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15或已裝備27架,滑躍起飛型將暫停生產,未來將是彈射起飛的天下

近日, 《解放軍報》刊發文章《重返海天, 他仍舊一馬爭先》中報導:近了, 近了……5月30日, 渤海灣, 浪卷雲飛, 航母遼寧艦的著艦顯示幕上, 清晰顯示著新一批我海軍艦載航空兵飛行員駕駛“飛鯊”繞艦、尋艦時的空中姿態。

從報導中我們可以看出, 5月底, 航母遼寧艦再次出海訓練, 新一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完成了阻攔著艦和滑躍起飛考核, 並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 這也表示, 目前我國已經至少完成了6批艦載機飛行員的航母飛行資質認證, 總人數已經達到了30餘人。

殲-15艦載機登上遼寧號航母升降機

央視報導稱, 近期有消息顯示, 使用脈衝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的殲-15艦載機已經停產, 使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殲-15B型艦載機將準備量產。 報導稱, 如果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後, 殲-15B型艦載機至少在探測距離和能力上不弱於美國F-35B, 可承擔爭奪制海制空權的任務。

那麼,

與殲-15對比, 殲-15B在性能上有哪些提升呢?尹卓認為, 雷達是飛機作戰性能的核心設備之一, 航母艦載機擁有主動相控陣雷達以後, 說明其資訊化系統上了一個大臺階, 已全部實現數位化。 今後在此基礎再進行改進, 則有望匹配後續的彈射起飛航母。

新型艦載戰鬥機殲-15B要量產?

眾所周知, 彈射起飛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較大的離艦速度, 從而在有限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離艦起飛, 它具有工作效率高、滑跑距離短、抗已成禦風和航母搖晃等外界干擾能力強的特點, 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艦載飛機起飛方式。

不過, 不管是蒸汽彈射, 還是電磁彈射, 都需要研製彈射起飛型艦載機, 早在2014年年末, 國內某船舶研究所內的一架起落架部位明顯不同的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就表明, 中國正在利用殲-15進行彈射起飛技術的相關研究。 由於彈射起飛具有時間短、載荷大、工況繁雜的特點, 因此彈射型艦載機首先對起落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也是為什麼能從起落架就能簡單判斷一型戰鬥機採用何種起飛方式的原因。

圖為網上流傳的中國彈射版殲15艦載機

彈射起飛是在航母上用彈射器拖動前起落架對艦載飛機施加外力, 使其能迅速增速, 在較短的跑道上迅速升空, 在這個過程之中, 開始甲板滑跑時, 前起落架會產生向後的彈性變形,

在飛機被釋放的瞬間, 會導致起落架以及起落架與機體連接處產生大幅振盪, 這種振盪會對機體結構以及各種機載設備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如果殲-15艦載機要改為彈射起飛, 相關結構肯定要進行改進, 比如起落架除了加彈射拉杆外, 還要進行加粗等強化方式, 甚至與機身的連接點位置也要進行調整, 以降低彈射起飛、著艦時對機體結構的影響。 不過, 彈射起飛會帶來飛機起降特性、飛行軌跡的精確控制、使用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改變, 這些改變都會直接影響飛機的設計, 因此殲-15艦載機要改為彈射起飛, 並不僅僅是外形上看到的僅有起落架部位作出了改進。

專家強調, 作為國產第一代固定翼艦載戰鬥機, 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所以選擇殲-15作為彈射起飛的試驗物件非常合理。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所以選擇殲-15作為彈射起飛的試驗物件非常合理。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點擊下方評論按鈕,立刻參與話題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