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保險賠付金額高 農民才有積極性

本報記者郝淩峰

“小麥種植保險就是好, 農民種地, 保險護航, 農民投保, 政府買單。 以前是龍口奪食, 現在有保險兜底。 ”日前, 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鎮邑城四街的種糧大戶王子生高興地對記者說。 他今年種了370畝小麥, 全部投保了小麥種植保險, 其中倒伏小麥定損面積100畝, 按照保險政策他可以得到10000-15000元的保險理賠資金。

“保費第一點, 保障水準高一點, 農民投保的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 ”河北省農業廳改革與金融服務處的齊康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次農業大災保險試點, 在保險品種、保障水準、保費補貼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擴大或提高,

在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方面應該有進一步促進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試點將以往保障範圍由直接物化成本擴大為直接物化成本+地租, 這對新型經營主體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農民自繳20%:保險兜底心裡有底

齊康樂介紹說, 河北省已經下發了開展農業大災保險的試點方案, 明確針對適度經營規模主體的農業大災保險保費補貼, 中央財政補貼47.5%, 省級財政補貼32.5%, 農戶自繳保費比例20%。

在河北省部分地區, 對於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 政府更是承擔了全部保費, 即便遇到災害, 大戶們也能“涉險過關”。 武安市大同鎮馬會村種糧大戶王海興是當地有名的種糧能手, 2014年起他成立武安市富農種植有限公司,

返租農戶耕地1512畝, 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及加工生產。 在去年“7·19”特大暴雨洪水災害中, 王海興經營的農田大面積被淹, 過水田地裡狼藉一片, 直接經濟損失將近70萬元, 可謂損失慘重。

可是等到秋後一算帳, 王海興逢人便講:“70萬等於0”。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 政府免費為公司種植的玉米投了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能理賠30萬元。 災害發生後, 武安市農牧局第一時間派出農技專家指導改種補種, 並免費提供救災種子。 王海興粗略一估算, 通過補種改種搶種和加強玉米田間管理, 能減少損失40萬元。 通過緊急補救措施和保險理賠, 基本上能挽回所有損失, 等於又把損失從洪水血口裡搶了回來。

政策性農業保險極大地抵消了農民種糧的自然風險,

也大大提升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齊康樂介紹:“自200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以來, 全省農險業務持續保持了較快發展。 2007-2013年, 全省累計承保農戶4604.59萬戶, 承保各類作物21768萬畝, 牲畜1111.18萬頭, 承擔風險金額960.03億元, 支付賠款21.36億元, 有380.22萬戶, 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機耕、地膜等成本, 並不包括地租等成本, 這也是造成部分農民對農業保險不感興趣的因素。

“關於這個問題, 省農業廳、財政廳已經出臺了最新政策, 在保險品種、保障水準、保費補貼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擴大或提高。 ”齊康樂告訴記者。

在這份河北省財政廳檔中, 明確表示:“保障水準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地租’。 小麥單位保險金額為1000元,

保險費率為4%, 單位保費為40元;玉米單位保險金額為700元, 保險費率為6%, 單位保費為42元;水稻單位保險金額為1520元, 保險費率為5%, 單位保費為76元。 ”

據瞭解, 這項關於農業大災保險的最新政策是根據全省農業部門提供的全省各縣(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統計資料和2016年產糧大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三大糧食作物投保規模出臺的, 並且確定了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相對較多、三大糧食作物投保規模較大、具有代表性的14個產糧大縣(市)作為試點。

“農業保險經歷了快速增長與震盪下滑階段。 而隨著制度體系的基本形成、服務網路的不斷完善、扶持力度的持續增加, 農業保險在減少農業災害損失、降低農業風險、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社會效益會日益顯著。

”齊康樂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