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告捷 或改寫南海形成原因

“決心號”鑽探船的鑽探設備

“決心號”鑽探船的鑽探設備

中青線上上海6月12日電隨著美國“決心號”鑽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 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並主導的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圓滿完成了2個航次、歷時4個月的科學考察任務。 這也是國際大洋鑽探船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

今天上午, 國際大洋發現計畫(IODP)中國辦公室、同濟大學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 介紹此次南海新一輪大洋鑽探的科考情況及多項重要科學發現。

據悉,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包括IODP367和368兩個航次, 自2月8日在香港起航, 共有來自中、美、英、德、法、意等14個國家的64名科學家參加, 其中26人為中國科學家, 來自國內13所高校和研究所。 367航次首席科學家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孫珍研究員、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喬安·斯道克教授共同擔任。 368航次首席科學家由同濟大學翦知湣教授、丹麥與格陵蘭地質學會漢斯·克裡斯汀·拉爾森教授共同擔任。 拉爾森教授入選我國外國專家“千人計畫”, 現為同濟大學訪問教授。

“決心號”上的中國科學家在介紹實驗設備

翦知湣教授介紹, 此輪南海大洋鑽探聚焦南海擴張之前的大陸破裂, 旨在探討“陸地如何變成海洋”這一基礎科學問題, 同時也為南海北部油氣勘探戰略中的關鍵問題尋求科學答案。 此次在南海北部海域一共鑽探7個站位17個鑽孔, 總鑽探深度達7669.3米, 在其中6個站位成功獲取2542.1米具有極高科學價值的沉積物、沉積岩、玄武岩和變質岩寶貴岩芯,

為航次後續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鑽探結果顯示, 南海大陸邊緣在始新世時已發生陸殼減薄和沉降, 在漸新世的同張裂期已處於深水環境, 並發生複雜的沉積和深海火山活動, 稍後期的岩漿活動已具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徵。 翦知湣教授表示, 南海這種獨特的“非火山型”張裂過程, 明顯不同于北大西洋伊比利亞-紐芬蘭“非火山型”這一世界典型, 由此揭示了南海不同于大洋模式的邊緣海張裂機制。 南海的發現豐富了我們的認識, 有待重新評價大陸破裂的機制。

“決心號”上的中國科學家在介紹實驗設備

“這是一項要對教科書重寫的發現。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林間說, 以往科學家們認為南海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這次研究卻發現, 南海是一下子岩漿噴湧後快速形成的。 它對未來大陸裂開、海洋形成或者消失的預測幫助極大。

此輪大洋鑽探還發現了距今三千多萬年的始新世深海底棲有孔蟲, 有望打破四十年來關於南海成因的觀點:法國人提出印度的碰撞使印支半島向南突出, 推出了南海,原因在北邊;英國人認為古南海向婆羅洲的俯衝,拉開了南海,原因在南邊。南海大洋鑽探的結果揭示了南海深海盆由東向西推進的記錄,說明原因很可能在東邊,這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中國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畫近20年來,在深海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1999年,大洋鑽探船“決心號”首次駛入南海,執行ODP184航次,實現了中國海區深海科學鑽探零的突破。2014年和2017年,又在南海成功執行了IODP349、IODP367和368這3個航次。這四個大洋鑽探航次,都是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和主持完成的;而且在過去四年裡,中國參加IODP“決心號”航次的人數僅次於美國,躍居第二。

“決心號”上的中國科學家在介紹實驗設備

據介紹,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已經確定:第一步,實現2至3個以我國為主的匹配性項目建議書航次;第二步,仿效歐洲,爭取成為IODP又一個“平臺提供者”;第三步,建造中國自己的大洋鑽探船。此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圓滿畫上句號,標誌著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中的“第一步”圓滿完成、“第二步”開始。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表示,半個世紀以來,國際大洋鑽探一直是地球科學的最前沿,而當前國際深海研究經費支援發生困難,客觀上為我國提供了良機,走“第二步”進入國際大洋鑽探的領導層。“我們要積極推進由我國執行的巽他陸架大洋鑽探,建造國際第四個大洋鑽探岩芯庫和實驗室,並且發起和主辦大洋鑽探新十年(2023至2033年)學術目標的國際討論。爭取2019年主辦討論科學計畫的國際大會,與國際學術界共同制定新十年大洋鑽探的科學目標,並由此得出對世界第三條大洋鑽探船的技術要求。在此基礎上,實現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目標,建造國際大洋鑽探船,從國際的最高層深海合作中脫穎而出,力爭在2028年前後成為國際大洋鑽探的重要領導力量,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做出關鍵性的貢獻。”

此次“決心號”鑽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3天時間內,中國IODP辦公室和同濟大學還聯合舉辦“南海大洋鑽探國際論壇”、中國大洋鑽探成就展、公眾參觀“決心號”鑽探船等學術和科普活動。

責編:董志成

推出了南海,原因在北邊;英國人認為古南海向婆羅洲的俯衝,拉開了南海,原因在南邊。南海大洋鑽探的結果揭示了南海深海盆由東向西推進的記錄,說明原因很可能在東邊,這有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中國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畫近20年來,在深海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1999年,大洋鑽探船“決心號”首次駛入南海,執行ODP184航次,實現了中國海區深海科學鑽探零的突破。2014年和2017年,又在南海成功執行了IODP349、IODP367和368這3個航次。這四個大洋鑽探航次,都是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和主持完成的;而且在過去四年裡,中國參加IODP“決心號”航次的人數僅次於美國,躍居第二。

“決心號”上的中國科學家在介紹實驗設備

據介紹,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已經確定:第一步,實現2至3個以我國為主的匹配性項目建議書航次;第二步,仿效歐洲,爭取成為IODP又一個“平臺提供者”;第三步,建造中國自己的大洋鑽探船。此次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圓滿畫上句號,標誌著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目標中的“第一步”圓滿完成、“第二步”開始。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表示,半個世紀以來,國際大洋鑽探一直是地球科學的最前沿,而當前國際深海研究經費支援發生困難,客觀上為我國提供了良機,走“第二步”進入國際大洋鑽探的領導層。“我們要積極推進由我國執行的巽他陸架大洋鑽探,建造國際第四個大洋鑽探岩芯庫和實驗室,並且發起和主辦大洋鑽探新十年(2023至2033年)學術目標的國際討論。爭取2019年主辦討論科學計畫的國際大會,與國際學術界共同制定新十年大洋鑽探的科學目標,並由此得出對世界第三條大洋鑽探船的技術要求。在此基礎上,實現中國IODP‘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目標,建造國際大洋鑽探船,從國際的最高層深海合作中脫穎而出,力爭在2028年前後成為國際大洋鑽探的重要領導力量,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做出關鍵性的貢獻。”

此次“決心號”鑽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3天時間內,中國IODP辦公室和同濟大學還聯合舉辦“南海大洋鑽探國際論壇”、中國大洋鑽探成就展、公眾參觀“決心號”鑽探船等學術和科普活動。

責編:董志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