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訪法國著名女演員伊莎貝拉·于佩爾[圖]

原標題:每個角色, 都引起迴響——法國著名女演員伊莎貝拉·于佩爾專訪

《她》是本屆上海電影節的參展片, 但是她並不會到上海來參加即將於17日起舉行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法國國寶級女演員伊莎貝拉·于佩爾, 昨天在上汽·文化廣場的舞臺上, 身著一身素白連衣裙, 面對近2000名觀眾, 朗誦了70分鐘杜拉斯的《情人》, 只是因為“突然就想來中國了。 ”隨後, 她揮了揮衣袖就走了, 不帶走一片雲彩。 此次, 在中國巡迴朗誦這部作品的城市僅北京、上海、廣州。 在上海, 她也僅僅逗留了三天。

64歲的“年輕人”

與以往那些身處宣傳期的明星牽掛票房而自帶任務不同,

於佩爾一個人來朗讀沒有商業目的, 只是個人興趣, 因而自帶的是“光環”。 所到之處, 崇拜者眾, 前天在文化廣場與導演賈樟柯對談時, 引來的影迷還包括懷抱3個月嬰兒的母親。 當主持人把64歲的伊莎貝拉介紹成“于佩爾阿姨”時, 引來影迷不滿:“是少女!”於是, 接下來, 賈樟柯全場稱她為“于老師”。 而她留給記者專訪的時間帶上法語翻譯也不過15分鐘。

坐在離她不過1米的距離, 驚訝地發現她本人竟然遠比銀幕上的形象瘦小許多。 在公開信息上幾乎都查不到她的身高, 據目測也就1.6米左右, 肩膀也就略比頭寬一些。

單純的朗誦者

這不是她第一次在劇場裡舉行單純的朗誦。 她之所以熱衷此道,

是因為“這是最傳統的表演形式, 後來發展成口頭文學, 繼而形成最初的戲劇。 而之所以選擇《情人》也是因為這是一個聯結著中國和法國的故事。 ”她與瑪格麗特·杜拉斯熟識, “杜拉斯和整個電影圈都很熟。 但是朗誦的意義在於思想的傳遞, 傳遞的是作者, 也就是杜拉斯的思想, 而不是我的。 ”在當今舞臺形式琳琅滿目到聲色犬馬的程度之際, 於佩爾回歸到最簡單、質樸的方式, 道具只有一張椅子、一束光。 因為時間有限, 所以她削弱了《情人》中, 法國女孩與自己家庭關係的線索, 集中於她與中國男人之間的故事發展。

角色與性格有關

她13歲開始就成為演員。 雖然從1991年起, 她就開始在戲劇舞臺上演戲劇, 偶爾也感慨“法國戲劇的榮光不再”,

但是她為中國觀眾熟知的都是電影。 “我選擇的角色與年齡無關, 而是性格”, 她說起話來有一種看透世事的堅決, “可能在分析角色性格時, 會去分辨純情或者邪惡;有力或者脆弱, 但是我不希望把複雜的感情表演得太過清晰, 因為混在一起, 才更像是一個人。 ”她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不太正常”。 但是, 她對這些“定義”並不認同, “這些所謂令人‘不齒’的部分, 其實蘊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只是配比不同而已。 只要我的表演, 能讓觀眾在庸碌的生活中有所觸動、有所啟發就好。 有時候一個好人也會被環境逼迫。 ”

記者:你最喜歡自己演過的哪一個角色?

於佩爾:所有, 或者一個也沒有。 每一個角色都會引起迴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