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淺談小學數學學習的評價方法

□宜賓市中山街小學 劉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實施, 傳統的重結論輕過程的數學學習評價方法已不再適應現在的教育,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會自我評價, 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價也要作出相應的變革。 《課程標準》指出,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 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準, 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説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傳統的從分數評價學生的方式嚴重束縛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

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怎樣才能公正、全面評價學生, 並能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呢?現在, 談談我對學生學習評價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的評價。

1、在課堂學習中, 我結合學生課堂表現, 在關注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 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 以教師口頭評價為主, 結合同學自評, 互評等多種形式, 評價學生。 教師以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 對學生課堂學習是否認真、積極、自信;是否善於與人合作;是否能傾聽別人發言;是否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等方面給予評價。 如:“你答得真好”、“你真乖”、“你講的非常準確”、“你真棒”“掌聲鼓勵”……孩子們有時也會有禮貌的舉手表達出他們對同學的評價:“他想法真好”、“他回答得很精彩”……

這樣一來, 採用鼓勵性語言, 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並且因人而異, 關注了學生個體差異, 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

2、成長記錄袋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時, 我指導每個學生建立自己成長記錄袋, 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過程, 從而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説明學生在自己成長記錄袋中收集反映他們學習成長的資料。 比如:;小獎狀、小紅花;數學手抄報;得☆記載表;積分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口算、表達、作業等各方面的加分記錄;單元考試卷等。 真實反映學生學習過程, 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學生成長記錄袋的使用,

既幫助家長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看到孩子的學習過程, 促進家長對孩子的管理, 又督促孩子進行自我管理, 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及平時訪談中留意學生對發現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的評價, 注意學生是否能在老師引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是否能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是否能與夥伴合作解決問題等, 根據提出問題的品質, 給予口頭肯定、表揚, 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予肯定、指點。

三、注意了評價方式, 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中, 除了重視過程性評價外, 還採用了考試、作業、口頭表達、課堂加分、課後交談等各種形式,

並在教師評價學生時, 也讓學生自評、互評, 家長評, 不是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如綜合評價單上、成長手冊上有:自己的話、同學的話、教師的話、家長的話等, 這樣, 加強了孩子之間的聯繫。

ID:118868338----URL:nul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