”要為孩子們做些事情的願望在劉洋心中日漸強烈。

從那時起, 確定項目試點學校, 考察城市小學科學課程特點, 聯系共青團組織、媒體、公益平臺……這些準備工作幾乎填充了劉洋所有的業餘時間。

“愛心青年幫”團隊前往貧困小學進行調研。 本人供圖

“愛心青年幫”的同學們在走訪調研後統計,

程家溝希望小學、熨斗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商州富興學校三所試點學校的學生共計1300餘人, 學生們主要來自附近30多個村莊, 15個鄉鎮。 留守兒童和單親學生就佔了60%以上。 家庭經濟條件特別困難的學生有400多個。 在劉洋的設想中, 科技小屋項目應該搭建一個完整的鏈條。 “我們不僅要幫他們眾籌科技小屋, 建立起科學課, 還要培訓科學老師, 組織學生科學體驗、科技競賽等, 我計劃長期追蹤項目效果, 探索一套可復制的教學模式, 也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山區科學教育。 ”

3月21日, 劉洋比任何人都更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當天, 科技小屋捐建儀式將在陝西省熨斗九年一貫制學校舉行。 “感覺真的很幸福!自己的想法能夠一步步實現, 雖然過程很艱辛,但一切都值得。”

142173.43元,“愛心青年幫”通過公益眾籌平臺發起科技小屋項目不到兩個月,先後有4395人參與捐款。該項目還得到了團中央志工部、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肯定和支持。回想起半年前項目啟動時,劉洋還有些許的忐忑不安,而現在,他卻自信而篤定。他相信,所有的改變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

校園公益達人,做公益上了“癮”

2013年初,劉洋剛到陝西師範大學讀研不久,就聽從一位學姐的建議,報名參加了赴甘肅省隴南山區成縣紙坊小學的支教活動。

支教的10天裡,淳樸的孩子們讓劉洋既心疼又感動。劉洋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上完課後,他把自己帶來的棒棒糖分發給了孩子們,其中一個孩子卻攥著糖不肯吃。“我媽媽沒吃過,我要拿回去和媽媽一起吃。”孩子的一句話讓劉洋心酸得想落淚。

支教志願者們離開的那天,淩晨兩點,村民們就等在旅館門口為他們餞行,希望他們能再來。從那時起,劉洋對自己許下了一個承諾︰一定要在每個假期到西北山區支教。從甘肅的紙坊小學、卓洛小學、隨固小學、劉咀小學到陝西的藍田東村小學、秦北農民工子弟小學、安康水田溝小學等,劉洋的足跡跨越了西北地區18所小學。

劉洋與支教學校的孩子們放風箏。本人供圖

支教小學的孩子們永遠是劉洋心中的牽掛。他經常與支教小學的學生通信,還在校園發起“小心意、大公益”活動,幫300多名山區留守兒童完成微心願,並聯系多家愛心企業和多位愛心人士在山區小學設立獎學金。劉洋時常自費幫孩子們洗照片。“我想讓他們多看看大山外的風景。”

劉洋常被朋友們稱為“暖男”。他時刻提醒自己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服務他人。讀研期間,劉洋發起了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行知”公益社,並擔任西安聯合高校支教團陝西師大負責人,與團隊成員先後參加了幾十項公益活動。劉洋笑稱,自己是做公益上了“癮”。

2014年,劉洋作為從3萬多報名者中選出的唯一大學生代表參加了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心靈公益活動。從漢長城出發途經沙漠、隔壁、埡口、鹽堿地,到達雅丹魔鬼城。劉洋說,那次6天5夜的徒步,對他而言,是一次心靈的沉澱,也是自我的思考。“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在公益這條路上,我有一直做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互聯網”讓“人人公益”成為可能

2015年,劉洋成為西安郵電大學的一名研究生輔導員。但正如當初的決定一樣,他在公益之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止。

2016年初,陝西禮泉隻果大量滯銷的新聞報道深深刺痛了劉洋。為瞭解實情,劉洋和學生們自費去當地探訪。那次調研發現,魏北村交通不便,青壯年為了維持生計都去城市打工,留守村裡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民以種植隻果為生,但當地已經連續兩年隻果滯銷,果農無力籌建冷庫,堆積如山的隻果已經開始潰爛,整年的辛勤勞作付之東流。劉洋說,果農失望的心情和無助的眼神讓人格外沉重。“那會兒正值五一勞動節,我就想何不通過公益眾籌的形式把這些隻果想辦法送給辛勤勞作的環衛工呢?正是基於此,有了‘助愛貧困果農慰問城市環衛工’活動的創意。”

劉洋帶領“愛心青年幫”發起“助愛貧困果農慰問城市環衛工”活動。本人供圖

而這只是滯銷隻果的冰山一角,“愛心青年幫”團隊又聯合陝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騰訊公益發起“愛心隻果送環衛工”活動,短短八天就籌得善款389177.92元,27265人參與募捐,圓滿完成了籌款目標。有效解決了禮泉縣叱幹鎮魏北村等11個村481100斤隻果,給西安5個區12749名環衛工人送去了溫暖的節日禮物。

“通過‘互聯網公益’模式,我們能快速的搜索資訊,整合資源,使得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如果不是這次發起‘愛心隻果送環衛工’活動,我也不敢相信,短短8天能夠募集38萬多元!”在劉洋看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公益帶來了新的生機。無疑,科技小屋的籌建又是一次“互聯網 公益”的成功嘗試。

“志願服務看似人人可為,其實不然,多數人往往三分鐘熱度或是缺乏專業性。”多年的志願服務經驗讓劉洋體會到,志願服務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心中有夢想腳下才有力量,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都能走在公益的路上,面對以後的公益之路,我們一起勇往直前。”(中國青年網記者朱夢琪)

注︰3月21日(週二)下午13:30,“陝西省‘圓山裡孩子科技夢’——科技小屋落成啟動儀式”將通過青年之聲微邦平臺進行視頻直播。可編輯短信“39510821 您的姓名”,發送到1069013352356910011,觀看現場直播,參與實時互動。

雖然過程很艱辛,但一切都值得。”

142173.43元,“愛心青年幫”通過公益眾籌平臺發起科技小屋項目不到兩個月,先後有4395人參與捐款。該項目還得到了團中央志工部、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肯定和支持。回想起半年前項目啟動時,劉洋還有些許的忐忑不安,而現在,他卻自信而篤定。他相信,所有的改變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

校園公益達人,做公益上了“癮”

2013年初,劉洋剛到陝西師範大學讀研不久,就聽從一位學姐的建議,報名參加了赴甘肅省隴南山區成縣紙坊小學的支教活動。

支教的10天裡,淳樸的孩子們讓劉洋既心疼又感動。劉洋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上完課後,他把自己帶來的棒棒糖分發給了孩子們,其中一個孩子卻攥著糖不肯吃。“我媽媽沒吃過,我要拿回去和媽媽一起吃。”孩子的一句話讓劉洋心酸得想落淚。

支教志願者們離開的那天,淩晨兩點,村民們就等在旅館門口為他們餞行,希望他們能再來。從那時起,劉洋對自己許下了一個承諾︰一定要在每個假期到西北山區支教。從甘肅的紙坊小學、卓洛小學、隨固小學、劉咀小學到陝西的藍田東村小學、秦北農民工子弟小學、安康水田溝小學等,劉洋的足跡跨越了西北地區18所小學。

劉洋與支教學校的孩子們放風箏。本人供圖

支教小學的孩子們永遠是劉洋心中的牽掛。他經常與支教小學的學生通信,還在校園發起“小心意、大公益”活動,幫300多名山區留守兒童完成微心願,並聯系多家愛心企業和多位愛心人士在山區小學設立獎學金。劉洋時常自費幫孩子們洗照片。“我想讓他們多看看大山外的風景。”

劉洋常被朋友們稱為“暖男”。他時刻提醒自己盡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服務他人。讀研期間,劉洋發起了陝西師範大學研究生“行知”公益社,並擔任西安聯合高校支教團陝西師大負責人,與團隊成員先後參加了幾十項公益活動。劉洋笑稱,自己是做公益上了“癮”。

2014年,劉洋作為從3萬多報名者中選出的唯一大學生代表參加了陳坤發起的“行走的力量”心靈公益活動。從漢長城出發途經沙漠、隔壁、埡口、鹽堿地,到達雅丹魔鬼城。劉洋說,那次6天5夜的徒步,對他而言,是一次心靈的沉澱,也是自我的思考。“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在公益這條路上,我有一直做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互聯網”讓“人人公益”成為可能

2015年,劉洋成為西安郵電大學的一名研究生輔導員。但正如當初的決定一樣,他在公益之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止。

2016年初,陝西禮泉隻果大量滯銷的新聞報道深深刺痛了劉洋。為瞭解實情,劉洋和學生們自費去當地探訪。那次調研發現,魏北村交通不便,青壯年為了維持生計都去城市打工,留守村裡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村民以種植隻果為生,但當地已經連續兩年隻果滯銷,果農無力籌建冷庫,堆積如山的隻果已經開始潰爛,整年的辛勤勞作付之東流。劉洋說,果農失望的心情和無助的眼神讓人格外沉重。“那會兒正值五一勞動節,我就想何不通過公益眾籌的形式把這些隻果想辦法送給辛勤勞作的環衛工呢?正是基於此,有了‘助愛貧困果農慰問城市環衛工’活動的創意。”

劉洋帶領“愛心青年幫”發起“助愛貧困果農慰問城市環衛工”活動。本人供圖

而這只是滯銷隻果的冰山一角,“愛心青年幫”團隊又聯合陝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騰訊公益發起“愛心隻果送環衛工”活動,短短八天就籌得善款389177.92元,27265人參與募捐,圓滿完成了籌款目標。有效解決了禮泉縣叱幹鎮魏北村等11個村481100斤隻果,給西安5個區12749名環衛工人送去了溫暖的節日禮物。

“通過‘互聯網公益’模式,我們能快速的搜索資訊,整合資源,使得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如果不是這次發起‘愛心隻果送環衛工’活動,我也不敢相信,短短8天能夠募集38萬多元!”在劉洋看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公益帶來了新的生機。無疑,科技小屋的籌建又是一次“互聯網 公益”的成功嘗試。

“志願服務看似人人可為,其實不然,多數人往往三分鐘熱度或是缺乏專業性。”多年的志願服務經驗讓劉洋體會到,志願服務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心中有夢想腳下才有力量,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都能走在公益的路上,面對以後的公益之路,我們一起勇往直前。”(中國青年網記者朱夢琪)

注︰3月21日(週二)下午13:30,“陝西省‘圓山裡孩子科技夢’——科技小屋落成啟動儀式”將通過青年之聲微邦平臺進行視頻直播。可編輯短信“39510821 您的姓名”,發送到1069013352356910011,觀看現場直播,參與實時互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