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辣椒疫病具體症狀分析以及防治方法大全

發病症狀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黴菌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 在辣椒的整個生育期各部位均可發病。

幼苗症狀

幼苗發病表現為立枯狀,

莖基部呈暗綠色水漬狀軟腐, 莖倒伏, 有的莖基部墨黑褐色, 最後枯萎死亡。

成株期的葉片、果實症狀

學習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加QQ群234599077

土壤中的病原菌通過雨水飛濺到葉片上, 或發病果實、葉片上的孢子直接飛落到葉片上弓起發病, 病斑圓形或近圓形, 直徑2~3釐米, 邊緣黃綠色, 中央暗褐色, 濕度大時, 可見白色黴層。 植株上的病原菌通過維管束系統侵染果實, 多從果柄部開始發病、初生暗綠色水漬狀斑、迅速變褐, 全果腐爛, 濕度較大時, 病部產生白色緊密黴層, 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乾燥後形成暗褐色條斑, 病部以上枝葉迅速凋萎。 果實發病初期僅表現為果肉腐爛、表皮不破裂也不變形、最後脫落。 如遇晴天, 果實變成暗綠色乾果, 掛於枝上, 果內有白色菌絲和孢子囊。 學習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加QQ群234599077

防治技術

針對上述辣椒疫病的初侵染來源及傳播途徑、溫室大棚及露地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

從而更好地防止辣椒疫病的發生和蔓延。

(1)針對種子傳播、可採取播前種子消毒。 採用50%烯醯嗎啡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0.136%赤 · 吲乙 · 芸薹可濕性粉劑(碧護)5000倍液浸種3小時, 取出用冷水沖洗後催芽播種, 可有效降低種子帶菌率。

(2)針對土壤及土壤中病殘體的傳播, 可採取土壤高溫消毒。 溫室、大棚在高溫季節(6~8月)氣溫達35:C以上時, 每667米”施人切碎的麥秸或稻草500千克及有機肥5000千克左右, 然後翻地、灌水、覆膜、再蓋嚴棚膜, 密閉15~20天。 有條件的可採用石灰氮進行上壤消毒。 另可採取上壤浸泡消毒, 即做畦灌水, 浸泡土壤20天以上。

(3)針對苗木傳播,

可在定植之前用0.136%赤 · 吲乙 · 芸薹可濕性粉劑(碧護)7500倍液加殺菌劑噴淋辣椒植株, 杜絕帶菌苗定植。

(4)針對灌溉水傳播, 可採用高畦栽培, 防止辣椒莖基部被淹;針對雨水反濺傳播, 可採用行間覆膜, 膜下滴灌, 減少辣椒莖基部葉片與水直接接觸。

(5)針對農事操作的傳播, 田間若有病株, 一定要等露水下去後再進行農事操作, 農事人員在活動完畢後, 應及時對衣服、鞋子及農具等進行清洗消毒, 防止將病原菌帶人無病田塊。

(6)針對田間病株的傳播, 應及時清除中心病株, 並進行藥劑控制。 選用50%烯醯嗎咻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氟嗎啡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效果顯著, 可在發病初期用藥劑噴淋植株莖基部和地表, 能有效防止初侵染。 辣椒生長中後期可採用藥劑灌根進行防治,用50%烯醯嗎咻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加0.136%赤 · 吲乙 · 芸薹可濕性粉劑(碧護)15000倍液灌根,每株50毫升,每隔15~20天施藥1次,連施2次,能有效防止再侵染。

學習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加QQ群234599077

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獲取更多技術文章

辣椒生長中後期可採用藥劑灌根進行防治,用50%烯醯嗎咻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加0.136%赤 · 吲乙 · 芸薹可濕性粉劑(碧護)15000倍液灌根,每株50毫升,每隔15~20天施藥1次,連施2次,能有效防止再侵染。

學習蔬菜瓜果種植技術加QQ群234599077

點擊左下角“瞭解更多”獲取更多技術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