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瑞喜:以我生命點亮你前程

□記者 楊淩高 通訊員 李昌奇

6月11日, 雖然是星期天, 可今年已63歲的王瑞喜一如往常坐在辦公室用功讀書, 默默守候著校園裡的孩子們。

自從退休後出任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校長, 他非但沒有停下教書育人的腳步, 反而更拼了。

從1976年至今, 王瑞喜已從教41年, 其中17年擔任安陽縣一中、二中副校長和校長, 先後榮獲“全國明星校長”“河南省百名民主管理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在數十年的從教經歷中, 王瑞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 在他眼中, 國家對退休年齡有規定, 但教書育人沒有止境。

潛心鑽研 期盼學生都出彩

教育學生愛學習, 教師首先要善於學習。 “教中學, 學中得, 教學相長”是王瑞喜從實踐中總結的心得。 2006年, 年過五旬的王瑞喜開始專修心理諮詢, 並通過國家考試, 成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他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義務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

讓每個孩子的生命都出彩。

傾聽學生的心聲, 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現有160余個學生, 孩子的學習基礎和生活習慣普遍較差, 有的孩子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 和學生談心是王瑞喜的一項絕活, 經過他的心理輔導, 經常蹺課的學生認清了前進的方向, 滿懷焦慮的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們在成績提高的同時, 心智也日趨成熟。

每天和正處在叛逆期的學生打交道, 對於王瑞喜來說並不輕鬆。 他不願意離開孩子們, 甚至每天跑操的隊伍中, 都能看到王瑞喜的身影。

老伴兒和孩子們都勸他, 當了幾十年教師, 還沒有當夠嗎?該好好歇歇了, 可他卻說:“教育能離開我, 可我離不開教育。

教師離開了學生, 離開了崗位, 教育生命就會枯竭。 當了大半輩子教書匠, 實在離不開這些孩子!”

愛是靈魂 呵護學生每一步

走進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寢室, 每個房間都非常乾淨、整潔。 “一屋不掃, 何以掃人生?”王瑞喜要求學生, 要從小事做起, 做到處處地無髒、句句言無髒、人人行無髒。

可剛入學時, 有的學生並不是這樣。 抽煙就讓教師頭疼不已。

可僅僅兩個月後, 廁所便池內又有了煙頭。 王瑞喜在手上套了個塑膠袋, 蹲在廁所裡一個多小時, 共撿了660個煙頭、32個煙盒和12個打火機。 塑膠袋破了, 他就下手直接撿。 又是利用課間操時間, 又是相同的教育方式, 看著那個破塑膠袋, 想像著老校長的良苦用心, 學生們深受教育, 抽煙現象再也沒有反彈。

浪費糧食同樣讓教師頭疼。 2016年8月31日, 新學年開學第一天, 老師剛給學生講了“光碟行動”的行為規範, 第二天就有人將吃不完的饅頭扔進了垃圾桶。 王瑞喜發現後, 撿出來當眾吃掉。 那6個半饅頭, 他吃了6頓。 有人說, 王瑞喜不要命了, 可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幾次後, 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浪費糧食的現象大為減少。

“我為什麼這樣做?因為行動最有說服力。 ”對於近乎自虐的教育方式, 王瑞喜認為很值得。 他說, 人品教育是教育的頭等大事, 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好人, 單純靠空洞的說教是難以奏效的。 合格的老師必須有愛生如子的情懷, 細心呵護學生每一步的成長。

國學為本 潤澤學生心靈

教育是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老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以及自身價值的實現。 王瑞喜常說:“教師端的是愛心碗, 吃的是良心飯, 幹的是‘繡花活’, 教育好學生需要專心專用、傾力傾情, 一針接著一針繡, 一線接著一線引。 他認為, 教育是一門科學, 有規律可循。 教師應當用自己心中的陽光, 去照亮學生的心靈。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成長, 從而孕育自己心中的太陽, 然後去照亮自己、他人, 乃至這個世界。

在教學中, 王瑞喜秉持“忠、孝、禮、謙”的校訓, 突出“以國學為主導, 以孝心孝行孝道為中心, 讓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核心理念, 著力培養學生的孝道之心、恭敬之心、感恩之心, 謙卑之心, 從學生內心激發學習的動力, 致力於學生既成人又成才。 在今年中考體育及實驗測試中,九年級16名學生中有8名取得滿分的優異成績,良好率超過87%。

去年一個“差生”的轉變,至今讓王瑞喜欣喜不已。那是高一的一名學生,看見他,家長搖頭,同學躲避,人見人怕。這名學生也破罐破摔,早上10時才起床,寧可蹲在廁所,也不願走進教室。和教師吵架,蹺課上網吧,抽煙,不值日,不整理床鋪,晚上尿到飲料瓶裡白天不倒,嗆得人無法忍受……曾有人說:“該生能轉變,天下無差生。”就是這樣的學生,王瑞喜也沒有放棄。經過半年幫助該生讀國學經典,講名人典故,這個學生有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轉變,在家敬老愛親,並開始寫作業。家長說:“王校長,謝謝您挽救了孩子的一生!”

徜徉在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校園裡,看著學生們充滿朝氣,謙遜有禮,看著站在一旁微笑著注視學生的王瑞喜,記者忽然想到,年過六旬的老校長正如一棵老樹,不僅為學生遮風擋雨,還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在他的身旁,一片鬱鬱蔥蔥的小樹正茁壯成長!

□楊淩高 李昌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王瑞喜學識、人品的真實寫照。

是什麼力量讓他不忘初心,從青絲變白髮,在鄉村堅守 41個春秋?是什麼信念支撐他直至今天仍拼在教育一線?那是因為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一幅品質上乘的錦繡作品,貴在每一針都繡得精、每一線都繡得准。當前我市正在為“轉型發展、重返第一方陣”而奮力拼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用“繡花精神”幹事創業,恪盡職守,就一定能“繡”出精美畫卷,造福全市人民。

在今年中考體育及實驗測試中,九年級16名學生中有8名取得滿分的優異成績,良好率超過87%。

去年一個“差生”的轉變,至今讓王瑞喜欣喜不已。那是高一的一名學生,看見他,家長搖頭,同學躲避,人見人怕。這名學生也破罐破摔,早上10時才起床,寧可蹲在廁所,也不願走進教室。和教師吵架,蹺課上網吧,抽煙,不值日,不整理床鋪,晚上尿到飲料瓶裡白天不倒,嗆得人無法忍受……曾有人說:“該生能轉變,天下無差生。”就是這樣的學生,王瑞喜也沒有放棄。經過半年幫助該生讀國學經典,講名人典故,這個學生有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轉變,在家敬老愛親,並開始寫作業。家長說:“王校長,謝謝您挽救了孩子的一生!”

徜徉在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校園裡,看著學生們充滿朝氣,謙遜有禮,看著站在一旁微笑著注視學生的王瑞喜,記者忽然想到,年過六旬的老校長正如一棵老樹,不僅為學生遮風擋雨,還指引著前進的方向。在他的身旁,一片鬱鬱蔥蔥的小樹正茁壯成長!

□楊淩高 李昌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王瑞喜學識、人品的真實寫照。

是什麼力量讓他不忘初心,從青絲變白髮,在鄉村堅守 41個春秋?是什麼信念支撐他直至今天仍拼在教育一線?那是因為他對黨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一幅品質上乘的錦繡作品,貴在每一針都繡得精、每一線都繡得准。當前我市正在為“轉型發展、重返第一方陣”而奮力拼搏,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用“繡花精神”幹事創業,恪盡職守,就一定能“繡”出精美畫卷,造福全市人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