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男子吃了一條碗口粗的巨鱔,突然變得力大無比

很久以前, 陶堰白塔洋邊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一戶普通的人家——父母早逝, 兄長早喪, 只有叔嫂相依為命。 嫂嫂務農, 弟弟名叫興善,

以養鴨為業, 一家人過得倒還算其樂融融。

一天晚上, 小興善放鴨回來, 發現少了一隻鴨子, 他心裡十分納悶, 自己放鴨十分認真, 從未發生過缺少事情。 他決心查個水落石出。

第二天, 他又趕著鴨群出發了。 近午時分, 當鴨子剛遊進一個茭白池時, 突然鴨群一陣騷動, “呱呱”叫著, 四處奔逃。 興善定睛一看, 只是池蕩裡一條碗口粗的黃鱔探出水面, 口裡叨著一隻雛鴨, 又很快地沒入水中。 直看得興善目瞪口呆。 他很快把鴨群趕回家中, 並把情況告訴了嫂嫂。 下午, 二人拿來了水車和鐵鍬等工具, 築堤排水。 水幹後, 二人用鐵鍬猛挖, 一直挖了丈把深, 巨鱔終於被逮住了, 一家人十分高興。

回到家後, 興善將黃鱔開膛剖肚洗淨後, 放入一口大鐵鍋裡煮了起來。

說來也怪, 黃鱔熟後, 肉香四溢, 連村邊都可聞到。 興善正值年青力壯, 又幹了半天重活, 肚子正餓得慌, 竟把一大鍋鱔肉吃了個一乾二淨, 因嫌黃鱔頭嚇人便喂了自家的黃狗, 嫂嫂也僅喝了一碗汁湯。

奇跡出現了, 興善覺得自己已變得力大無比, 門前的千斤石凳隨手可舉, 且能在水面上疾走如飛;嫂子也變得力氣大了幾倍——家裡一隻重數百斤的石臼可唾手掇起;吃了鱔頭的黃狗也力大如牛。 鄉親看到興善因吃了巨鱔後有了這般能耐, 都說他日後一定能成為一名大將軍, 有人便乾脆就叫他“黃鱔將軍”。

第二年, 浙東發生了空前的大饑荒, 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相人而食的慘狀。 可官府仍不顧人民的死活,

照樣催款要糧。 白塔洋上, 一艘艘滿載皇糧的巨船不斷駛過, 而村邊路口經常有餓倒的鄉親。 看著這一切, 興善心如刀絞, 決定來個搶劫皇糧, 賑救饑民。 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幾個要好的朋友時, 大家十分贊同。 就這樣, 每到夜裡, 他們帶著獨輪車和繩索扁擔等工具潛伏在蘆葦叢中, 只要一見有糧船駛來, 就由興善踩水過去, 趁船丁不備, 乘機劫糧。 他手拎兩袋, 肩扛兩袋, 頭上再頂一袋, 迅速返回岸邊, 把所劫皇糧分發給村裡斷糧的百姓。 他還登上不遠處的義峰山遠眺, 發現邵家漊等處的百姓幾日不見炊煙, 知已斷糧, 就把所劫的糧食給各家各戶送去。 數月下來, 倒也平安無事。

可時間一長, 就被官府發覺了。 他們一邊懸賞捉拿興善,

一邊派兵圍剿, 但都無功而返。 興善為躲避追捕, 經常躲潛在白塔洋水底, 因當時沒有吃鱔頭, 因此只能靠兩根蘆葦管透氣。

這天是夏至, 興善家裡來了兩位農民打扮的人, 自稱是興善的朋友, 想讓他再弄點糧食接濟鄉親。 嫂嫂不知有詐, 告訴他們, 白塔洋中心的兩根蘆葦下面就是她的小叔。 那兩人原是官府派來的探子, 聞言大喜, 趕緊報告了官府。

官府聞報後, 迅速調集了數十艘船隻, 上千名官兵, 將白塔洋團團圍住。 一時間, 千百支利箭射向兩根蘆葦, 直透江底。 很快, 只見水底慢慢泛起一股血色, 漸漸彌漫開來, 竟染紅了半個白塔洋.我們的英雄——興善就這樣壯烈地犧牲了。 黃狗感念主人, 每天不吃不喝,

一直注視著白塔洋, 時間一久便化為一座石山, 一直佇立在白塔洋邊。

噩耗傳來, 陶堰百姓無不失聲痛哭。 為了永遠記住救命恩人, 人們紛紛捐物捐款, 在白塔洋邊建起了一座“興善大將軍廟”, 裡面塑著一尊威武的神像。

每當夏至這一天人們紛紛往白塔洋中拋稻秧、擲年糕粽子等祭品, 邵家漊的百姓還用劃泥鰍龍船的方式來紀念他。 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根據陶堰民間口述故事整理, 參考《可愛的家長》一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