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金縷玉衣真的能夠保持屍骨不朽嗎?

玉衣也稱“玉匣”、“玉押”, 是漢代(西元前206年~西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 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 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 稱為“金縷玉衣”, 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 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到目前為止, 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 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是其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的。

金縷玉衣

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 是中山靖王劉勝夫婦所穿, 保存完整, 形狀如人體, 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

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 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準。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 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據《西京雜誌》記載, 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 形如鎧甲, 用金絲連接。 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劉勝的那件玉衣, 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六個部分組成, 全部由玉片拼成, 並用金絲加以編綴。 玉衣內頭部有玉眼蓋、鼻塞, 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門塞。 周緣以紅色織物鎖邊, 褲筒處裹以鐵條鎖邊, 使其加固成型。 臉蓋上刻劃眼、鼻、嘴形, 胸背部寬闊, 臀腹部鼓突, 完全似人之體型。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

金絲約1100克, 做工十分精細。 玉片成衣後排列整齊, 對縫嚴密, 表面平整, 顏色協調, 著實令人驚歎, 反映出玉師傑出的技藝和達官奢侈的生活。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