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銷售之神631黃金法則

在店鋪裡, 影響個人業績的因素主要有3個, 分別是顧客接待量、銷售技巧和運氣。 在這三個要素中, 往往有很多導購, 甚至老闆都會認為銷售技巧是最為重要的, 其實, 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

輪流接單不科學

個人業績=60%顧客接待量+30%技巧+10%運氣。 很顯然, 顧客接待量對於最終業績的影響是最重要的。 說到顧客接待量, 得在此提一個關於“搶單”的話題, 但凡店鋪中業績做的好的導購, 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那就是眼疾手快, 看到顧客進店就會喊“歡迎光臨”, 搞得其他導購“沒有機會”, 長此以往便遭人記恨, 於是不斷被業績差的人冠以“會搶單”的名號。

在店鋪日常管理中, 由於同時上班的一般都有多名導購, 進店的顧客到底由誰接待, 是一件極易產生矛盾的事情。 有些業績做得不怎麼樣的導購, 會經常向上級投訴:“××經常搶單。 ”

什麼樣的員工會投訴別人搶單?

答案是:消極的員工。 當店鋪沒有顧客的時候, 積極的員工會一直關注店門, 即使看起來他(她)和其他導購一樣也在閒聊, 但是他(她)的目光會一直聚焦在門口, 只要有顧客進店, 便立刻上去迎賓、接待;而消極的員工則只有抱怨:“哎, 他(她)真會搶。 ”於是乎, 第二天找老闆告狀:“××,

她又搶單, 昨天我們店一共進了30個顧客, 她一個人接待了26個。 她太會搶了, 我可搶不過她。 ”老闆一聽, 看似恍然大悟:“哦, 是的, 她確實是搶單了。 ”絕大多數店鋪都是採取個人提成制, 本來這種制度就容易讓員工之間產生矛盾, 而搶單現象則會火上澆油。 那麼, 該怎麼辦呢?為了體現所謂的“公平”, 很多門店管理者便採取了輪流接單制。 這種方式似乎讓矛盾得以緩和, 可是員工的積極性卻受到很大影響。

輪流接單制, 在一定程度上讓消極的員工滿意了, 可是積極的員工卻會因為這個不合理的制度得不到滿足。 因為消極的員工看到顧客也不積極、甚至不能第一時間發現顧客進店, 而此時積極的員工看到了卻因為制度而無法去接待顧客。

消極的員工給他(她)再多顧客, 他(她)的心思沒有100%地放在工作上, 業績也一樣提升不了;積極的員工由於顧客接待量的減少, 個人業績隨之下滑。 因此, 這種制度不但會讓店鋪業績可能下滑、顧客滿意度降低, 更重要的是店鋪留下了消極的員工, 卻可能讓積極的員工對公司失去興趣。

並且, 那種所謂被投訴的現象並不叫搶單, 而叫積極。 你採取輪流接單制, 其實是打擊積極的行為。

應該誰先看到誰接待。 所以, 輪流接單制是極不科學的。

顧客接待量>銷售技巧

為什麼強調顧客接待量較之銷售技巧更重要呢?

舉例說明, 若門店一天下來進店人數是50人, 顧客接待量絕對不會是51人。 當導購主動向顧客推薦一個款式, 卻被拒絕, 大概會有70%的導購會再次向顧客主動推薦, 也就是說在10個導購中有7個導購會繼續對顧客說:“您好, 要不, 您再看看這款吧。 ”剩下的3個人則會抱怨:“哎, 又是閒逛的。 ”而第二次再被拒絕以後, 只會有10%的導購會繼續向顧客推薦。 如果連續三次都拒絕了, 只會還剩下0.1%的導購會繼續推薦,也就是說10000導購中只有1個導購會有繼續推薦的耐心。

案例:

有一家店的導購(小林),她對產品知識瞭解得並不透徹,有時甚至會處出現這樣的“窘境”:

顧客問小林:“你家這款沙發是真皮的麼?”

小林回答:“是的吧。”

顧客又心生疑慮:“是真皮的麼?我怎麼看著不像是真皮的。”

小林說:“哦,那也許就不是真皮的吧。”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瞭解到的是小林連商品知識都不太清楚,更別談什麼過人的銷售技巧了。縱然如此,小林在店鋪的業績依舊是不錯的。因為小林不畏顧客的再三拒絕,有足夠的耐心去主動為顧客推薦“下一款”、“下一款的下一款”。曾經有一次,一個女顧客在店裡挑沙發,問小林:“你們家有木制傢俱嗎?”小林介紹了一款,顧客看了看,拒絕了。小林又主動推薦給顧客,還是遭到了拒絕……就這麼一來二去,顧客始終沒有選到心儀的那款傢俱。懷揣著失望的心緒,準備要走時,小林向其推薦了第六款,可能是觸動了顧客的心,也有可能是小林的堅持觸動了顧客的心,顧客竟然意外地說:“好吧,那就再看看。”誰料,這位顧客看完後,對傢俱格外滿意,直接就買單了。

5次的被拒絕,並沒有妨礙小林第6次的成功推薦。有多少人能堅持!

顧客接待量的單位不是人,而是人次。如前文所提及,門店一天下來的進店人數是50人,接待量不會變成51人。因為有了耐心和堅持,案例中的小林把1次接待量變成了6人次的接待量。若小林在第5次之後就放棄了,那麼這筆成交就不復存在了。所以說,超級賣手不是會搶單,而是會在顧客多次拒絕後繼續給顧客推薦,也絕不會向老闆抱怨別人搶單,抱怨搶單的人一定是弱者。就好比開寶馬車的人,絕對不會去抱怨公車的擁擠。

“人次”表現的就是在顧客拒絕你之後的再推薦次數,而不是連續試穿的次數。比如說,當導購向顧客推薦了一件沙發,他看了,不喜歡,導購又向他推薦,他又看了,這叫1人次。當顧客接待量變多了,技巧自然也多了。有的人做了5年,也仍然還只是一個普通導購,這是因為他(她)5年內的顧客接待量可能還比不上人家1年的顧客接待量。他(她)只會成天抱怨:“哎,又是閒逛的!今天怎麼又下雨了?店裡怎麼都不來人呀?”他(她)上一天班8小時接待10人次,別人在同樣的單位時間內接待了30人次,這就相當於別人訓練了30人次的銷售技巧,而他(她)只訓練了10人次,換言之人家幹了1年,他(她)幹了3年,並且還不如人家幹了1年的。他(她)幹了3年,顧客在變化、市場需求也在變化,可是對此他(她)依然渾然不知,所以他(她)永遠不會有進步。這就是超級賣手和普通導購的區別。

總之,技巧代表不了什麼,銷售業績是由顧客接待量產生的。

只會還剩下0.1%的導購會繼續推薦,也就是說10000導購中只有1個導購會有繼續推薦的耐心。

案例:

有一家店的導購(小林),她對產品知識瞭解得並不透徹,有時甚至會處出現這樣的“窘境”:

顧客問小林:“你家這款沙發是真皮的麼?”

小林回答:“是的吧。”

顧客又心生疑慮:“是真皮的麼?我怎麼看著不像是真皮的。”

小林說:“哦,那也許就不是真皮的吧。”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瞭解到的是小林連商品知識都不太清楚,更別談什麼過人的銷售技巧了。縱然如此,小林在店鋪的業績依舊是不錯的。因為小林不畏顧客的再三拒絕,有足夠的耐心去主動為顧客推薦“下一款”、“下一款的下一款”。曾經有一次,一個女顧客在店裡挑沙發,問小林:“你們家有木制傢俱嗎?”小林介紹了一款,顧客看了看,拒絕了。小林又主動推薦給顧客,還是遭到了拒絕……就這麼一來二去,顧客始終沒有選到心儀的那款傢俱。懷揣著失望的心緒,準備要走時,小林向其推薦了第六款,可能是觸動了顧客的心,也有可能是小林的堅持觸動了顧客的心,顧客竟然意外地說:“好吧,那就再看看。”誰料,這位顧客看完後,對傢俱格外滿意,直接就買單了。

5次的被拒絕,並沒有妨礙小林第6次的成功推薦。有多少人能堅持!

顧客接待量的單位不是人,而是人次。如前文所提及,門店一天下來的進店人數是50人,接待量不會變成51人。因為有了耐心和堅持,案例中的小林把1次接待量變成了6人次的接待量。若小林在第5次之後就放棄了,那麼這筆成交就不復存在了。所以說,超級賣手不是會搶單,而是會在顧客多次拒絕後繼續給顧客推薦,也絕不會向老闆抱怨別人搶單,抱怨搶單的人一定是弱者。就好比開寶馬車的人,絕對不會去抱怨公車的擁擠。

“人次”表現的就是在顧客拒絕你之後的再推薦次數,而不是連續試穿的次數。比如說,當導購向顧客推薦了一件沙發,他看了,不喜歡,導購又向他推薦,他又看了,這叫1人次。當顧客接待量變多了,技巧自然也多了。有的人做了5年,也仍然還只是一個普通導購,這是因為他(她)5年內的顧客接待量可能還比不上人家1年的顧客接待量。他(她)只會成天抱怨:“哎,又是閒逛的!今天怎麼又下雨了?店裡怎麼都不來人呀?”他(她)上一天班8小時接待10人次,別人在同樣的單位時間內接待了30人次,這就相當於別人訓練了30人次的銷售技巧,而他(她)只訓練了10人次,換言之人家幹了1年,他(她)幹了3年,並且還不如人家幹了1年的。他(她)幹了3年,顧客在變化、市場需求也在變化,可是對此他(她)依然渾然不知,所以他(她)永遠不會有進步。這就是超級賣手和普通導購的區別。

總之,技巧代表不了什麼,銷售業績是由顧客接待量產生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