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開放AI和用戶 螞蟻金服又搞了一個“今日頭條”版的金融商城

【聽楊姐說】

終於, 阿裡巴巴要在金融領域裡再造一個“商城”。

6月14日,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強調了三件事, 第一, 針對機構, 螞蟻金服將開放自己的AI能力;第二,

幫助機構在“螞蟻財富”中開自己的大V——“財富號”, 此前已經開了十家, 未來還會更多;第三, 針對用戶, 推出一個智慧投顧“安娜”!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

所有這些動作通過從“螞蟻聚寶”升級而成的“螞蟻財富”APP 5.0裡!勤勞的螞蟻金服這次又是來了個早於騰訊“先入為主”型的搶攻,

圈地嘛, 一定要趁早。

又來了一個“商城”

我們該如何看待螞蟻金服的這個“理財產品商城”呢?

毫無疑問, 這將是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裡的一個流量入口。 大家想想, 未來我大螞蟻金服將引入所有大小機構的各種基金產品, 什麼貨幣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 再加上黃金等等理財產品……螞蟻金服必然要極大限度地擴充貨架上的SKU, 這樣才能滿足用戶紛繁複雜的理財需求。

而螞蟻金服, 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目標應該是“個人金融中心”, 也就是說, 不管你是交水電費也好, 買買買或者是理財……都從這一個帳戶來管理!

坦白地說, 如果真的能做到這一點, 也是一件好事, 因為有些人為了分散投資風險, 很可能在各個APP中都有充值,

但時間長了很可能已經忘了帳號密碼, 甚至連買過這個公司的理財產品都可能忘了……如果能夠有一個統一管理的帳戶, 無疑是非常方便且安全的一件事。

但這要求螞蟻金服集團能夠提供各種使用者需要的理財產品, 例如收益率在10%左右的帶有全程保險公司賠付的產品。 不過就目前來看, 協力廠商P2P公司也好, 還是基金公司也好, 若要全部入住螞蟻財富, 尚需很長一段時日。

我原本想把螞蟻金服今日推出的一站式理財平臺“螞蟻財富”比喻做金融領域的“天貓”, 但仔細想想, 可能這並不合適。

天貓的模式是B2C, 搜索和分類的觸達方式, 導致了天貓是一個流量聚合的中心模式。 但螞蟻金服此次的商城則不同——因為螞蟻進入引入了Ai和大資料,

並按照每個人使用者的理財特徵來給出建議, 就可能形成去中心化的、千人千面的, 而不是靠流量和廣告位元的商業模式。

這樣一來, 拿“天貓”來比喻就不恰當, 應該是“今日頭條”模式的金融商城!

“阿爾法狗來”理財

怎麼說呢, 業界傳說中很久的“智能投顧”這次算是終於露出了水面。

螞蟻金服給自己的“智慧投顧”起了個很賢慧的名字“安娜”。 用“安娜”的娘家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樊治銘的話說“她比你的老婆還會更瞭解你”!

但要想讓這個“老婆”來幫你打理資產且打理得好, 你就要告訴她你的全部, 包括在螞蟻體系的和不在螞蟻體系的投資, 以及你自己的小金庫, 這樣她才能更加周詳地為你籌畫。

你的資產中是不是房產的比例太高了?你的財產配置中是不是該來點黃金……恐怕你首先要告訴他你的真實情況。

這個“安娜”的背後, 其實就是人工智慧AI技術——這半年以來, 螞蟻金服開始玩命“開放”, 先是面向金融機構開放財富號、面向保險公司開放車險分, 今天又開放了最“炫”的AI(人工智慧)技術。

其實,AI就是通過豐富的產品特徵與複雜的演算法,進行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匹配。按照螞蟻金服的說法,該公司的AI能力是從“理解用戶”、“優化投資策略”和“使用者與金融產品匹配”三個層面把金融機構和用戶對接在一起。

何為理解用戶?

這麼說吧,以前金融機構瞭解用戶風險偏好一般是通過問卷,讓用戶自己回答。但很多人往往是“跟著感覺走”——其實問卷的問題本身也有設計得科學不科學的問題。而AI則是通過大資料,結合一個人的大量真實行為、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很多理論去綜合判斷,結果往往比個人的主觀表達更加準確。

樊治銘透露,通過AI的觸達優化,螞蟻財富將產品曝光到交易下單的轉化率提升了99%以上。

而在智慧投研方面,通過AI演算法可以對金融產品進行深度分析研究,對全市場的資訊進行深度的研究加工,幫助合作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策略的優化。樊治銘還說了一點,螞蟻已經與一些基金公司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初步的成果面世。

好吧,既然AI將成為金融的新大陸,那麼借助AI技術挖掘海量資訊的規律,讓金融將更加智慧,就要越早越好。而除了AI技術之外,螞蟻金服這些年來慢慢積累沉澱下來的金融雲計算、小額支付、風險管理、人工智慧等能力以及信用體系,都將一步一步開放給合作夥伴——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說的!

內容+電商

此次還想說的一點是,螞蟻財富要進一步加大的“財富號”!

理財和買買買還真不一樣,理財產品的購買需要理由,需要邏輯,需要洗腦。所以,螞蟻財富的“財富號”其本質,其實就是“內容”+“電商”的模式,在開放產品、技術、AI平臺的同時,也試圖建立一個內容入口“財富號”,全面向基金公司、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開放。

首批10家機構——天弘、博時、國泰、建信、南方、興全、民生加銀共7家基金公司以及浦發、中信、興業等3家銀行進駐了“財富號”。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看,這其實是螞蟻金服試圖讓金融機構除了在螞蟻財富上通過AI來獲取精准用戶外,還可以通過“財富號”來“吸粉”——這也是金融機構可以與用戶之間直接打通的另一種方法。

楊姐點評:

螞蟻智慧投顧的玩法,其實還是自己建立一個流量入口和封閉的生態體系,讓金融機構成為螞蟻財富上的“電商”。

這未必就不好,因為金融機構在此前的十年中都沒有積累到豐富的使用者資料和畫像特徵。也就是說,既然上天安排了用戶喜歡螞蟻金服,那金融機構到了今天也就只能老老實實去做一個稱職的“產品經理”——這也符合社會化大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的趨勢。

當然,流量入口這幾十年都沒有在機構手裡過。此前是在銀行、理財超市手裡,未來可能在智慧投顧的影響下,理財的入口也會發生又一次變化。

不過姐在發佈會現場也問了一個券商,會不會擔心未來BAT這類平臺過於強大會掌控流量?這位券商的回答是,現在還沒有這種擔心,因為金融產品人們的購買還很慎重,目前還有很大部分來自銀行櫃檯管道、自己的網站和APP,而未來,也會有騰訊的管道!

不過好在,今天的金融機構已經可以享受到AI的精准,而不必在買流量上虛耗很多光陰和成本。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螞蟻金服無疑又切進了一個巨大的風口:

根據高盛2016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在金融行業,“保守估計,到2025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可以通過節省成本和帶來新的盈利機會創造大約每年340億-430億美元的價值。這一數位將由於相關技術對資料利用和執行效率的提升,還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而在國內,根據公開統計資料,雖然2016年資產管理市場規模已超80萬億人民幣,但發展面臨不同程度的瓶頸。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舉例,在銷售端,以傳統的券商經紀業務為例,行業平均傭金率從2012年的0.89‰,下降至2017年的0.37‰,競爭日益激烈,已逼近盈虧平衡點。而在資產端,則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為普通使用者量身定制產品等長期痛點。

此次螞蟻金服促成金融機構自運營以及應用AI技術的最大意義在於,金融機構不再是拼管道、拼價格,而是感知每個人的具體需求、推出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智慧服務。

今天又開放了最“炫”的AI(人工智慧)技術。

其實,AI就是通過豐富的產品特徵與複雜的演算法,進行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匹配。按照螞蟻金服的說法,該公司的AI能力是從“理解用戶”、“優化投資策略”和“使用者與金融產品匹配”三個層面把金融機構和用戶對接在一起。

何為理解用戶?

這麼說吧,以前金融機構瞭解用戶風險偏好一般是通過問卷,讓用戶自己回答。但很多人往往是“跟著感覺走”——其實問卷的問題本身也有設計得科學不科學的問題。而AI則是通過大資料,結合一個人的大量真實行為、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很多理論去綜合判斷,結果往往比個人的主觀表達更加準確。

樊治銘透露,通過AI的觸達優化,螞蟻財富將產品曝光到交易下單的轉化率提升了99%以上。

而在智慧投研方面,通過AI演算法可以對金融產品進行深度分析研究,對全市場的資訊進行深度的研究加工,幫助合作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策略的優化。樊治銘還說了一點,螞蟻已經與一些基金公司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工作,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初步的成果面世。

好吧,既然AI將成為金融的新大陸,那麼借助AI技術挖掘海量資訊的規律,讓金融將更加智慧,就要越早越好。而除了AI技術之外,螞蟻金服這些年來慢慢積累沉澱下來的金融雲計算、小額支付、風險管理、人工智慧等能力以及信用體系,都將一步一步開放給合作夥伴——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說的!

內容+電商

此次還想說的一點是,螞蟻財富要進一步加大的“財富號”!

理財和買買買還真不一樣,理財產品的購買需要理由,需要邏輯,需要洗腦。所以,螞蟻財富的“財富號”其本質,其實就是“內容”+“電商”的模式,在開放產品、技術、AI平臺的同時,也試圖建立一個內容入口“財富號”,全面向基金公司、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開放。

首批10家機構——天弘、博時、國泰、建信、南方、興全、民生加銀共7家基金公司以及浦發、中信、興業等3家銀行進駐了“財富號”。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看,這其實是螞蟻金服試圖讓金融機構除了在螞蟻財富上通過AI來獲取精准用戶外,還可以通過“財富號”來“吸粉”——這也是金融機構可以與用戶之間直接打通的另一種方法。

楊姐點評:

螞蟻智慧投顧的玩法,其實還是自己建立一個流量入口和封閉的生態體系,讓金融機構成為螞蟻財富上的“電商”。

這未必就不好,因為金融機構在此前的十年中都沒有積累到豐富的使用者資料和畫像特徵。也就是說,既然上天安排了用戶喜歡螞蟻金服,那金融機構到了今天也就只能老老實實去做一個稱職的“產品經理”——這也符合社會化大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的趨勢。

當然,流量入口這幾十年都沒有在機構手裡過。此前是在銀行、理財超市手裡,未來可能在智慧投顧的影響下,理財的入口也會發生又一次變化。

不過姐在發佈會現場也問了一個券商,會不會擔心未來BAT這類平臺過於強大會掌控流量?這位券商的回答是,現在還沒有這種擔心,因為金融產品人們的購買還很慎重,目前還有很大部分來自銀行櫃檯管道、自己的網站和APP,而未來,也會有騰訊的管道!

不過好在,今天的金融機構已經可以享受到AI的精准,而不必在買流量上虛耗很多光陰和成本。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螞蟻金服無疑又切進了一個巨大的風口:

根據高盛2016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在金融行業,“保守估計,到2025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可以通過節省成本和帶來新的盈利機會創造大約每年340億-430億美元的價值。這一數位將由於相關技術對資料利用和執行效率的提升,還具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而在國內,根據公開統計資料,雖然2016年資產管理市場規模已超80萬億人民幣,但發展面臨不同程度的瓶頸。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舉例,在銷售端,以傳統的券商經紀業務為例,行業平均傭金率從2012年的0.89‰,下降至2017年的0.37‰,競爭日益激烈,已逼近盈虧平衡點。而在資產端,則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為普通使用者量身定制產品等長期痛點。

此次螞蟻金服促成金融機構自運營以及應用AI技術的最大意義在於,金融機構不再是拼管道、拼價格,而是感知每個人的具體需求、推出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智慧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