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網劇崛起 一集800萬的《鬼吹燈》能為視頻網站帶來什麼?

“因為沒錢沒實力拍電視劇, 所以只能拍網劇, 但現在網劇網大門檻都在提高, 所以慢慢的還是要淘汰一批不靠譜的、渾水摸魚的人。 ”談到網劇, 曾參與電視劇《兩生花》製作的周小姐告訴北京時間“財鏡”。

網劇及網路劇, 指通過互聯網播放的一類網路連續劇。 2014年到2016年, 網路劇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野蠻式增長。 根據中國產業資訊網的資料顯示, 2008年, 中國電視劇年產量高達502部, 網劇僅5部, 2014年則突破100部。 2015年網劇數量達379部, 同年電視劇減為395部。

2016年10月, 北京時間“財鏡”曾親自探訪業內知名的網路大電影和網劇劇組的籌備基地——大望路飄home酒店,

滿牆全是劇組招聘廣告, 不時有應聘的演員進出, 顯示這是一個正熱鬧的行業。

但是, 資本湧入網劇市場後, 拼製作、拼IP、拼演員, 網劇真正能夠盈利的有多少?而對於大玩家——視頻網站而言, 加碼網路自製劇又能否走進用戶付費的春天?

網路劇的大躍進:大玩家大咖進入

九州夢工廠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電視劇製作公司, 製作過《兩生花》、《九州海上牧雲記》等精品電視劇。 其負責人告訴北京時間“財鏡”, 他們目前有開發網劇的打算。

題材選擇上的優勢, 是不少傳統電視劇製作公司涉足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些題材很好, 但是電視臺播不了, 所以只能轉而做網劇, 類似於盜墓筆記。 網劇是一種新興的內容承載模式, 未來越來越規範以後提高門檻和製作品質, 也是一個很好的內容出口”, 周小姐告訴北京時間“財鏡”。

靈異、恐怖、盜墓等題材都無法在電視上播出。 盜墓題材《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就因未過審, 在東方衛視播出不久之後就被下架。

據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製片人侯鴻亮透露,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單集成本已到800萬元。 早在2015年, 被稱為開啟網路付費新紀元的《盜墓筆記》單集成本也過500萬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 一般, “台網聯動”(電視臺和網站上同時播放)的大劇成本為400——500萬元/集, 純網劇大製作為300萬元/集以上, 大多數網劇在50萬——200萬/集。

《解憂奇賤店》製片人劉芊恵告訴北京時間“財鏡”, 對於超級網劇而言, 演員的開支占一大半, 一般的網劇演員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其次還有IP版權成本、宣發成本、影棚、器材租賃成本和後勤開支。

有業內人士介紹, 片方對外的報價都不是實際的製作費, 一般對外報價都會報高一些, 這也是宣傳吸引人來看的一種手段。

不過, 很多網劇的成本確實已經追平, 甚至超過電視劇。

據資訊時報報導, 演員郭京飛就曾感歎, 他主演的《暗黑者》系列網劇是用電影製作的要求在拍攝, 使用的是最新型的數字電影攝影機, 航拍、車輛追逐戲這種大場面也成為必備。

《暗黑者》製片人白一驄認為, 他們的製作和傳統電視劇沒有區別, “我們的器材拿去拍劇甚至是超標的, 大家如果看過《暗黑者》第一季, 裡面很多製作手法、水準都不是按照常規電視劇做的, 不敢說按電影標準做, 但是已經接近電影標準, 一定程度上高過電視劇(標準)”。

高成本、精品化的背後, 是專業團隊和大玩家的資本注入。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出品方為企鵝影業、夢想者電影、正午陽光影業。

企鵝影業是互聯網巨頭騰訊旗下公司, 正午陽光影業則擁有一支以孔笙、侯鴻亮為創作主體的國內頂級製作團隊, 曾製作出紅極一時的《琅琊榜》、《偽裝者》、《歡樂頌》等劇。

北京時間“財鏡”注意到, 2016年網路劇豆瓣評分Top10中有6部為視頻網站(包括優酷、愛奇藝、樂視、騰訊、搜狐)聯合出品, 2017年3月上線的視頻網站頭部網劇共13部, 其中12部為視頻網站聯合出品。

這些頭部網劇中不乏金牌編劇、監製和知名演員的身影。 《快遞先生與貴妃小姐》的監製為張紀中, 《無間道》的監製為梁家樹, 袁姍姍、陳曉、張雨綺、馮紹峰等知名演員也出現在演員表中。

劉芊惠告訴北京時間“財鏡”, 視頻網站自製劇對品質的把控會非常嚴格, 劇本、製作團隊、演員都會保證在一個較高的水準。

各視頻網站也在嚴控“非自製”部分網劇的品質。劉芊恵告訴北京時間“財鏡”:“首先,投資成本沒有千萬級體量的網劇,平臺一般都會拒收;其次,網劇推薦位的前後由前兩集點擊量和口碑決定,口碑太差的,下一次平臺就不會放你的作品了”。

不如電視劇賺錢:僅10%玩家盈利

網劇市場就像是一片暗礁叢生的海域,雖有波濤起伏的機遇,但更多的是觸礁沉船的風險。

周小姐告訴北京時間“財鏡”,相比網劇,電視劇肯定更賺錢。因為電視劇還有電視臺的發行收入,大一點的電視劇還會有海外發行的收入。而全網發行的網劇,沒有哪家平臺會力捧。即使是被視頻網站高價買斷獨家,因為發行管道的單一,總收入也很難趕得上全平臺發行的電視劇。

《當校園主播遇到最強王者》製片人周宇堂告訴北京時間“財鏡”,以前,一部網劇的成本只有100——200萬,那虧也虧得不多,拍十部有一部是爆款就可以了,都是賭徒心態。

劉芊恵認為,網劇市場競爭殘酷,掙錢的只有10%。同樣身為製片人的周宇堂給出的數字更樂觀一點,他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網劇掙錢的在10%——20%之間吧”。

網劇收入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來自視頻網站的付費點擊分賬,一是彈跳式廣告,頭部網劇(指大製作、大IP的網路劇)還可以拉植入廣告來獲取收益。

愛奇藝將網劇分為A、B、C、D四個檔。不同檔次價格不同:,如果被評定為A檔,觀眾付費點擊觀看完一整部,則計為10元收益,該收益由製作方與愛奇藝5:5分成。B檔為8元,C檔為6元,D檔為4元。其中,A、B檔須為獨家播放,C、D檔可放全網播放。

以愛奇藝的分賬比例來看,如果被評定為B級,則製作方可分得4元/部,一部成本400萬的B檔網劇若要收回成本,需要100萬會員觀看,而2016年6月1日,愛奇藝宣佈會員人數為2000萬。

如果是視頻網站與影視公司聯合制作的網劇,除了一般的付費點擊分賬以外,還有招商和分銷(賣給電視臺或其他視頻網站平臺)的收入,會按參投比例分賬。

白一驄認為,現在網劇從盈利模式上來講還是處於賠錢狀態。不過,觀看網劇的人數正在增長,網劇市場正在逐漸培育起來。劉芊惠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只要不賠,我就敢拍第二部”。

視頻網站加碼自製劇 網劇是啟動付費的靈丹妙藥?

“我充值愛奇藝會員就是為了看《餘罪》,現在沒有VIP,看很多網路劇都受限制”,一位愛奇藝會員告訴北京時間“財鏡”,她因為《余罪》成為了愛奇藝會員的長期使用者。還有一位買過優酷會員的人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當時只為看《神探夏洛克》,看完以後就停止續費了。

憑藉《盜墓筆記》,愛奇藝新增會員500萬,全劇點播破27億。正是借由這部劇,視頻網站付費觀看業務開始被大眾熟知。而後,《太子妃升職記》也為樂視帶來220萬的新增會員,一時間,自製網劇成為網站會員的轉化利器。

搜狐CEO張朝陽在《屏裡狐》慶功宴上放下“搜狐視頻將在2019年率先實現盈利”的豪言,與盈利目標同時出現的,還有搜狐要加大自製劇投入的說法。

張朝陽表示:“視頻網站瘋狂砸錢購買頭部劇的競爭本非一個良好的盈利模式,而搜狐視頻將退出這種不健康的競爭,專注於自製劇的發展。”

據北京時間“財鏡”瞭解,《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單集近500萬,《迷航昆侖墟》單集超1000萬,《如懿傳》、《歡樂頌2》單集900——1000萬。

愛奇藝CEO龔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在內容佈局中,自製劇的比重會大於版權劇。

從各大視頻網站公佈的2017年版權及自製劇資源來看,確實已經各占半壁江山。對於自製劇的加碼,已經成為一個很明確的趨勢。

龔宇認為,急劇飆升的版權成本讓視頻網站入不敷出,純靠廣告收入是一種難以持續的盈利模式。其次,自製劇不僅有播映權,還有完整的衍生品開發權,性價比更高。另外,傳統電視劇在內容製作上,無論是選題、策劃還是拍攝上都不能滿足網路平臺的需求,網站上需要更具“網感”的作品。

無論是自製劇,還是提高網劇的准入門檻,都表明視頻網站把從2B(針對企業)端的收入做到了2C(針對用戶)端,龔宇甚至提出了“美劇模式”的說法。龔宇口中的“美劇模式”,是指“用2C的思維做內容,提高內容的品質,而非時長”。從形式上看就是沿襲美劇“周播+季播”的播放模式,每部劇的總集數縮減至10——20集,單集時長會有所增加。

從收益上考慮,一周播放一集能夠延長一部劇的付費視窗期,而季播則能增強用戶粘性,讓使用者為好內容持續付費。

但是,精品網劇真的能成為啟動付費的靈丹妙藥嗎?

根據藝恩發佈的《2016中國付費視頻研究報告》顯示,播放量TOP10自製劇不僅全部為付費劇集,且播放占全年網路劇播放量的53%。同時,據愛奇藝透露,70%的首度付費的月度用戶會選擇繼續續費。

不過,壹娛觀察主編、前華誼兄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昌業認為目前視頻網站仍然還在爭奪用戶時間的競爭階段,一旦投入重金在付費內容採購或原創上,會影響大量低價低質內容的採購。低價低質產品未必不能大規模拉新,精品網劇的性價比並不高。

文/萬珮

各視頻網站也在嚴控“非自製”部分網劇的品質。劉芊恵告訴北京時間“財鏡”:“首先,投資成本沒有千萬級體量的網劇,平臺一般都會拒收;其次,網劇推薦位的前後由前兩集點擊量和口碑決定,口碑太差的,下一次平臺就不會放你的作品了”。

不如電視劇賺錢:僅10%玩家盈利

網劇市場就像是一片暗礁叢生的海域,雖有波濤起伏的機遇,但更多的是觸礁沉船的風險。

周小姐告訴北京時間“財鏡”,相比網劇,電視劇肯定更賺錢。因為電視劇還有電視臺的發行收入,大一點的電視劇還會有海外發行的收入。而全網發行的網劇,沒有哪家平臺會力捧。即使是被視頻網站高價買斷獨家,因為發行管道的單一,總收入也很難趕得上全平臺發行的電視劇。

《當校園主播遇到最強王者》製片人周宇堂告訴北京時間“財鏡”,以前,一部網劇的成本只有100——200萬,那虧也虧得不多,拍十部有一部是爆款就可以了,都是賭徒心態。

劉芊恵認為,網劇市場競爭殘酷,掙錢的只有10%。同樣身為製片人的周宇堂給出的數字更樂觀一點,他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網劇掙錢的在10%——20%之間吧”。

網劇收入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來自視頻網站的付費點擊分賬,一是彈跳式廣告,頭部網劇(指大製作、大IP的網路劇)還可以拉植入廣告來獲取收益。

愛奇藝將網劇分為A、B、C、D四個檔。不同檔次價格不同:,如果被評定為A檔,觀眾付費點擊觀看完一整部,則計為10元收益,該收益由製作方與愛奇藝5:5分成。B檔為8元,C檔為6元,D檔為4元。其中,A、B檔須為獨家播放,C、D檔可放全網播放。

以愛奇藝的分賬比例來看,如果被評定為B級,則製作方可分得4元/部,一部成本400萬的B檔網劇若要收回成本,需要100萬會員觀看,而2016年6月1日,愛奇藝宣佈會員人數為2000萬。

如果是視頻網站與影視公司聯合制作的網劇,除了一般的付費點擊分賬以外,還有招商和分銷(賣給電視臺或其他視頻網站平臺)的收入,會按參投比例分賬。

白一驄認為,現在網劇從盈利模式上來講還是處於賠錢狀態。不過,觀看網劇的人數正在增長,網劇市場正在逐漸培育起來。劉芊惠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只要不賠,我就敢拍第二部”。

視頻網站加碼自製劇 網劇是啟動付費的靈丹妙藥?

“我充值愛奇藝會員就是為了看《餘罪》,現在沒有VIP,看很多網路劇都受限制”,一位愛奇藝會員告訴北京時間“財鏡”,她因為《余罪》成為了愛奇藝會員的長期使用者。還有一位買過優酷會員的人對北京時間“財鏡”表示,當時只為看《神探夏洛克》,看完以後就停止續費了。

憑藉《盜墓筆記》,愛奇藝新增會員500萬,全劇點播破27億。正是借由這部劇,視頻網站付費觀看業務開始被大眾熟知。而後,《太子妃升職記》也為樂視帶來220萬的新增會員,一時間,自製網劇成為網站會員的轉化利器。

搜狐CEO張朝陽在《屏裡狐》慶功宴上放下“搜狐視頻將在2019年率先實現盈利”的豪言,與盈利目標同時出現的,還有搜狐要加大自製劇投入的說法。

張朝陽表示:“視頻網站瘋狂砸錢購買頭部劇的競爭本非一個良好的盈利模式,而搜狐視頻將退出這種不健康的競爭,專注於自製劇的發展。”

據北京時間“財鏡”瞭解,《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單集近500萬,《迷航昆侖墟》單集超1000萬,《如懿傳》、《歡樂頌2》單集900——1000萬。

愛奇藝CEO龔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在內容佈局中,自製劇的比重會大於版權劇。

從各大視頻網站公佈的2017年版權及自製劇資源來看,確實已經各占半壁江山。對於自製劇的加碼,已經成為一個很明確的趨勢。

龔宇認為,急劇飆升的版權成本讓視頻網站入不敷出,純靠廣告收入是一種難以持續的盈利模式。其次,自製劇不僅有播映權,還有完整的衍生品開發權,性價比更高。另外,傳統電視劇在內容製作上,無論是選題、策劃還是拍攝上都不能滿足網路平臺的需求,網站上需要更具“網感”的作品。

無論是自製劇,還是提高網劇的准入門檻,都表明視頻網站把從2B(針對企業)端的收入做到了2C(針對用戶)端,龔宇甚至提出了“美劇模式”的說法。龔宇口中的“美劇模式”,是指“用2C的思維做內容,提高內容的品質,而非時長”。從形式上看就是沿襲美劇“周播+季播”的播放模式,每部劇的總集數縮減至10——20集,單集時長會有所增加。

從收益上考慮,一周播放一集能夠延長一部劇的付費視窗期,而季播則能增強用戶粘性,讓使用者為好內容持續付費。

但是,精品網劇真的能成為啟動付費的靈丹妙藥嗎?

根據藝恩發佈的《2016中國付費視頻研究報告》顯示,播放量TOP10自製劇不僅全部為付費劇集,且播放占全年網路劇播放量的53%。同時,據愛奇藝透露,70%的首度付費的月度用戶會選擇繼續續費。

不過,壹娛觀察主編、前華誼兄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昌業認為目前視頻網站仍然還在爭奪用戶時間的競爭階段,一旦投入重金在付費內容採購或原創上,會影響大量低價低質內容的採購。低價低質產品未必不能大規模拉新,精品網劇的性價比並不高。

文/萬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