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高的麥秸垛:你還記得小時收麥打場的情景嗎?

作者:雲水禪心

上週六, 行走山間, 又見麥收打場情景, 喚起幾多記憶。

博山域城澤蒜峪村, 有位老人家正用木棍拍打地上的小麥, 旁邊也有碌碡, 但她說麥子太少用不著, 也拉不動了。

山王莊裡, 麥秸成堆, 小院中一群中年人正吃午飯, 較豐盛, 看來是專門請割麥子的人吃飯的。

嶽峪村的水庫旁, 幾個人正用脫粒機打場, 一個人傳遞, 一個人往機器裡續, 一個人挑麥秸, 一個人整理篩網, 一個人接收裝袋, 配合得很默契。

脫粒機是村裡的, 使用不花錢, 但子女們都不在家, 打場這活路, 也只好由幾位六七十歲的人相互幫助去完成。

小時候, 每個村的村頭都有場院——一塊又寬敞又整平的大場子, 專門用於存放小麥和玉米的秸稈, 中間還有幾間房子存放農機具。

每年麥子開鐮後, 將草腰子捆紮的麥個子拉到村裡的場院進行脫粒, 這個作業環節就是打場。

記得小時候,

打場是大人們或用牲畜、拖拉機拉著碌碡, 一圈一圈地轉, 挑走上面的麥秸, 揚場去皮除塵後, 將小麥晾曬裝袋。 每年夏季麥收後, 村頭場院裡就會留下幾堆長幾十米, 高數米的麥秸垛。

用上脫粒機後, 效率提高了, 但仍需幾人合作打場;自從有了聯合收割機, 平原上就基本沒有打場這活路了, 麥收也就基本只剩晾曬了。

但那高高的麥秸垛, 可是當時農村孩子們的遊樂場。 在屋一樣高的麥秸垛上奔跑追逐、嬉戲打鬧, 翻個跟頭、打個螃連, 厚厚的麥秸都是很好的保護, 完全不用擔心磕著碰著。

寒冬臘月, 幾個小夥伴靠在麥秸垛上曬太陽, 暖洋洋的;大雪紛飛時, 藏在麥秸垛洞裡, 更能擋風遮雪。

“拴牛莫礙門前路, 移系門西碌碡邊”。 現如今, 高高的麥秸垛很少見了, 一頭粗一頭細的碌碡, 很多都被運到城裡, 成為城裡人的鄉村記憶。

唯有夕陽西下, 嫋嫋炊煙, 母親在村頭喊我們回家吃飯的情景, 縈繞耳邊, 如夢如幻, 終難忘懷。

行走山間, 所見所思所想, 是為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