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棺材並不是太重,出殯時為什麼需要很多人抬,原因其實很簡單

傳說, 諸葛亮去世後, 由4個人抬著棺材, 一直向南走, 待到繩子斷後就地下葬。

那麼, 諸葛亮出殯時只用了4個人抬棺, 為什麼我們常見的出殯卻需要很多人抬棺呢?

其實, 人死之後, 出殯時通常都需要很多人抬棺, 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死後, 甚至需要上百人抬棺。 這並不是因為棺材有多重, 而是出於對死者的尊重, 抬棺的人越多反映了死者的身份越尊貴。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 則是因為一個古老的風俗。

之所以很多人抬棺, 就是害怕棺材在出殯的途中掉在地上。 中國人紅白喜事都講究吉利, 而棺材落地被認為是極不吉利的。 有句老話說:“慈棺落地是不舍, 凶棺落地是不甘”。 不管怎麼樣, 棺材都是不能落地的。

並且還有一個說法, 如果去墓地的途中, 棺材要是落地了, 那就證明死者想要葬在這裡, 就得按照死者的意願就地下葬。 可也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做墓地的, 比如在家中, 就因為抬棺的太人少, 剛剛抬起來就掉在了地上, 那該怎麼辦啊?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自然是人多一些比較穩妥。 所以, 有些地方即使花錢雇人抬棺, 也要儘量多雇一些人。

也有一些人相信, 棺材落在了什麼地方, 死者的靈魂就會落在那裡。

因此, 一旦將死者的遺體放入棺材中, 棺材就必須用木凳之類的物品墊著, 絕對不能再接觸地面了。 出殯時需要有很多人抬著去, 也是不能落地的。 若是中途有人體力不支, 會有人替補, 如果實在需要停下來休息, 只能將棺材放在木凳上。 也就是說, 從遺體放入棺材開始, 直到棺材放入墓穴為止, 在這整個過程中, 棺材都是不可以接觸地面的。

清朝時, 嘉慶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暴崩, 當時為了把遺體運回京城, 一共動用了近萬人來抬棺。 這近萬人輪換著抬, 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人接替,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棺材不能落地。

這個風俗從古流傳至今, 現在許多盛行土葬的地方, 依然還保持著。 至於這到底是不是封建迷信, 就要看每個人的理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