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每天一味中藥|接骨續筋——骨碎補

骨碎補為水龍骨科多年生附生蕨類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unze)J.Sm的根莖。 骨碎補作為一味常用中藥, 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傳統功效, 在歷代傷科專著中骨碎補在處方中出現次數較多。 宋元時期始用於治療骨痹症, 迄今仍為骨傷科常用藥。 骨碎補臨床應用廣泛, 除了補肝腎強筋骨外, 還有預防骨質疏鬆, 以及抗炎, 防止鏈黴素和卡拉黴素髮生不良反應, 降血脂作用。

性味歸經

骨碎補味苦性溫, 入腎、肝經。

功效主治

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等症。 外用可治斑禿、白癜風。

據《本草新編》載:骨碎補“入骨, 用之以補接傷碎最神。 療瘀血積疼, 破血有功, 止血亦效;同補血藥用之尤良, 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議之妙;同補腎藥用之, 可以固齒;同失血藥用之, 可以填竅, 不止祛風接骨獨有奇功也”。

用法用量

骨碎補水煎服用10~20克, 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搗爛或曬乾研末外敷, 也可浸酒擦患處。

成分功效

骨碎補含骨碎補酸、橙皮苷、雙氫黃酮苷、澱粉、葡萄糖、柚皮苷等成分。

藥用驗方

接骨續筋:骨碎補15~30克, 水煎服;或骨碎補200克, 浸白酒500克, 分10次內服, 每日2次。 另外, 骨碎補、生薑各適量, 一同搗爛外敷傷處。 此法對胸肋挫傷或筋傷斷骨的療效甚佳。

腎虛久瀉:骨碎補15克、補骨脂9克、山藥15克、五味子6克, 水煎服;或骨碎補適量, 研為細末, 每次6克, 入豬腎內煨熟食之。

打撲傷損:骨碎補與生薑以2比1的比例, 一同搗爛, 敷於傷處, 蓋上荷葉片或薄塑膠紙, 用紗布包紮, 幹後換藥。

牙痛、關節酸痛:骨碎補30克(鮮品50~100克,

去毛), 搗碎, 水煎服或泡開水含噙漱口, 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抗骨增生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處方:熟地黃210克, 肉蓯蓉(蒸)140克, 狗脊(鹽制)140克, 女貞子(鹽制)70克, 淫羊藿140克, 雞血藤140克, 萊菔子(炒)70克, 骨碎補140克, 牛膝140克。 本品為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 味甜甘微澀。 功能為補腰腎。 強筋骨, 活血, 利氣, 止痛。 用於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炎、肥大性腰椎炎)及頸椎綜合征、骨刺。

專家提醒

1.陰虛內熱及無淤者不宜服骨碎補。

2.骨碎補內服常規用量為10~20克。 大劑量使用(100克煎服)有引起中毒的報導, 表現為口幹、多語、恐懼感、心悸胸悶, 繼而出現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等精神失常症狀。

(最後提醒大家, 具體用藥需遵醫囑哦!)

中藥故事

相傳後唐明宗皇帝李宣外出圍獵時,

突然從附近的草叢中竄出一隻金錢豹, 嚇得皇帝身邊的一位最得寵的皇妃從馬上摔下來, 筋斷骨裂, 鮮血直流。 當時, 恰逢御醫不在身旁, 皇帝急得手忙腳亂。 這時, 一名衛士從岩石上采來一種草藥, 搗爛塗在皇妃的傷口上, 起到了止血止痛的效果。 後來繼續用這種草藥為皇妃將骨病治癒。 皇帝大喜, 親自命名這種草藥為“骨碎補”。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醫學空間-讓連接有價值

四大主版塊:MS.TV,醫學文獻,行業資訊,醫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