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馬家莊子村致富記

新疆網訊從無人知曉的“空殼村”到綠樹成蔭、基礎設施完備、有特色旅遊項目的新農村。 近年來, 烏魯木齊縣薩爾達阪鄉馬家莊子村發生了巨大變化, 村民們都說, 感謝黨的好政策, 感謝“訪惠聚”工作隊。

沿14路公車終點延伸向西郊, 就是烏魯木齊縣薩爾達阪鄉馬家莊子村。 6月10日清晨, 晨曦中的馬家莊子村一片寂靜, 沿著村裡的主幹道一路走去, 路旁的樹木和千余株喬灌木已是生機盎然, 農家小院前的玫瑰和丁香, 散發著陣陣清香。

此時, 加米拉·馬唐一家已經張羅了起來。 當天恰好是村西頭“愛馬樂園”賽馬場每週一次的叼羊比賽,

有客人在她的農家樂訂了餐。

打掃衛生、擇菜洗菜……雖然忙碌, 但想著又能為家裡增加些收入, 加米拉·馬唐幹起活來分外起勁。

37歲的加米拉·馬唐丈夫患有腰椎骨壞死, 哥哥是殘疾人, 婆婆常年臥病在床, 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

“家裡的負擔都落在我的肩上, 剛開始真感覺撐不下去了。 ”加米拉·馬唐說, 隨著丈夫病情惡化, 外出打工的她只好帶著已無法再幹體力活兒的丈夫回村。 那時候家裡離不開人, 農活又忙不過來, 每月只能拿低保, 生活沒有盼頭。

2013年, 借助烏魯木齊縣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推進, 市林業局(園林管理局)駐馬家莊子村“訪惠聚”工作隊發揮行業優勢, 改水、改電、鋪設管道, 完善村內基礎設施,

進行村內環境整治、院落綠化、主幹道亮化、美化等建設, 改善村容村貌, 提升全村生態環境。

馬家莊子村有130多戶村民, 其中99%為哈薩克族, 與基礎設施建設一同提升的還有村民的收入。

打贏脫貧攻堅戰, 離不開產業支撐, 在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中, 工作隊建立各類產業特色項目代替單純的給予, 協調企業解決養殖銷路、成立刺繡協會、建賽馬場、加工製作特色馬腸子、搭建電商平臺, 不斷增強村民“造血”能力。

入戶對接, 號准“窮脈”。 在產業扶貧的同時, 工作隊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 幫助村裡困難戶脫貧致富。 加米拉·馬唐就在其中。

2014年, 得知加米拉·馬唐有開農家樂的想法, 工作隊幫她租了三間房子, 為她購置冰箱、消毒櫃、桌子等設施,

並讓她參加免費烹飪技能培訓, 萬事俱備, 農家樂開張了。

“環境好了, 大家都願意來, 生意也就好了。 ” 加米拉·馬唐說, 現在每月最少掙兩千多元, 一家人不用再依靠低保度日。

在工作隊的幫助下, 村裡還建成了“愛馬樂園”賽馬場, 重點打造特色馬文化旅遊產業, 定期舉行哈薩克族民俗表演, 同時延伸產業鏈, 銷售村民的乳製品、冬不拉、哈薩克族刺繡等特色商品, 拓寬富餘勞動力就業管道。

如此一來, 原本各自忙活的村民聚到了一起, 大家逐漸從“羊倌”向旅遊產品經營者轉變。

“生意越做越好, 我還多添了些桌椅。 ”加米拉·馬唐說, 遊客來了以後, 可以看風景, 看比賽, 買特色製品, 吃農家菜, 和她一樣, 不少村民的錢包都鼓了起來。

資料顯示, 2016年, 馬家莊子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從2012年的不足8000元增加至13667元。

今年, 工作隊還將結合美麗鄉村和特色民俗村寨建設, 對村裡的景觀綠化進行提升, 多措並舉, 加快民族特色產業發展。

著眼“造血”啟動最大創造力

問需於民, 是貫徹落實精准扶貧的一個具體舉措。 從馬家莊子村的致富不難看出, 只要用好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 精准施策, 改“大水漫灌”為“小水滴灌”, 變“輸血”為“造血”, 增收才不愁。

送錢送物是一時之計, 難解長期之憂。 “拔窮根”要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只有把“內因”啟動起來, 脫困的腰杆才會硬起來, 辦法才會多起來。 在用好國家扶持政策的前提下, 既要送溫暖, 也要送志氣、送信心。

扶貧幫困就是要因地制宜,

增強“造血”能力, 讓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 啟動群眾最大創造力, 形成長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