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朱清時院士提到的“麥克斯韋妖”談生命的有序化

6月10日上午,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西校區報告廳作了“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的演講, 講述了“如何用現代的科學語言來準確地講述真氣和經絡”, 並認為“中醫的真氣和經絡是可能存在的”。 這場講座在網路上引發了“真偽科學之爭”。

朱清時院士在講座中提到“麥克斯韋妖”, 先說一下這個麥克斯韋妖。 1871年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設計的一個頭腦實驗—麥克斯韋妖。 他假設了一個密閉的容器, 由一個沒有摩擦力的隔板分成AB兩部分, 隔板上有個由妖魔控制的閥門。

起初兩側溫度相同, 當高速分子由A向B運動或慢速分子由B向A運動時, 妖魔就打開閥門令其通過, 反之, 當高速分子由B向A運動或慢速分子由A向B運動時, 妖魔就關閉閥門。 久而久之, 高速分子都跑到了B區, 慢速分子都跑到了A區, 於是這個封閉系統的有序性大大增加, 而熵就大大減少了。 這只想像中的妖魔打破了“封閉系統的熵只能增加”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若它真的存在, 那我們就可以利用溫差對外做功了, 科學界將這類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熱機稱為“第二類永動機”。

不過, 後來的科學家發現, 即使找到了“麥克斯韋妖”, 但無一例外的這個封閉系統都參與了與外界的能量交換。 也就是說在更廣義上, 還是擺脫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法國物理學家L.布裡淵(L.Brillouin)1956年發表《科學與資訊理論》專著, 從熱力學和生命等許多方面探討資訊理論, 把熱力學熵與資訊熵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容器是密閉的孤立系統, 妖處於絕對黑體中, 它是不可能看清任何東西的, 當然也就無法分辨分子運動的速度和方向,

系統只能繼續處於原來的平衡態中。 除非外面提供光亮, 它才有可能看清楚並正確控制閥門, 從而增加系統的有序性並使熵減少, 即熵減過程必須伴隨著能量的消耗。

朱清時院士說:真氣就是為生命把門的麥克斯韋妖。 現代生物學家認為:生命即複製和演變。

在最原始的生命形態中, “生物體”和“非生物體”之間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 在很早期的無機物中產生了複製酶, 複製酶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分子。

人們已通過計算資訊熵來尋求DNA組成方面的有序程度, 求出了60餘種生物中標誌DNA組成有序程度的指標。 計算結果的對比表明, 脊椎動物中的DNA指標一般高於低等有機體, 這與生物學的進化觀點一致。

1871年, 達爾文在一封信裡這樣寫道:“生命最早很可能在一個熱的小的池子裡面。 ”後來, 這個“熱的小池子”被稱做“原始湯”。 科學家們發現, 海底熱液帶出大量硫化物, 遇水冷卻後形成巨大的“黑煙囪”, 約350℃的含礦熱液從直徑約15釐米的煙囪中噴出, 與周圍海水混合後, 很快產生沉澱變為“黑煙”, 沉澱物主要由磁黃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銅-鐵硫化物組成。 黑煙囪噴出的礦液溫度可高達350℃, 並含有CH4、CN等有機分子, 為非生物有機合成, 如此環境可以滿足各類化學反應, 有利於原始生命的生存。

科學研究表明只有地球早期的環境才與此類似, 科學家預測生命的起源很可能就是從海底的黑煙囪開始的。

朱清時院士的主要觀點實際上是因為科學觀念而產生的問題

從朱清時院士關於意識產生於波函數坍縮再談雙縫干涉實驗

科學家預測生命的起源很可能就是從海底的黑煙囪開始的。

朱清時院士的主要觀點實際上是因為科學觀念而產生的問題

從朱清時院士關於意識產生於波函數坍縮再談雙縫干涉實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