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學前給孩子一個入學儀式感”

晨報記者 楊青霞

還有兩個多月, 幼稚園大班的孩子就要進入小學階段。 我們身邊有兩類家長:一類家長生怕孩子進小學後跟不上, 所以英語、拼音、邏輯思維全都要提前學起來;還有一類家長認為這段時間就該讓孩子好好玩, 現在什麼也不學。 面對做法迥異的兩類家長, 烏魯木齊南路幼稚園園長龔敏說:“他們的行為都比較極端, 都不可取。 ”那麼, 幼小銜接, 家長和孩子到底該做準備嗎?

不用急於教孩子英語

幼小銜接不能只重知識準備, 輕能力培養。 龔敏表示, 只知道替孩子報上補習班的家長, 不僅會讓孩子過度疲勞,

還可能使孩子對於小學生活產生畏懼或者厭煩。 而一味放任孩子們玩, 家長的這種做法也不合適, 零起點並不等同於零準備。

龔敏說, 家長不要急著教拼音或英語, 進入小學, 老師一定會系統地教。 而且小學教師教得更專業, 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與學拼音相比, 我更建議家長引導孩子對圖書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號產生興趣, 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我更建議家長通過閱讀培養孩子的認字能力。 因為進入小學一年級後可能會使用記錄本, 要學會用圖夾文的形式記錄回家作業或小任務。 ”

龔敏特別建議, 不用急於教孩子英語, 3-6歲是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 生活背景為中文的家庭在幼兒階段學習英文需慎重,

因為語言學習依賴傾聽與運用, 孰重孰輕的價值判斷也影響著家長的教育行為。

“暑假要不要報班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要考慮孩子的特點、長處、將來的發展等, 然後再慎重地決定是否要報。 比如:有的家長報游泳班, 我贊成的, 可以強身健體, 尤其是對頸部肌肉的鍛煉, 為孩子步入小學長時間學習做準備。 這一階段, 家長更需要重視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

對於一些家長不知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去面對上學這件事。 龔敏建議在孩子開學前給孩子一個入學儀式感。 例如,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將入學的地方看看, 以在校門口留影的方式,

來激勵孩子的成長感, 告訴孩子進入小學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學到不一樣的本領, 讓孩子對上學有一定的憧憬。 同時, 也可以與孩子一起購買開學後將要使用的文具與書籍。 千萬不要用上學來嚇唬孩子, 以免造成心理負擔。 龔敏認為, 對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 各方面的適應都需要家長關注, 如時間的調整, 環境的變化, 教學形態的改變。 同時, 關注幼兒情緒。 孩子的習慣非常重要, 適度的陪伴是需要的, 其次, 堅持正面引導, 幫助孩子面對問題。 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過多的緊張情緒。 例如, 在幼稚園階段, 老師或家長因為孩子還小, 心一軟就會打破一些規則原諒孩子。 但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 孩子遇到的問題,
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學著去面對, 家長切勿心軟。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難題

龔敏回憶起自己女兒初為小學生時的一件事:那次, 龔敏在送一年級女兒上學的途中, 女兒突然想起來學習用品忘記帶了。 而班級規定, 學生如忘記帶學習用品, 名字會被寫在黑板上。 此時回家拿已來不及, 敏感的女兒開始哭鬧著不肯進校門。

龔敏說:“作為家長那一刻是心情矛盾的, 但我們必須遵守學校規章制度。 ”於是鼓勵女兒勇敢去面對, 龔敏對女兒說, “你今天必須自己走進學校, 對老師主動說, 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去面對, 媽媽相信你下次不會再忘記了。 ”望著女兒小小的背影進入校門後, 龔敏才離開。

當晚女兒回家後平靜地告訴媽媽, 她的名字當天確實被老師寫在黑板上。

但那天以後, 龔敏看到的是, 女兒每天把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 自己把要用的文具用品提前放好。 “孩子進入小學後會有很多問題是家長意想不到的,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如何面對。 作為家長該放手時則放手, 不要再出現幼稚園時的心軟, 也不要輕易去質疑學校的做法, 站在孩子發展的角度, 這是一個很好促進他獨立的機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