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中日關係,怎樣才能有“大局觀”?

劉 迪

中曾根從善如流, 果斷停止參拜這一行動, 就是一個政治家“大局觀”的具體體現。

5月27日, 是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99歲生日。 此前不久, 他在一個公眾集會露面, 講了一番話, 讓媒體再次關注這個“世紀政治家”的言行。 對中年以上的中國讀者來說, “中曾根康弘”這個名字不會陌生。 從1982年到1987年, 他做了5年多的首相, 那個時代, 儘管中日之間存在各種問題, 但總的來說, 兩國關係處於蜜月時代, 人們對中曾根印象很深。

現在, 中曾根康弘除腿腳不利索外, 其他都不差。 每天他去他自己做會長的“公益財團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IIPS)”上班。 這所研究所成立於1988年, 是日本政府6個中央官廳合作建立起來的智庫, 主要研究政經、外交、安保等重大課題。 智庫常辦些公開研討會、討論會, 也出版刊物, 並向政府提政策建議。 此外該智庫與中國等海外研究機構也有交流。

平時移動,

中曾根乘輪椅, 但在公眾面前, 他堅持拄拐。 每週一次, 他與研究所的研究員一起討論問題。 每次討論, 他都做筆記。 而且, 每天中曾根閱讀不少報刊, 他在讀過的報刊上, 畫出下線, 周圍的人, 知道他對什麼問題關心。 人們發現, 他不但關心政治、經濟等問題, 甚至連日本花樣滑冰運動員退役這類消息, 他也關注。

平日, 中曾根很重養生, 年輕時開始, 不論多忙, 每週他都堅持打坐。 據他周圍人說, 至今他仍食欲很好, 晚餐吃肉, 每晚必飲, 酒譜之中有清酒、啤酒、紅酒。 今年5月, 一家日本出版社, 為中曾根康弘出了一本書, 書名叫《自省錄——作為歷史法庭的被告》(新潮社)。 這本書, 回憶了他青年時代、戰爭時代的體驗, 同時闡述了他的政治抱負。

2002年, 筆者曾採訪過中曾根。 那次採訪內容, 部分發表於內地刊物, 全文發表於港刊。 那次採訪內容, 在他這本書中多有反映。 採訪時, 印象最深刻的, 是他講與周恩來、鄧小平、胡耀邦等中國領導人的交往。 關於周恩來, 他說1973年訪華, 曾見過周恩來3次, 相處時間合計達8小時。 他說, 在會談結束他離開時, 周恩來把他送到人民大會堂外, 並幫其穿上外套。 中曾根也談到鄧小平, 說他是一個“偉大的樂觀主義者”。 鄧對他講起被關牛棚的艱難歲月, 以及率領大軍越過長江的興奮。 在那次採訪中, 中曾根還跟我談起他與胡耀邦一家的友誼。 這種友誼, 沒有因胡耀邦的去世而消失, 而是一直在兩家間繼續。 在這本書中, 中曾根稱胡是“三國志式的英雄”。

在日本政治史中, 中曾根的國內政策被定義為“新保守主義”“ 新自由主義”。 而他與羅奈爾得·雷根的親密關係, 以及他宣稱日美是“命運共同體”, 日本是一艘“不沉的航母”的提法, 則遭到自由派的批判、詬病。 另外, 在中日關係中, 他帶領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 也給此後中日關係矛盾埋下隱患。

上世紀80年代, 中日關係儘管面臨諸多問題, 但總的來說發展比較順利, 其中歷史經驗值得汲取。 1983年, 胡耀邦訪日, 中方曾向日方提出維護兩國關係的“和平友好、平等互惠、長期穩定”三原則, 對此中曾根表示贊成, 同時他又補充一條, 即“相互信賴”。 從此後中日“蜜月時代”的發展過程看, 當時雙方基本都能遵守這四原則, 但是此後中日關係,

卻發生了許多問題, 這令人深思。

1983年至1985年, 中曾根4次作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1985年8·15參拜後, 中方反應強烈。 為探聽虛實, 中曾根曾派遣安倍晉太郎(即安倍晉三之父)訪華, 安倍與吳學謙外長會談, 讓中曾根瞭解到事態嚴重。 此外, 中曾根還委託新日鐵總裁稻山嘉寬在訪華時, 順便瞭解中方動態。 他在《自省錄》中說, 稻山回國前一日早上6點, 穀牧、萬里特意到稻山下榻飯店。 2002年採訪他時, 中曾根對我說中日關係“要有大局觀”。 我想, 中曾根從善如流, 果斷停止參拜這一行動, 就是一個政治家“大局觀”的具體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