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醫院項目設計案例|臺灣大學腫瘤醫院——融合之美

臺灣大學腫瘤醫院

臺灣大學發起的企業捐贈計畫收到永齡健康基金的大額捐贈, 用於建立一所綜合腫瘤醫院, 希望此工程在臺灣大學醫學院管理下,

以HEARTS(希望、教育、關愛、研究、技術和服務)與癌症作鬥爭。 此工程的目標是創辦一所華人地區乃至亞洲和世界最好的腫瘤醫院, 涵蓋腫瘤治療、研究和醫學教學。

這座400床位的腫瘤中心建築面積12萬㎡, 包括一個擁有4個治療室的質子中心, 放療中心配置6個直線加速器, 化療中心可同時為100名患者服務, 門診有60個診療室, 外科有12個手術室和骨髓移植室, 以及預防醫學中心。

總平面圖

一、設計理念

臺灣大學腫瘤醫院坐落于臺北市的繁華市區, 其設計精心考慮了腫瘤治療、研究和社區的要求, 並通過可持續性設計保護有限的資源。 設計著重把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和對美好未來的展望聯繫起來, 把過去與未來融合於同一建築是這座500床位醫院的設計理念。

其實可以通過建築看到這種融合。 採用曲線連接和定義關鍵區域, 在編織出一個新社區機理的同時形成一個清晰的醫療生活街, 作為醫院園區的大門並連接起主要功能區域, 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理念。

醫療生活街和交叉的曲線道路連接起整個醫院園區, 構成醫院主入口和園區內交通, 以及主建築的交通, 在它的兩端把醫務人員區域和公共區域聯繫起來。

醫療生活街

醫療生活街進而把門診和住院區域連接起來, 路徑清晰,

醫療生活街也融合了醫院的現代建築風格和周邊的傳統建築遺產。 通高 5 層的大堂把光線引入到地下的放療和質子中心, 起到鼓舞患者信心的作用。 簡潔優雅的醫院園區設計在外觀和功能上整合了醫療環境, 提供了一個最佳的癌症治療與研究環境。

質子放療中心大堂

二、設計理念原則

設計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對醫療、接待、商業和住院設施的創新設計提高公共空間、醫務人員空間和患者空間的品質, 為實現這個目標, 設計圍繞三個原則展開:醫療環境、可持續性、連通性。 各層病房區有一個醫療花園, 引入自然光線並種植植物, 建築兩側是玻璃的陽光室, 用於家屬會見。 自然景觀和陽光是為癌症患者特別考慮的設計。

✦醫療環境

設計的核心是提高設施的水準。 自然光從花園與通向家屬等候區的走廊引入到候診區和醫務人員區。 醫療環境中最顯著的改善因素是 36 個床位弧形區域, 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醫務人員的效率, 減少患者和醫務人員的行進距離。 其他的改善還有停車場盡可能地縮短步行距離,醫療通道統一起各個醫療區域,以及對自然光線的利用,如屋面、停車場屋面綠化、花園等。

屋頂花園

VIP入口

✦可持續性

此工程的可持續性包含一系列綠色設計特點,包括綠化屋面、太陽能、自然通風、患者和醫務人員自主調節環境。

預防醫學中心入口

可持續理念充分考慮了當地資源的限制,設計項目包括各層屋頂綠化花園和地下停車空間,減少地面停車,降低熱島效應。地面花園和水分保持區域在帶給患者舒適的同時維護了環境。

出院口

✦連通性

患者、醫務人員和探視人員從寬敞的入口進入,入口大廳是連接醫院東側各部門和西側辦公區域的關鍵公共空間,後期區域與公共區域隔離,通過一個特殊垂直運輸系統為治療區域輸送物品,把物資供應與患者活動隔離開。

通過豎向交通的組織,實現了交通分流,同時也改善了路線引導的關鍵區域的無障礙。人們可以從寬敞的多層大廳去往停車場或醫院的各科室。

地下三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作者:林之剛,美國註冊建築師,德克薩斯A&M建築學碩士

其他的改善還有停車場盡可能地縮短步行距離,醫療通道統一起各個醫療區域,以及對自然光線的利用,如屋面、停車場屋面綠化、花園等。

屋頂花園

VIP入口

✦可持續性

此工程的可持續性包含一系列綠色設計特點,包括綠化屋面、太陽能、自然通風、患者和醫務人員自主調節環境。

預防醫學中心入口

可持續理念充分考慮了當地資源的限制,設計項目包括各層屋頂綠化花園和地下停車空間,減少地面停車,降低熱島效應。地面花園和水分保持區域在帶給患者舒適的同時維護了環境。

出院口

✦連通性

患者、醫務人員和探視人員從寬敞的入口進入,入口大廳是連接醫院東側各部門和西側辦公區域的關鍵公共空間,後期區域與公共區域隔離,通過一個特殊垂直運輸系統為治療區域輸送物品,把物資供應與患者活動隔離開。

通過豎向交通的組織,實現了交通分流,同時也改善了路線引導的關鍵區域的無障礙。人們可以從寬敞的多層大廳去往停車場或醫院的各科室。

地下三層平面圖

地下一層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六層平面圖

作者:林之剛,美國註冊建築師,德克薩斯A&M建築學碩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