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歐洲中國隊復興?贏個世界盃就能PK德國法國嗎

U-20世界盃冠軍之外, 路還很長

隨著歐洲各大主流聯賽和杯賽落下帷幕, 歐洲足壇也進入了國家隊比賽唱主角的階段。 在英格蘭足壇,

最近有兩場比賽引人注目:在韓國水原, 英格蘭U-20青年隊1-0擊敗委內瑞拉, 奪得了歷史上第一個U-20世界盃冠軍;在法國巴黎, 英格蘭隊客場2-3不敵法國隊, 姆巴佩、登貝萊等妖星的搶眼表現讓《每日郵報》驚呼:“他們前途光明, 未來屬於法國。 ”

法國隊新星表現搶眼

一邊是U-20世界盃奪冠, 一邊是被法國號稱“地表最強妖人戰隊”的青年軍震懾, 英格蘭隊的新人們想要擔負起三獅軍團復興的重任, 看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柏格巴獲得U-20世界盃最佳球員

隨著新一批“妖人”冒出, 柏格巴這樣的球員聽起來都像是法國隊中的老將了,

而他正是2013年U-20世界盃奪冠的那支法國青年隊中的重要成員, 還獲得了賽事最佳球員。 那支球隊當中, 柏格巴、烏姆蒂蒂、孔多比亞、祖馬、迪涅如今都已經在大球會效力。 更早一點, 西班牙隊在1999年U-20世界盃上奪冠, 2003年又打入決賽——前一次陣中走出了凱西利亞斯和哈威, 後一次則是伊涅斯塔和胡安弗蘭。 通過U-20世界盃來尋找未來之星, 至少在歐洲豪強的成功歷史當中是有跡可循的。 更年輕的U-17世界盃可能參考價值會相對低一些, 但德國隊同樣從中收穫了克羅斯這樣的未來支柱。

今年的歐青賽將在波蘭進行

不過在U-20和U-17世界盃當中, 傳統的歐洲豪強獲得突出成績的時候並不太多, 倒是在歐洲各個級別的青年比賽當中, 有可能產生更多球隊未來的支柱級球員。 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是U-21歐青賽, 由於U-21是按照預選賽來計算的緣故, 這個比賽實際上相當於一個U-23的比賽, 參賽範圍非常廣, 很多球員也能得到參加比賽的機會。 有不少球員成名于U-21歐青賽, 或者在歐青賽上進一步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從而更多受到國家隊的關注。

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諾伊爾、厄齊爾……

最近一支奪得歐青賽冠軍的傳統豪強是2013年的西班牙, 當時他們在決賽中派上了德赫亞、蒂亞戈、伊斯科、科凱和莫拉塔這樣的豪華陣容, 這些球員如今已經是國家隊的中流砥柱。 而站在他們對面的義大利,也有維拉蒂、因西涅和因莫比萊等人貢獻到國家隊中來。如果再往前推,德國隊的“2009一代”令人印象深刻,諾伊爾、赫韋德斯、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厄齊爾……這些球員在德國隊獲得2014年世界盃冠軍的過程中,幾乎都是不可或缺的。

能看到布馮、托蒂、卡納瓦羅的身影

提到義大利,人們會想起出生於70年代的球員組成的黃金一代,而他們大部分人都有參加U-21歐青賽的經歷。從1992年到1996年,義大利隊連續三次奪冠,盛極一時。托爾多、卡納瓦羅、帕努奇、因紮吉、維耶裡(1994),布馮、托蒂、內斯塔(1996),都曾經是歐青賽的冠軍成員。那些年的歐青賽,含金量還要超過如今。如果你去看1994年歐青賽的球員名單,你會發現葡萄牙有菲戈、魯伊-科斯塔和若昂-平托,法國有圖拉姆、齊達內和馬克萊萊,捷克有內德維德、波博斯基和揚-科勒,至於希臘……嗯,10年後他們奇跡般奪得歐洲杯冠軍,你能叫上來的卡拉古尼斯、紮戈拉基斯、德拉斯這批人,那時候全在。

姆巴佩這種直接跳級進入國家隊,可能就不會參加青年比賽了

以一屆國家隊青年大賽的優秀球員為班底,逐漸打造未來球隊的核心骨架,這樣的想法當然很好,畢竟這批球員本身就有默契,而如果國家隊和青年隊能夠一脈相承的話,當然更有利於這樣的核心組合直接過渡到國家隊。但在青年隊賽事中,影響成績的因素可能比成年隊還要複雜,優秀球員和好成績並不是必然劃上等號的。即便在成績一般的一批球隊當中,也可能會有優秀的球員;而即便是一支進入了四強的球隊,也有可能並沒有特別突出的球員。號稱妖人輩出的法國,倒是連續6屆無緣參加U-21歐青賽正賽了,這似乎也是種佐證。

基米希也是“跳級”的一個例子

更何況,隨著歐洲足壇整個兩極分化趨勢的日益嚴重,那些更加敢於提拔小妖的“黑店”球隊中,年輕球員可能會非常早被球隊委以重任。如果直接被國家隊徵召,那麼就很可能無緣參加世青賽和歐青賽這樣的比賽,導致這些青年賽事中,很多球隊並沒有派出這個年齡段實際上戰力最強的青年軍。比如說,德國隊的格雷茨卡、基米希、聚勒、布蘭特等球員都是U-21歐青賽的適齡球員,但他們被徵召參加聯合會杯,這樣當然會影響到德國U-21青年隊在歐青賽上的戰力。這種直接“跳級”進入國家隊的情況越來越多,像當年卡納瓦羅、菲戈、齊達內和內德維德四位後來的金球先生齊聚歐青賽的盛況,幾乎是不可能重現了。

09年歐青賽決賽,英格蘭的陣容

何況對英格蘭隊自己來說,他們並沒有過這樣從青年隊到成年隊的成功轉換經歷。2009年歐青賽決賽,英格蘭輸給了德國。與那支德國隊的球員們後來在國家隊的成功不同的是,沃爾科特、羅德維爾、理查茲和吉布斯這批球員並沒能達到人們的期待。對此,英足總也在分析各種各樣的原因。高水準教練的缺乏是其中之一,青年隊和國家隊之間缺乏延續性,在從希望之星到真正的球星的發展道路上,中間缺乏關鍵的引導和帶動。雖說希望之星到球星的這一步很難跨越,成材率實際上也沒有那麼高,但英格蘭隊在這個方面確實也出了問題。沒有明確的戰術體系,也讓在青年隊可能更為“隨意”的球員們,在成年隊無所適從。

阿裡和凱恩在國家隊沒有俱樂部的表現

再要說原因,可能就是英超聯賽過多的外籍球員,以及18-21歲之間的年輕球員缺乏穩定的一線隊比賽機會了。本屆U-20世界盃奪冠的英格蘭隊成員中,能夠獲得一線隊機會的並不多,出場時間也很少,這與四年前的柏格巴、烏姆蒂蒂和迪涅他們的處境是不同的。這到底是球員能力不行,還是俱樂部給的機會不夠?這或許是一個僵局:能力不到位,出場自然不夠;但總是不在一線隊出場,又怎麼展現出能力?在英超有個詞叫做“戶口本”,似乎現在這個詞就專門帶上了貶義。只要是英格蘭球員,就那麼不堪嗎?或許未必,但英格蘭的妖星們似乎總顯得不那麼被人看好,也確實在國際大賽中踢不出來。

想要超越德國、法國這樣新星輩出的球隊?其實從英格蘭自身的角度來說,班底不一定真的有那麼差。但在把這些人真的打造成國家隊未來的基石,在青年隊-國家隊系統中真正發揮他們的威力這方面,要做的地方還很多。

而站在他們對面的義大利,也有維拉蒂、因西涅和因莫比萊等人貢獻到國家隊中來。如果再往前推,德國隊的“2009一代”令人印象深刻,諾伊爾、赫韋德斯、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厄齊爾……這些球員在德國隊獲得2014年世界盃冠軍的過程中,幾乎都是不可或缺的。

能看到布馮、托蒂、卡納瓦羅的身影

提到義大利,人們會想起出生於70年代的球員組成的黃金一代,而他們大部分人都有參加U-21歐青賽的經歷。從1992年到1996年,義大利隊連續三次奪冠,盛極一時。托爾多、卡納瓦羅、帕努奇、因紮吉、維耶裡(1994),布馮、托蒂、內斯塔(1996),都曾經是歐青賽的冠軍成員。那些年的歐青賽,含金量還要超過如今。如果你去看1994年歐青賽的球員名單,你會發現葡萄牙有菲戈、魯伊-科斯塔和若昂-平托,法國有圖拉姆、齊達內和馬克萊萊,捷克有內德維德、波博斯基和揚-科勒,至於希臘……嗯,10年後他們奇跡般奪得歐洲杯冠軍,你能叫上來的卡拉古尼斯、紮戈拉基斯、德拉斯這批人,那時候全在。

姆巴佩這種直接跳級進入國家隊,可能就不會參加青年比賽了

以一屆國家隊青年大賽的優秀球員為班底,逐漸打造未來球隊的核心骨架,這樣的想法當然很好,畢竟這批球員本身就有默契,而如果國家隊和青年隊能夠一脈相承的話,當然更有利於這樣的核心組合直接過渡到國家隊。但在青年隊賽事中,影響成績的因素可能比成年隊還要複雜,優秀球員和好成績並不是必然劃上等號的。即便在成績一般的一批球隊當中,也可能會有優秀的球員;而即便是一支進入了四強的球隊,也有可能並沒有特別突出的球員。號稱妖人輩出的法國,倒是連續6屆無緣參加U-21歐青賽正賽了,這似乎也是種佐證。

基米希也是“跳級”的一個例子

更何況,隨著歐洲足壇整個兩極分化趨勢的日益嚴重,那些更加敢於提拔小妖的“黑店”球隊中,年輕球員可能會非常早被球隊委以重任。如果直接被國家隊徵召,那麼就很可能無緣參加世青賽和歐青賽這樣的比賽,導致這些青年賽事中,很多球隊並沒有派出這個年齡段實際上戰力最強的青年軍。比如說,德國隊的格雷茨卡、基米希、聚勒、布蘭特等球員都是U-21歐青賽的適齡球員,但他們被徵召參加聯合會杯,這樣當然會影響到德國U-21青年隊在歐青賽上的戰力。這種直接“跳級”進入國家隊的情況越來越多,像當年卡納瓦羅、菲戈、齊達內和內德維德四位後來的金球先生齊聚歐青賽的盛況,幾乎是不可能重現了。

09年歐青賽決賽,英格蘭的陣容

何況對英格蘭隊自己來說,他們並沒有過這樣從青年隊到成年隊的成功轉換經歷。2009年歐青賽決賽,英格蘭輸給了德國。與那支德國隊的球員們後來在國家隊的成功不同的是,沃爾科特、羅德維爾、理查茲和吉布斯這批球員並沒能達到人們的期待。對此,英足總也在分析各種各樣的原因。高水準教練的缺乏是其中之一,青年隊和國家隊之間缺乏延續性,在從希望之星到真正的球星的發展道路上,中間缺乏關鍵的引導和帶動。雖說希望之星到球星的這一步很難跨越,成材率實際上也沒有那麼高,但英格蘭隊在這個方面確實也出了問題。沒有明確的戰術體系,也讓在青年隊可能更為“隨意”的球員們,在成年隊無所適從。

阿裡和凱恩在國家隊沒有俱樂部的表現

再要說原因,可能就是英超聯賽過多的外籍球員,以及18-21歲之間的年輕球員缺乏穩定的一線隊比賽機會了。本屆U-20世界盃奪冠的英格蘭隊成員中,能夠獲得一線隊機會的並不多,出場時間也很少,這與四年前的柏格巴、烏姆蒂蒂和迪涅他們的處境是不同的。這到底是球員能力不行,還是俱樂部給的機會不夠?這或許是一個僵局:能力不到位,出場自然不夠;但總是不在一線隊出場,又怎麼展現出能力?在英超有個詞叫做“戶口本”,似乎現在這個詞就專門帶上了貶義。只要是英格蘭球員,就那麼不堪嗎?或許未必,但英格蘭的妖星們似乎總顯得不那麼被人看好,也確實在國際大賽中踢不出來。

想要超越德國、法國這樣新星輩出的球隊?其實從英格蘭自身的角度來說,班底不一定真的有那麼差。但在把這些人真的打造成國家隊未來的基石,在青年隊-國家隊系統中真正發揮他們的威力這方面,要做的地方還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