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手藝|鳴鶴年糕:與古鎮旅遊結緣,傳統老手藝再度煥發青春

鳴鶴年糕在慈溪已有數百年歷史, 承載著一代代人對它的不同理解。 在老一輩人眼中, 鳴鶴年糕就是一種生活經歷。 那時, 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和年糕打交道,

他們或是從小親手製作年糕, 吃著年糕長大;或是外出走街串巷不停吆喝賣年糕來補貼家用;亦或是聞到隔壁鄰居出爐的年糕糯香, 嚷嚷著讓父母也煮上一鍋。 這些印象, 都深深地烙在老一輩人的腦海中。

年糕加工戶正忙著加工年糕

雙湖村葉師傅今年60歲, 平時話不多, 但說起鳴鶴年糕, 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好像有說不完的故事。 他說, 在他很小的時候, 家裡就做年糕了, 自己也是從那時學會做年糕的, 但小孩子做年糕工錢很低, 做一天才8毛錢。 年糕做好後, 會撐著船去周邊賣, 一路喊著“鳴鶴場年糕要伐、鳴鶴場年糕要伐”, “差不多每次出去都能賣完, 生意好得不得了。 ”

葉師傅的話得到了潘師傅的印證。 潘師傅回憶, 小時候聽長輩說, 解放前, 鳴鶴場做年糕的有數十家作坊, 成了三北地區有名的年糕製作場地。 改革開放前, 他們就趁農閒時做年糕賺點補貼, 一路撐船到周巷、滸山、庵東、逍林一帶叫賣。 進入上世紀80年代, 許多鳴鶴人紛紛到上海、奉化等地去做年糕,

做的年糕也贏得了當地居民的喜愛, 被廣泛接受。

“我們就是吃鳴鶴年糕長大的, 怎麼也吃不膩, 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 可不能丟。 ”走在古村中, 一位元老人告訴記者, 以前慈溪是棉區, 種水稻的比較少, 而鳴鶴這一帶種水稻的多, 自然成了三北地區製作年糕的理想場地, 而雙湖村、鳴興村、湖濱村也成了鳴鶴年糕的主要產地, 差不多下半年新米上來後, 年糕製作就迎來了高峰, 一直要持續到大年三十。

相比年紀大的人, 一些年輕人對鳴鶴年糕的理解則是兒時的一個記憶、一種味道和一份感情。 市民葉先生說, 記得那時候天熱是不做年糕的, 一定要到天冷的時候才會做, 年糕飯湯豬油拌拌,

“味道佬佬好”, 可以吃上好幾碗。 市民胡小姐則表示, 現在看見鳴鶴年糕, 就想起了小時候外婆家做的年糕餃和年糕飯湯, 糯糯的、熱騰騰的, 味道超好。

那時, 老百姓吃到年糕, 預示著年味越來越近了。

在鳴鶴古鎮, 有一家生意爆好的年糕店, 名叫聚源號。 每天, 四五個糕點師傅分工有序地在店內製作手工年糕, 一根根雪白的年糕躺在櫃檯上顯得分外妖嬈, 吸引著遠近的遊客進店觀看現場手工製作年糕, 細細品味年糕製作的精髓, 看饞了就會買上一個年糕餃品嘗一下。

在古鎮裡, 像這樣的年糕手工作坊有好幾家, 吸引著遊客不斷湧來。

店主徐財根今年68歲, 他說, 祖上都是做年糕的, 老手藝也傳承了下來, 以前這一片都是老房子、破房子,

後來鳴鶴古鎮開發搞旅遊經濟, 兒子從中看到了商機, 就開了這3間店面, 主要賣年糕和年糕餃。 這幾年, 生意還不錯, 每天要做一兩千斤年糕, 現在主要讓兒子和兒媳經營, 自己已退居二線打打副手, 其他店鋪也有小輩在幫著打理。

圖為手工做的年糕

徐大伯表示,他兒子雖然也會做手工年糕,但做得不專業,店裡請來的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師傅,現在許多年輕人不願做這份工作,太苦太累。做年糕可以說是老本行,因為祖上都是做這個的,原以為到了兒子這一代會失傳,沒想到古鎮的開發讓他重新煥發了對製作鳴鶴年糕的熱情,現在兒子兒媳也是一門心思搞創業,開店傳承老手藝。

在通往鳴鶴古鎮的主幹道旁,一家名為米芝緣的年糕廠開了十來年,是當地一家上規模的年糕廠,每天產量18000斤,天冷時稍微多一點,年產值約1600萬元。廠老闆33歲的陳女士說,她小時候就會做手工年糕,父親早年到上海、奉化做年糕,後來回到鳴鶴還是做老本行。在四五年前,她開始全身心投入幫父親經營這家年糕廠,也算是對這門老手藝的傳承。

陳女士說,現在手工年糕小作坊年輕人不願意做,工廠工人也都在40歲以上,很難招到年輕工人,主要原因還是工作太辛苦,沒有人願意做。雖然自己也會做手工年糕,但現在也不會再去親自做了。主要是在管理工廠方面下功夫,機制年糕也算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傳承著鳴鶴年糕的工藝,畢竟上規模後手工年糕做做根本來不及。

圖為機器做的年糕

不管是機制還是手工,大夥都誇鳴鶴年糕好吃。綜合多位年糕師傅經驗,年糕製作工序並不繁雜,但鳴鶴年糕有一點不同於其他的地方,那就是多了一道將大米水磨成粉的工序,製作出來也叫水磨年糕,也是因為這個,口味才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

目前,一些年輕人也會在家製作手工年糕,或是贈送親朋好友,或是網上銷售。

長久以來,鳴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年糕看浙江,浙江年糕看寧波,寧波年糕看慈溪,慈溪年糕看鳴鶴”。這話聽起來雖帶有點誇張成分,但足以說明鳴鶴人對當地年糕的自信以及鳴鶴年糕的走俏。

“早年走南闖北,都說是寧波年糕,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鳴鶴地名小,大家都不知道。只是在本地賣的時候,才會打鳴鶴年糕牌子,那時鳴鶴年糕牌子響噹噹。”徐大伯感歎,商標品牌還是很重要的,但他們只是手工小作坊,小打小鬧而已,沒有正規地註冊過,只在禮盒包裝上打上鳴鶴場年糕的牌子。要做品牌,還是要那種大廠,機械化地做年糕,這樣影響力才會大。不過,現在許多遊客帶著禮盒年糕回去,越來越多的遊客也慕名前來購買年糕和年糕餃,這說明鳴鶴年糕的地域品牌影響力在不斷提升。

過年期間,古鎮遊客圍觀揉年糕

在米芝緣年糕廠倉庫裡,堆放著客戶訂制好的成品年糕,而且都打上了商標品牌,正等待著銷往全國各地。陳女士說,現在他們開發出了兩個品牌,分別是米芝緣、米藝,經過多年市場打拼,不僅在長三角地區暢銷,還銷往了新疆、廣西、四川、重慶、北京等地,產品品質廣受好評,擁有了較多的固定客戶,品牌影響力也逐年提升,這也是古鎮旅遊經濟的功勞。

“以前只做到過年就不做了,現在有了真空包裝,保質期更加長了,差不多一年到頭都在做年糕,每年冬天都是年糕製作的旺季。”陳女士的父親坦言,品牌很重要,一定要把品牌打響,但前提是品質一定要好。現在很多單子不敢接,主要是廠房受限制,工藝流水線還不夠先進,根本來不及做。目前正在找場地擴大經營規模,也在考慮增商標,再打響一個品牌。

目前,鳴鶴古鎮大大小小年糕廠、小作坊有20多家,成為了當地一大特色產業。每年下半年天氣一轉涼,久負盛名的鳴鶴年糕就迎來了生產旺季,省內外訂單不斷,一車車銷往全國各地。在慈溪,市民也會絡繹不絕地前往鳴鶴購買年糕,一買就是幾十斤、數百斤,或是儲存在家中慢慢享用,或是贈送給親朋好友。

責任編輯:觀觀

徐大伯表示,他兒子雖然也會做手工年糕,但做得不專業,店裡請來的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師傅,現在許多年輕人不願做這份工作,太苦太累。做年糕可以說是老本行,因為祖上都是做這個的,原以為到了兒子這一代會失傳,沒想到古鎮的開發讓他重新煥發了對製作鳴鶴年糕的熱情,現在兒子兒媳也是一門心思搞創業,開店傳承老手藝。

在通往鳴鶴古鎮的主幹道旁,一家名為米芝緣的年糕廠開了十來年,是當地一家上規模的年糕廠,每天產量18000斤,天冷時稍微多一點,年產值約1600萬元。廠老闆33歲的陳女士說,她小時候就會做手工年糕,父親早年到上海、奉化做年糕,後來回到鳴鶴還是做老本行。在四五年前,她開始全身心投入幫父親經營這家年糕廠,也算是對這門老手藝的傳承。

陳女士說,現在手工年糕小作坊年輕人不願意做,工廠工人也都在40歲以上,很難招到年輕工人,主要原因還是工作太辛苦,沒有人願意做。雖然自己也會做手工年糕,但現在也不會再去親自做了。主要是在管理工廠方面下功夫,機制年糕也算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傳承著鳴鶴年糕的工藝,畢竟上規模後手工年糕做做根本來不及。

圖為機器做的年糕

不管是機制還是手工,大夥都誇鳴鶴年糕好吃。綜合多位年糕師傅經驗,年糕製作工序並不繁雜,但鳴鶴年糕有一點不同於其他的地方,那就是多了一道將大米水磨成粉的工序,製作出來也叫水磨年糕,也是因為這個,口味才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

目前,一些年輕人也會在家製作手工年糕,或是贈送親朋好友,或是網上銷售。

長久以來,鳴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年糕看浙江,浙江年糕看寧波,寧波年糕看慈溪,慈溪年糕看鳴鶴”。這話聽起來雖帶有點誇張成分,但足以說明鳴鶴人對當地年糕的自信以及鳴鶴年糕的走俏。

“早年走南闖北,都說是寧波年糕,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鳴鶴地名小,大家都不知道。只是在本地賣的時候,才會打鳴鶴年糕牌子,那時鳴鶴年糕牌子響噹噹。”徐大伯感歎,商標品牌還是很重要的,但他們只是手工小作坊,小打小鬧而已,沒有正規地註冊過,只在禮盒包裝上打上鳴鶴場年糕的牌子。要做品牌,還是要那種大廠,機械化地做年糕,這樣影響力才會大。不過,現在許多遊客帶著禮盒年糕回去,越來越多的遊客也慕名前來購買年糕和年糕餃,這說明鳴鶴年糕的地域品牌影響力在不斷提升。

過年期間,古鎮遊客圍觀揉年糕

在米芝緣年糕廠倉庫裡,堆放著客戶訂制好的成品年糕,而且都打上了商標品牌,正等待著銷往全國各地。陳女士說,現在他們開發出了兩個品牌,分別是米芝緣、米藝,經過多年市場打拼,不僅在長三角地區暢銷,還銷往了新疆、廣西、四川、重慶、北京等地,產品品質廣受好評,擁有了較多的固定客戶,品牌影響力也逐年提升,這也是古鎮旅遊經濟的功勞。

“以前只做到過年就不做了,現在有了真空包裝,保質期更加長了,差不多一年到頭都在做年糕,每年冬天都是年糕製作的旺季。”陳女士的父親坦言,品牌很重要,一定要把品牌打響,但前提是品質一定要好。現在很多單子不敢接,主要是廠房受限制,工藝流水線還不夠先進,根本來不及做。目前正在找場地擴大經營規模,也在考慮增商標,再打響一個品牌。

目前,鳴鶴古鎮大大小小年糕廠、小作坊有20多家,成為了當地一大特色產業。每年下半年天氣一轉涼,久負盛名的鳴鶴年糕就迎來了生產旺季,省內外訂單不斷,一車車銷往全國各地。在慈溪,市民也會絡繹不絕地前往鳴鶴購買年糕,一買就是幾十斤、數百斤,或是儲存在家中慢慢享用,或是贈送給親朋好友。

責任編輯:觀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