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海外投行揭露真相:京東物流已經被超越 優勢早已不復存在

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京東和劉強東, 在618期間遭到不少消費者吐槽物流變慢。 海外著名資產管理公司新加坡APS更是用長長的專業報告來證明, 京東物流變慢是有必然的, 實際上它過去一直故意誇大了優勢。

物流可謂是京東的命根子。 今年以來, 劉強東頻頻對外喊話, 一方面踩低其他快遞公司, 一方面抬高自己, 認為京東物流會是最後強者。 一向只為京東商城服務的物流體系, 大有與快遞公司全面爭搶生意的勢頭。

不少海外投行認為, 劉強東反復強調物流是京東壁壘, 主要是為了向漸漸失去耐心的投資人表決心,

以便拿到更多的錢。 至於這些錢是用來市場競爭, 還是用在其他方面?想想劉強東和奶茶妹妹“一擲千金”的生活就不得不讓人懷疑。

但投資人似乎已經醒過來了。 APS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 劉強東對形勢估計的過於樂觀了。 實際上, “京東的物流能力被誇大了。 ”

最近京東618的物流情況似乎也在印證投行的分析。 雖然電商界普遍認為, 今年的京東618已經全面被碾壓, 實際沒有賣出多少貨, 但物流卻越來越慢, 引起消費者不滿。

為了說明京東物流優勢被誇大, 投行深入分析發現, 原來京東經常用來展示實力的256個倉庫中, 有95%都是租用的, 而且這些租用的倉庫面積都很小, 根本沒有辦法處理3C和數碼之外的商品。

精於市場分析的投行認為, 如果是在十年前, 京東的物流體系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現在時代變了, 隨著通達系和順豐的上市、融資, 物流競爭版圖已經完全被改寫, 京東在競爭中的優勢並不明顯。

更讓分析師驚訝的是, 京東甚至可能一直在故意誇大物流的優勢,

誤導投資者。 比如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 京東曾提到, 如果京東物流剝離出去單獨運營, 第一天就會盈利。

但APS批評說, 京東的這種聲明是不靠譜的。 京東物流僅僅人工成本就要占去總成本的一大半, 在工資壓力下, 京東物流的盈利之路還很漫長。

“除非京東將物流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否則很難實現盈利。 但如果京東想轉嫁運費, 習慣了低價運費的消費者將會用腳投票。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