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手機國內市場坐次發生變化,行業加速洗牌|新京報財訊

新京報快訊(記者馬婧)市場研究機構GfK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第一季度中, 榮耀在中國區總銷量為1052萬台, 銷售額接近150億元, 成為互聯網手機行業的新科冠軍。 小米、魅族緊隨其後, 酷派以 160 萬台僅列第五, 樂視的銷量也出現明顯下滑, 以157 萬台排在第六。

昨天, 榮耀CEO趙明在新品手機榮耀9的發佈會現場宣佈了這一消息。 然而, 這一喜訊卻讓他感到如坐針氈, “我看到這個結果更多的是惶恐, 是不安, 因為過去幾年裡眾多閃亮的名字成為第一之後, 迅速滑落, 似乎這個市場上的第一是用來被超越的。 ”

在那個小米獨領風騷的年代,

業界的關注點在於產品的配置夠不夠“發燒”、價格夠不夠低。 在此背景下, 國產手機廠商紛紛成立子品牌, 試圖用小米的方式來打敗小米。 2013年12月, 華為將榮耀獨立為電商子品牌。 此次, 互聯網手機品牌坐次的變化, 也意味著行業即將進入加速洗牌期。

榮耀:行銷費用不足總營收3%, 要做最有效率的事

雖然, 國產手機在出貨量上佔據明顯優勢, 但似乎仍是賠本賺吆喝。 多年來, 蘋果、三星佔據了智慧手機的絕大部分利潤,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一份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 全球智慧手機銷售業務的運營利潤為122.1億美元。 其中蘋果獨佔83.4%的絕對大頭, 約為101.8億美元。 三星的營業利潤僅占12.9%, 約為15.8億美元, OPPO、vivo、華為三者緊隨其後, 但占比都沒有超過5%。

趙明曾向媒體表示, 利潤是互聯網手機品牌生存的關鍵。 此前, 有消息傳出華為終端今年要控制規模, 抓利潤, 榮耀的壓力可想而知。

對於利潤, 趙明認為不是想求就能求得來的。 “首先你要問你的這個產品對於使用者的價值到底值多少, 是否能夠支持你的利潤獲取要求, 如果用戶都沒有體驗到你值那麼多錢, 你強行把價錢抬高, 對你來講就是一種災難。 ”

隨著國內智慧手機增速放緩, 國產手機廠商之間的比拼更為激烈。 國內最炙手可熱的娛樂明星、全球範圍內一呼百應的球星, 都被手機廠商招至麾下成為了產品、品牌代言人。 儘管各家都默契地對行銷費用閉口不談, 但一定是筆不小的開銷。

趙明時常感歎現在的品牌金主都太有錢了,

“我們和《歡樂頌2》合作, 全系列的榮耀手機產品都植入了。 在電視劇的播放平臺上, 這個時段好一點的廣告位是我們跟《歡樂頌2》合作費用的若干倍。 我們還是選擇自己適合的行銷方式, 做最有效率的事。 ”

在某種意義上, 節約行銷費用也是提升淨利潤的一種方法。 趙明坦言, 榮耀的行銷費用不足總營收的3%, 這個比例在手機圈算是比較低的。 因為費用有限, 就要求榮耀的團隊把錢花在刀刃上。

線下管道建設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從去年開始, 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大力拓展線下管道。 魅族2015年虧損10億, 虧損原因之一就是管道方面的重金投入。

線上下管道的建設上, 榮耀並不準備走大面積自建的道路。

趙明表示, 現在榮耀真正自建的線下體驗店只有三家, 分別在深圳華強北、成都、西安, 其他的都是與合作夥伴合作建立。 “產品做好了, 行銷做好了, 零售的線下合作夥伴會主動過來要求建榮耀的線下專賣店。 ”目前, 榮耀線上線下的比例分別為55%和45%, 而今年有望實現各占50%。

樂視手機:蒙眼狂奔引發資金鏈危機

樂視在2015年4月發佈了首款手機, 算是進入手機市場較晚的廠商之一。 由於錯失了功能機到智慧手機的人口紅利期, 樂視手機一開始並不被外界看好。 為了快速打開市場, 樂視採用網站會員和硬體捆綁銷售的方式, 到2016年年底出貨近2000萬台成為了對嘲諷者最好的反擊。

不過, 樂視這種“硬體虧損”的競爭方式很快顯現出了後遺症。

該模式提倡硬體不盈利, 靠軟體服務盈利, 也就是通過樂視會員、雲服務等方式獲利。 對於樂視來說, 這需要強大的資金基礎來承受硬體虧損的壓力。 當樂視其他子生態不能為樂視手機輸血時, 這種充滿想像力的模式也就無法走下去了。

近日, 樂視手機接連遭遇供應商上門維權討債, 裁員50%的傳言接踵而至。 據相關媒體報導, 樂視手機在各大平臺遭遇下架, 理由為:“因廠家無物料配件備庫, 故無法進行售後服務, 而且換新和維護期較長, 所以有該平臺下架樂視品牌所有機型”。

孫宏斌入股樂視後, 一句輕描淡寫的“把樂視分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幾乎判了樂視手機的“死緩”。 IT分析師付亮表示, 孫宏斌在樂視上市公司核心資產上, 也就是賺錢的業務投入了較大資金,像樂視手機(樂視本身手機業務+酷派)等板塊,其態度就是之前發展得較為龐大應該瘦身,要自力更生、自負盈虧。

酷派:公司一分為三,錯失轉型契機

作為難兄難弟的酷派日子也不好過。樂視入股一年後,酷派將300餘名國內校招的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的消息被爆出。酷派2016年年報顯示,營收約為79.94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42.10億港元,虧損數字遠遠高於此前酷派的預測。

雖然樂視入股酷派後,後者業績下滑明顯,但並不能將酷派業績不佳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樂視。業內人士指出,酷派在從功能機向智慧手機轉型時相對落後,導致曾經積累的優勢地位逐步喪失,此後酷派將其互聯網手機業務賣給360,剩下酷派的大股東則是樂視。樂視團隊入駐後,酷派原來的管理層接連出走,加盟原酷派集團子品牌ivvi,可以說曾經的酷派已經一分為三。

IT分析師付亮認為,酷派整體還是有資源沉澱的,樂視想把這塊做好,還是需要注入一定資源,酷派還能有一搏,可以在二流手機的排位中爭取一個好的位次。“樂視現在需要想清楚樂視手機和酷派兩個品牌如何做差異化,酷派怎麼定位,和樂視的其他業務怎麼相互支撐。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樂視的管理層現在有沒有精力去管酷派。”

校對:範錦春

也就是賺錢的業務投入了較大資金,像樂視手機(樂視本身手機業務+酷派)等板塊,其態度就是之前發展得較為龐大應該瘦身,要自力更生、自負盈虧。

酷派:公司一分為三,錯失轉型契機

作為難兄難弟的酷派日子也不好過。樂視入股一年後,酷派將300餘名國內校招的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的消息被爆出。酷派2016年年報顯示,營收約為79.94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42.10億港元,虧損數字遠遠高於此前酷派的預測。

雖然樂視入股酷派後,後者業績下滑明顯,但並不能將酷派業績不佳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樂視。業內人士指出,酷派在從功能機向智慧手機轉型時相對落後,導致曾經積累的優勢地位逐步喪失,此後酷派將其互聯網手機業務賣給360,剩下酷派的大股東則是樂視。樂視團隊入駐後,酷派原來的管理層接連出走,加盟原酷派集團子品牌ivvi,可以說曾經的酷派已經一分為三。

IT分析師付亮認為,酷派整體還是有資源沉澱的,樂視想把這塊做好,還是需要注入一定資源,酷派還能有一搏,可以在二流手機的排位中爭取一個好的位次。“樂視現在需要想清楚樂視手機和酷派兩個品牌如何做差異化,酷派怎麼定位,和樂視的其他業務怎麼相互支撐。當然,這也要取決於樂視的管理層現在有沒有精力去管酷派。”

校對:範錦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