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到虎丘不飲第三泉之水亦乃憾事也

尋山訪勝, 最怕的是慕名而來。 幸而我沒文化也沒什麼見識, 得見些真山水。

說是真山水, 虎丘恐怕還是以人文取勝的。 作為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名山, 虎丘享盛名已久, 千百年來, 覽勝的古今賢達多矣, 而虎丘不必見我, 是我要見它。

和虎丘的緣分, 下山時我總結出這樣一句話:入山“第一人”, 富氧, 人文歷史, 還有第三泉甘冽的泉水, 不虛此行。

開闢鴻蒙以來, 虎丘得名或未得名之初, 入山的第一個人, 自然沒辦法知道了。 外地遊客, 當天買票入虎丘的, 我算得上是第一人(蘇州本地拿老年卡進山鍛煉的老人不算在內)。 這算得上是我的第一個驕傲。 名山大川自古去的人就多, 如今這個年代更不用提了。 我去得早, 景區還沒開門, 才占了這個先, 得賞虎丘幽景, 得會深山藏古寺的妙意。

當然, 虎丘的雲岩寺因為塔的原因, 藏得不夠密實, 但遠望可見的雲岩寺塔, 卻也是蘇州城的標誌之一。 入寺不看塔, 等於沒入寺。 對於名塔, 我向來是要作三百六十度觀賞的, 三百六十度不夠, 還要移步換景時再看複看再四看, 體會遠近高低各不同之妙。

虎丘塔據說是傾斜的, 但我覺得不到4度的傾角, 肉眼基本辨識不到。 不過, 因為比薩斜塔斜得太有名, 我們就附會說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 中國第一斜塔。 實際上, 虎丘塔的歷史要比比薩斜塔長兩百多年, 完全不用蹭比薩斜塔的“斜“光, 正如蘇州作為中國水城也完全不必叫響“東方威尼斯”的名號一樣。

中國的各種宗教衰落有年, 雲岩寺建於名山是個寶刹, 但沒見到駐寺的僧眾, 雖有虔誠的遊客沿殿膜拜佛像, 但大體還是喧嘩觀望的多。 沒有宗教氛圍的時代, 也就缺少對宗教場所的敬畏或尊重, 我也不是信眾, 便只拜讀了各殿內外的匾額和對聯便移步看景去了。

虎丘可觀的景點、景致很多,

前人總結有“虎丘十景”之多, 又說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根本就是說虎丘的一年四季天天都是好時候。

我是六月的早晨來的虎丘, 初到雲岩寺時, 天下落了幾滴雨, 一不留神, 倒也占了兩“宜”。 早晨時分, 虎丘上空籠著一層薄雲,青色的天空像罩著一件白紗。中間雖然下了幾滴雨,但天很快放晴,到了中午時分,夏日的陽光照進來,人漸漸感到了熱。本以為太陽亮了會晃眼,天氣熱了遊玩的體驗會變差,就在這個時候,我和劍池邂逅了。

劍池真的太美了,撇去歷史傳說不講,單看景致,心裡已經十分醉了。江南濃得化不開的綠中,虎丘一步一景的繁密裡,有這樣一處所在,鬧中取靜,幽深神秘,雖不高曠但給人高曠遼遠感的一處潭水,兩邊壁立不知幾百千萬年,前人留下的石刻,在在皆名筆,筆筆有故事。池上一橋如拱,一側通向致爽閣。原來我是先到致爽閣,從致爽閣上了雙井橋,早就和劍池有過一面之緣了。站在雙井橋上俯看劍池,更顯劍池幽深高邈,難怪米芾在池邊石壁上留下了“風壑雲泉”四個字。老米是身在幽壑,抬頭看雲,低頭看水,側耳聽風,感到好不自在,我卻是兩股戰戰,初遇劍池好不自在,幾乎嚇破了膽,沒及細看就逃之夭夭了。好在劍池之美,宜高也宜低,下到池邊近看,池水淵深,雙井橋淩空在上,兩壁石刻多添歷史遐思,令人耳目一新,浮想聯翩。倘傳說不假,則吳王闔閭葬于池下,倘寶劍有魂,則專諸、魚腸沉沙池底,青山不老,人世代謝,千古多少往事,古今多少前人,來此瞻仰,來此唏噓,來此謀化。

虎丘到底是名山,名山到底多故事。風景再美,少了故事就少了流芳千古的由頭。蘇州盛名,也是借了幾千年的歷史和故事,才在物阜人豐之外,令騷客流連,令往來人等難忘。虎丘也是一樣,蘇東坡說,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老蘇一句話,虎丘千年以下又多了不知多少遊蹤。

我說,到虎丘不飲第三泉之水亦乃憾事也。

第三泉近鄰劍池,當在陸羽井下,泉水醇香甘冽,被唐代品泉名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三泉”。“天下第三泉”的名頭太響,泉落誰家恐怕各地要爭這個名頭的也不在少數,能得茶聖陸羽青眼去挖一口井的地方,水質想必不錯。但我看水面浮著些浮塵,覺得不太乾淨,又懾于茶聖威名,還是忍不住拂開水面,用手掬了一勺泉水喝了一口,沒想到泉水果然甘香,一點塵滓的味道也沒有,不愧得享千年大名,古之人誠不我欺。第三泉近劍池,劍池景色極美,遊客大量聚集于此,去第三泉的人便少了。人一少,景色也平白多美了幾分,想到泉水甘美,於是我就作了回頭遊,飲了二番泉水,與茶聖神會。不過,茶聖在此穿井取泉水是用來煮茶的,我不過是東施效顰湊個趣,基本感受依稀仿佛農夫山泉有點甜。(此處未收廣告費,這文案給一千分)

喝了有點甜的山泉水,遊賞了各處的美景,虎丘有名的角落想必還是有遺落的地方。近養鶴澗便聞水聲潺潺,於是尋聲找去,果然覓得一處流水從高處瀉下,此時已是正午,天空十分晴好,太陽直射的地方已經很熱了,而此處風清水涼,澗水有聲,老米所謂“風壑雲泉”此時倒有了七八分意思。恰在此時,憶起早晨在山腳聽到的布穀鳥鳴,下山時著意留心聽各種自然界裡的聲音,得天籟之美,更覺虎丘之行得大自在。

我又疑心,陸羽井、憨憨泉、第三泉、劍池、養鶴澗和其他虎丘的水,地下都出自一脈。其水何來,我沒有查文獻,但虎丘原名海湧峰,傳說遠古時候是海灣中隨海潮時隱時現的一座小島,“海湧嵐浮”,滄海桑田,時間改變一切,虎丘山見證了蘇州的歷史,我們只見證海湧山漫長歷史極小極小的一段。擁翠山莊月駕軒內清代學者錢大昕留下的“海湧峰”石碑宛在,前輩學人題字時用了虎丘的古名,也是有深意的吧。

虎丘上空籠著一層薄雲,青色的天空像罩著一件白紗。中間雖然下了幾滴雨,但天很快放晴,到了中午時分,夏日的陽光照進來,人漸漸感到了熱。本以為太陽亮了會晃眼,天氣熱了遊玩的體驗會變差,就在這個時候,我和劍池邂逅了。

劍池真的太美了,撇去歷史傳說不講,單看景致,心裡已經十分醉了。江南濃得化不開的綠中,虎丘一步一景的繁密裡,有這樣一處所在,鬧中取靜,幽深神秘,雖不高曠但給人高曠遼遠感的一處潭水,兩邊壁立不知幾百千萬年,前人留下的石刻,在在皆名筆,筆筆有故事。池上一橋如拱,一側通向致爽閣。原來我是先到致爽閣,從致爽閣上了雙井橋,早就和劍池有過一面之緣了。站在雙井橋上俯看劍池,更顯劍池幽深高邈,難怪米芾在池邊石壁上留下了“風壑雲泉”四個字。老米是身在幽壑,抬頭看雲,低頭看水,側耳聽風,感到好不自在,我卻是兩股戰戰,初遇劍池好不自在,幾乎嚇破了膽,沒及細看就逃之夭夭了。好在劍池之美,宜高也宜低,下到池邊近看,池水淵深,雙井橋淩空在上,兩壁石刻多添歷史遐思,令人耳目一新,浮想聯翩。倘傳說不假,則吳王闔閭葬于池下,倘寶劍有魂,則專諸、魚腸沉沙池底,青山不老,人世代謝,千古多少往事,古今多少前人,來此瞻仰,來此唏噓,來此謀化。

虎丘到底是名山,名山到底多故事。風景再美,少了故事就少了流芳千古的由頭。蘇州盛名,也是借了幾千年的歷史和故事,才在物阜人豐之外,令騷客流連,令往來人等難忘。虎丘也是一樣,蘇東坡說,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老蘇一句話,虎丘千年以下又多了不知多少遊蹤。

我說,到虎丘不飲第三泉之水亦乃憾事也。

第三泉近鄰劍池,當在陸羽井下,泉水醇香甘冽,被唐代品泉名家劉伯芻評為“天下第三泉”。“天下第三泉”的名頭太響,泉落誰家恐怕各地要爭這個名頭的也不在少數,能得茶聖陸羽青眼去挖一口井的地方,水質想必不錯。但我看水面浮著些浮塵,覺得不太乾淨,又懾于茶聖威名,還是忍不住拂開水面,用手掬了一勺泉水喝了一口,沒想到泉水果然甘香,一點塵滓的味道也沒有,不愧得享千年大名,古之人誠不我欺。第三泉近劍池,劍池景色極美,遊客大量聚集于此,去第三泉的人便少了。人一少,景色也平白多美了幾分,想到泉水甘美,於是我就作了回頭遊,飲了二番泉水,與茶聖神會。不過,茶聖在此穿井取泉水是用來煮茶的,我不過是東施效顰湊個趣,基本感受依稀仿佛農夫山泉有點甜。(此處未收廣告費,這文案給一千分)

喝了有點甜的山泉水,遊賞了各處的美景,虎丘有名的角落想必還是有遺落的地方。近養鶴澗便聞水聲潺潺,於是尋聲找去,果然覓得一處流水從高處瀉下,此時已是正午,天空十分晴好,太陽直射的地方已經很熱了,而此處風清水涼,澗水有聲,老米所謂“風壑雲泉”此時倒有了七八分意思。恰在此時,憶起早晨在山腳聽到的布穀鳥鳴,下山時著意留心聽各種自然界裡的聲音,得天籟之美,更覺虎丘之行得大自在。

我又疑心,陸羽井、憨憨泉、第三泉、劍池、養鶴澗和其他虎丘的水,地下都出自一脈。其水何來,我沒有查文獻,但虎丘原名海湧峰,傳說遠古時候是海灣中隨海潮時隱時現的一座小島,“海湧嵐浮”,滄海桑田,時間改變一切,虎丘山見證了蘇州的歷史,我們只見證海湧山漫長歷史極小極小的一段。擁翠山莊月駕軒內清代學者錢大昕留下的“海湧峰”石碑宛在,前輩學人題字時用了虎丘的古名,也是有深意的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