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已具備全球定位功能,曾拒絕中國加入

據《法國宇航防務新聞網站》近日報導, 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有2顆衛星正式成為“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一部分, 加入導航網,

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授時和導航信號, 同時接收來自全球的呼救信號。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自此具備全球導航功能, 而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2018年前後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 2020年才能形成全球服務能力。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是由歐盟研製和建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該計畫於1999年2月由歐洲委員會公佈, 歐洲委員會和歐空局共同負責。 系統由軌道高度為23616km的30顆衛星組成, 其中27顆工作星, 3顆備份星。

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首批兩顆衛星2011年10月21日從位於法屬圭亞那的庫魯航太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截止2016年12月, 已經發射了18顆工作衛星, 具備了早期操作能力(EOC), 並計畫在2019年具備完全操作能力(FOC)。 全部30顆衛星(調整為24顆工作衛星, 6顆備份衛星)計畫於2020年發射完畢。

此兩顆衛星於2016年11月17日由“阿裡安-5”火箭發射的“一箭四星”中的兩顆, 是“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第15、16顆衛星, 也是自2016年12月15日“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提供初始服務後首批進入導航星座工作衛星的衛星。

中國和“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有過不愉快的往事。 2003年, 歐洲人主動“邀請”中方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中方欣然受之。 2004年中歐正式簽署技術合作協定, 中方承諾投入 2.3億歐元的巨額資金, 使得“伽利略”計畫捉襟見肘的財政狀況得到極大緩解。

然而, 進入2005年, 歐洲政治開始轉向, 親美政治人物紛紛上臺, 歐洲航天局與美國“修好”。 歐盟開始排擠中國。 投入巨額資金, 卻得不到與之相稱的對待, 中國不但進不到“伽利略”計畫的決策機構, 甚至在技術合作開發上也被歐洲航天局故意設置的障礙所阻擋, 中方十分不滿。

在此背景下, 中國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北斗系統”上。 2007年發射的第四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 替換了退役的衛星, “北斗系統”開始啟動。 到2007年底, 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中軌道”導航系統, 標誌著“北斗”系統在技術和規劃上的重大突破。

雖然“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先于北斗立項, 先具備全球定位功能, 但總體技術還是中國強, 我們等著看吧!

全文結束, 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建設性互動, 您關心的也是我們關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