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備考專八?(下)

回歸備考, 聽力的聽寫部分(mini-lecture)長度增加, 改為15處填空, 每空不多於三個詞, 這部分考察的就是大家的短時記憶能力和速記能力。

當年因為學口譯的緣故, 養成了天天聽新聞並做複述概述的習慣, 以及訓練筆記法, 這個簡直是送分題。 但是對於平時不經常練習聽力的小夥伴, 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個是專四、專八、雅思等考試的必考題型。

在考試前這段時間, 大家還是要去堅持練習聽力, 每天至少一個小時的精聽。 很多小夥伴平時聽寫的時候養成了不太好的習慣, 一句話一個詞一個詞暫停去寫, 可能反復聽個幾遍, 整句話都出來了, 但是考試只有一次機會, 這就需要你能迅速抓住整句話的核心點, 這個也是我聽力課中反復強調的。

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 抓住了句子的主幹也就抓住了大意, 瞭解某人做了某事, 如果你是以一個個詞為單位的,

沒有主次, 那麼最後只能抓住只零片語, 既不瞭解大意, 也浪費了精力。 但是如果你抓住的是意思, 它會立馬從短時記憶轉為長期記憶, 你可以用簡寫來代替完整的詞, 隨後再把它補充完整。

接下來一段時間, 如果想提高mini-lecture的得分, 就要以句為單位, 練習短記和速記, 高效抓主幹, 同時多練習練習拼寫, 有些看似簡單的詞不經常寫也會出錯。

第二部分Interview,是要考驗你整體理解能力和反應速度的, 邊聽邊分析, 選出正確選項。 所以平時練習的時候, 一定要帶著腦子, 不是簡單的寫下那個詞就好, 一定要去聽整體的意思, 去練複述概述能力, 瞭解文章整體意思, 這樣你才能跟著文章的思路走, 而不至於盯著題守株待兔, 結果發現早已經講到下一題了, 多麼痛苦的領悟。

聽力占考試分數的四分之一, 是專八拉開差距的關鍵, 因為英語專業大一大二有聽力課, 大家普遍還會練習, 大三大四就沒有了, 全憑自覺, 很多小夥伴也就荒廢了。

學校其實更多的是通識教育, 引你入門, 培養你的認知和學習習慣,

切不可傻傻地跟著老師的步子走, 要有自己的規劃。 聽說能力是你走向工作崗位最實用、最具競爭價值的能力, 不妨趁考試的時候好好補補吧, 不然以後還是要硬著頭皮學的。

閱讀改為三篇, 分為14道客觀選擇題和8道主觀簡答題,

這就需要你在快速流覽全文的時候明白所講的意思。 很多小夥伴有這樣的一種習慣, 讀和理解分家, 不能一心兩用, 讀完之後不知道文章講的什麼意思, 還要重新返回去再理解一遍, 這樣就浪費了很多時間。

最簡單的閱讀理解是不更改文章意思, 哪怕看不懂也能根據文中原詞來選, 但是現在這種躺著拿分的題型越來越少, 通過同義替換、詞性變化, 來考察學生真正的理解能力, 而主觀答題又考察了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時候哪怕你看懂了意思, 也可能會詞不達意, 這就要求平時要活學活用, 多多學習原文的遣詞造句。

很多小夥伴總有種誤區,感覺自己看懂了就好像學會了,但是你會用嗎?如果不會用,依然沒有真正學會,輸入輸出是相結合的,這就是平時多複述概述的好處了,鍛煉的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

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學霸課的水準測試,很多小夥伴的評判標準就是有無生詞,這一級有不少生詞,我看不懂,所以我應該從這一級學起,其實不然,前面的內容看懂了,也只能表示你此時的輸入基本夠了,但是你會用嗎?閱讀之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呢?

如果不能,就說明根本沒學會,只是勉強看懂了,這裡考察的就是輸出,說明輸出這一關沒有過,那就不算真正通關,語言的輸出往往是大家忽略的,這也是專八閱讀主觀題的考察要點,看懂了卻概述不出來,語言輸出能力不夠。

接下來就是語言知識:改錯,這是很多小夥伴的心頭痛,死活看不出錯在哪裡,感覺每句話都對,考試簡直是要雞蛋裡挑骨頭。其實這個考察的就是語法知識了,時態、詞性、主謂一致、單複數問題、邏輯關係詞等。語法扎實或語感好的小夥伴做起來會輕鬆很多。臨近考試簡單過下語法知識,總結下常錯的是哪些方面,多讀培養語感,都會有所裨益。

翻譯也有改革,直接革掉了英譯漢,只剩下了漢譯英。這也是挺奇怪的,翻譯本身就是雙向的,難道認為英譯漢太簡單了?相對而言,漢譯英更多考察的是英文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中文上基本不存在理解問題,但是英文的表達是否地道,是否能夠傳情達意,就要考驗學生們的英文功底了,尤其是專八的翻譯偏文學,倒是難倒了一大票人。平時多讀些文學翻譯提升下語言功底。

最後是作文了,45分鐘內寫出一篇300詞的作文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中文作文都要構思一番的,更何況英文,即使有了思路,也未必能夠用英文達意。

寫作其實考察的是你知識面問題,根據某個話題發表你的觀點,如果你自身對該問題瞭解的並不多,根本無從下手,更何況作文改革,要求先概括再評論,語言表達功底薄弱的小夥伴簡直要撞牆了,觀點不明確、表達能力不強、中文組織清楚了,結果單詞又出問題了,好不容易寫完了,感覺又有語法錯誤。

這就是平時輸入和輸出不平衡的集中體現,中國學生普遍輸出較弱,寫作是英語輸出能力的集中體現。如果你有以上問題,在最後的備考階段,就多讀多寫好好練練手吧。

說到最後,發現聽力課的日常訓練基本上涵蓋了考試的方方面面,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聽說讀寫譯,從聽入手,一步到位,全面提高。精聽練習可以同時練習到複述、概述、閱讀理解、翻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臨近考試的小夥伴只能臨時抱佛腳,有針對性的提高,但是如果平時有時間,提前做好準備,從聽開始全方位練習,考試其實是件很輕鬆的事情。

我一直堅信,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你的基本功,如果英語水準到位了,應對什麼樣的考試都是易如反掌,因為考試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聽說讀寫譯加百科知識,形式不同罷了。

但如果只是純粹刷題拿證書,那就只能被動地追著考試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終只會被考試拖垮了,身心俱疲,生無可戀。同樣的,能力到家了,主動權就到手了,是你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很多小夥伴總有種誤區,感覺自己看懂了就好像學會了,但是你會用嗎?如果不會用,依然沒有真正學會,輸入輸出是相結合的,這就是平時多複述概述的好處了,鍛煉的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

這一點讓我想起了學霸課的水準測試,很多小夥伴的評判標準就是有無生詞,這一級有不少生詞,我看不懂,所以我應該從這一級學起,其實不然,前面的內容看懂了,也只能表示你此時的輸入基本夠了,但是你會用嗎?閱讀之後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呢?

如果不能,就說明根本沒學會,只是勉強看懂了,這裡考察的就是輸出,說明輸出這一關沒有過,那就不算真正通關,語言的輸出往往是大家忽略的,這也是專八閱讀主觀題的考察要點,看懂了卻概述不出來,語言輸出能力不夠。

接下來就是語言知識:改錯,這是很多小夥伴的心頭痛,死活看不出錯在哪裡,感覺每句話都對,考試簡直是要雞蛋裡挑骨頭。其實這個考察的就是語法知識了,時態、詞性、主謂一致、單複數問題、邏輯關係詞等。語法扎實或語感好的小夥伴做起來會輕鬆很多。臨近考試簡單過下語法知識,總結下常錯的是哪些方面,多讀培養語感,都會有所裨益。

翻譯也有改革,直接革掉了英譯漢,只剩下了漢譯英。這也是挺奇怪的,翻譯本身就是雙向的,難道認為英譯漢太簡單了?相對而言,漢譯英更多考察的是英文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中文上基本不存在理解問題,但是英文的表達是否地道,是否能夠傳情達意,就要考驗學生們的英文功底了,尤其是專八的翻譯偏文學,倒是難倒了一大票人。平時多讀些文學翻譯提升下語言功底。

最後是作文了,45分鐘內寫出一篇300詞的作文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中文作文都要構思一番的,更何況英文,即使有了思路,也未必能夠用英文達意。

寫作其實考察的是你知識面問題,根據某個話題發表你的觀點,如果你自身對該問題瞭解的並不多,根本無從下手,更何況作文改革,要求先概括再評論,語言表達功底薄弱的小夥伴簡直要撞牆了,觀點不明確、表達能力不強、中文組織清楚了,結果單詞又出問題了,好不容易寫完了,感覺又有語法錯誤。

這就是平時輸入和輸出不平衡的集中體現,中國學生普遍輸出較弱,寫作是英語輸出能力的集中體現。如果你有以上問題,在最後的備考階段,就多讀多寫好好練練手吧。

說到最後,發現聽力課的日常訓練基本上涵蓋了考試的方方面面,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聽說讀寫譯,從聽入手,一步到位,全面提高。精聽練習可以同時練習到複述、概述、閱讀理解、翻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臨近考試的小夥伴只能臨時抱佛腳,有針對性的提高,但是如果平時有時間,提前做好準備,從聽開始全方位練習,考試其實是件很輕鬆的事情。

我一直堅信,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你的基本功,如果英語水準到位了,應對什麼樣的考試都是易如反掌,因為考試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就是聽說讀寫譯加百科知識,形式不同罷了。

但如果只是純粹刷題拿證書,那就只能被動地追著考試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終只會被考試拖垮了,身心俱疲,生無可戀。同樣的,能力到家了,主動權就到手了,是你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你。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