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爾他——歡迎來到騎士們的國度

Monkey·D·Luffy 曾經說過:穿上盔甲, 可是男人的浪漫。

但其實, 憧憬盔甲和騎士形象的不僅僅是男生們, 還有很多可愛的女孩子。 而馬爾他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騎士文化,

讓人不得不興奮起來。

“歡迎來到騎士們的國度”——這是馬爾他旅遊的廣告語, 從這上面就非常直觀地展示了騎士在這個國家的重要程度。 甚至讓小編在看到馬爾他國旗上的十字勳章的時候, 還以為是騎士的十字徽章被印在了國旗上面。

▲馬爾他的左上角鑲嵌著一個十字勳章。 喬治十字勳章圖案的來歷:馬爾他人民在二戰期間英勇作戰, 配合盟軍粉碎了德、意法西斯的進攻, 於1942年被英王喬治六世授予十字勳章。

馬爾他地處歐洲和非洲之間, 又擁有絕佳的天然良港,

被稱為“地中海的心臟”, 戰略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自古以來多個國家都想佔領這裡, 於是翻開馬爾他的歷史就是一連串的異族統治史, 直到聖約翰騎士團的出現。

聖約翰騎士團, 是歐洲中世紀著名三大騎士團中最早成立的一個。 1099 年,

由法國貴族 Gerard 和幾名同伴在耶路撒冷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附近的醫院成立, 主要目的施照料傷患和朝聖者, 又稱“醫院騎士團”。

▲醫院騎士團最初的標誌是黑底白色的八角十字, 到13世紀中期開始則普遍使用紅底白色的八角十字, 這種八角十字也因騎士團之名被稱為“馬爾他十字”。

1530年, 醫院騎士團奉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命令來到馬爾他島, 此時東邊的土耳其帝國和西邊的西班牙, 正為了爭奪對地中海的控制而打得激烈。

▲“醫院騎士團”的大統領與元老騎士

隨後土耳其人步步逼近, 決定在1565年遠征地中海的心臟。 聖約翰騎士團牢牢地據守著馬爾他,與伊斯蘭教展開持久的鬥爭——這就是著名的戰役“馬爾他之圍”。

▲馬爾他之圍的戰果,確保了地中海北岸是基督教、南岸是穆斯林的劃分,在整個歐洲極負聲名。“什麼都不如馬爾他那樣為人所知”,法國作家伏爾泰如是說。

領導保衛戰的是聖約翰騎士團的大團長,讓·拉·瓦萊特(Jeande Valette),他宣佈決不投降,騎士團會戰鬥到最後一人。當時戰鬥激烈得難以置信,海港入口處一座小小的哨所——聖埃爾默堡(Fort St Elmo)在土耳其人激烈的進攻中堅持抵抗了整整三個星期。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聖埃爾默堡(Fort St Elmo)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聖保羅海灣堡(St Paul's Bay Tower)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Tigne堡

大團長讓·拉·瓦萊特帶領著騎士與島上居民們負隅反抗,最終擊退入侵的土耳其人。為了加強海島防禦,人們在希伯拉斯山修築一座3公里多長的城池作為軍事要塞,並以戰役英雄讓·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如今,瓦勒他(Valette)已經成為馬爾他的首都。

瓦勒他是一座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古城,裡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騎士文化和回憶,此外還有眾多古跡遺址,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騎士英雄的故事。

(圖片來自@Feeling)

閃耀著騎士精神,埋葬英雄的骨骸

聖約翰大教堂可以說是瓦勒他的地標,由聖約翰騎士團在1573年修建,裝飾出自普拉蒂之手。教堂整體呈早期巴羅克建築風格,金碧輝煌,閃亮耀眼,同時也很契合騎士精神的至高內涵:外在冷漠,內心炙熱。

教堂整個圓頂是一副大壁畫,由義大利畫家馬迪亞布萊迪所畫,表現了聖約翰的生平故事。

▲義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的《聖若望被斬首》也展示在教堂的牆壁上

馬爾他的英雄——大團長瓦勒他和他成員們的骨骸都埋葬於此,在這鎏金輝煌的教堂裡長眠,大理石地面上刻著這些高貴騎士們的名字,無聲地訴說著這些英魂的印跡。

▲教堂裡隨處可見騎士標,代表“衷心,虔誠,榮耀,勇敢以及榮譽”的涵義

聖約翰教堂一共有8個小堂,分別供奉著騎士團8個部分的主保聖人,其中盎格魯-巴伐利亞小堂內還儲藏著騎士團獲得的聖物。

聽小辰道來祖輩騎士的故事

舊薄荷街上有家書店,名字叫做“便宜書”,以一歐兩三本的廉價出售,生意普通。如果跟店長聊久了你會發現,他的祖輩竟然都是騎士團成員,甚至還出了一任團長。

“先是拿著劍和盾,然後是槍……一直都在戰鬥。你別看我這樣子,二戰時,我可給那幫傢伙們好好上了一課。”他晃了晃自己空蕩蕩的左手袖管,得意地對客人誇耀道。

欣賞騎士的武器,探索英雄的歷史

大團宮建於1574年,最初為馬爾他殖民地總督的官邸,後改為國家總統府。宮內的軍械庫非常值得一去,裡面收藏著5000多件歷代兵器和裝備,騎士愛好者們對此肯定愛不釋手。

另外,皇家圖書館裡收藏著自1107年到1798年近700年間的聖約翰騎士團的檔案,以及許多教皇的正式敕令、英國享利八世和法國路易十四簽署的檔原本,都是富有極高歷史文化價值的稀世珍品。

聽那來自禮炮的聲音

馬爾他的人們喜歡到美麗開闊的巴拉卡花園散步,聊天,遙望對面的三姐妹城。巴卡拉花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巴拉卡花園擁有一排11座的禮炮,每到12點就會放炮,讓人們聽見來自16世紀的帶著鋼鐵味道的聲音。

除了瓦勒他,探索聖約翰騎士團蹤跡還有另外幾處地方——姆迪娜(Mdina)和三姐妹城。

姆迪娜作為馬爾他的舊都,這裡擁有古老的城牆,狹長的窄巷,馬車來來往往,人們悠閒地生活著,相比熱鬧繁華的瓦勒他更多了一份寧靜和自在。

▲馬爾他之圍時,姆迪娜作為聖約翰騎士團騎兵的駐地,可以說是騎士團指揮體系的中心。騎兵以此為根據地襲擊土耳其人,同時騎兵隊也是大團長與其他各處兵力及外部世界進行聯繫的唯一辦法。

三姐妹城由維洛裡奧薩(Vittoriosa)、科斯皮誇(Coapicua)和森格萊(Senglea)組成,與瓦勒他隔海對望。

▲維洛裡奧薩(Vittoriosa)是馬爾他騎士團最初的據點,老團長讓·拉·瓦勒他為了紀念該城在馬爾他之圍中的光榮歷史,將它重新命名為Vittoriosa,意為“勝利之城”。

▲森格萊(Senglea)位於瓦勒他海灣對面的一個岬角。馬爾他之圍期間,城中軍民英勇作戰保衛此地,戰爭勝利後,老團長瓦勒他送給它Citta' Invicta的稱號,意為不可攻克的城池。

▲科斯皮誇(Coapicua)原名Bormla,因為在馬爾他之圍中的出色表現,而被老團長瓦勒他重新命名為Cospicus,意為“勇敢”。

在這地中海的湛藍之中,穿上鎧甲,成為一個英勇驍戰的騎士。

聖約翰騎士團牢牢地據守著馬爾他,與伊斯蘭教展開持久的鬥爭——這就是著名的戰役“馬爾他之圍”。

▲馬爾他之圍的戰果,確保了地中海北岸是基督教、南岸是穆斯林的劃分,在整個歐洲極負聲名。“什麼都不如馬爾他那樣為人所知”,法國作家伏爾泰如是說。

領導保衛戰的是聖約翰騎士團的大團長,讓·拉·瓦萊特(Jeande Valette),他宣佈決不投降,騎士團會戰鬥到最後一人。當時戰鬥激烈得難以置信,海港入口處一座小小的哨所——聖埃爾默堡(Fort St Elmo)在土耳其人激烈的進攻中堅持抵抗了整整三個星期。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聖埃爾默堡(Fort St Elmo)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聖保羅海灣堡(St Paul's Bay Tower)

▲馬爾他的防禦工事,Tigne堡

大團長讓·拉·瓦萊特帶領著騎士與島上居民們負隅反抗,最終擊退入侵的土耳其人。為了加強海島防禦,人們在希伯拉斯山修築一座3公里多長的城池作為軍事要塞,並以戰役英雄讓·拉·瓦萊特的名字命名。如今,瓦勒他(Valette)已經成為馬爾他的首都。

瓦勒他是一座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古城,裡面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騎士文化和回憶,此外還有眾多古跡遺址,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騎士英雄的故事。

(圖片來自@Feeling)

閃耀著騎士精神,埋葬英雄的骨骸

聖約翰大教堂可以說是瓦勒他的地標,由聖約翰騎士團在1573年修建,裝飾出自普拉蒂之手。教堂整體呈早期巴羅克建築風格,金碧輝煌,閃亮耀眼,同時也很契合騎士精神的至高內涵:外在冷漠,內心炙熱。

教堂整個圓頂是一副大壁畫,由義大利畫家馬迪亞布萊迪所畫,表現了聖約翰的生平故事。

▲義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的《聖若望被斬首》也展示在教堂的牆壁上

馬爾他的英雄——大團長瓦勒他和他成員們的骨骸都埋葬於此,在這鎏金輝煌的教堂裡長眠,大理石地面上刻著這些高貴騎士們的名字,無聲地訴說著這些英魂的印跡。

▲教堂裡隨處可見騎士標,代表“衷心,虔誠,榮耀,勇敢以及榮譽”的涵義

聖約翰教堂一共有8個小堂,分別供奉著騎士團8個部分的主保聖人,其中盎格魯-巴伐利亞小堂內還儲藏著騎士團獲得的聖物。

聽小辰道來祖輩騎士的故事

舊薄荷街上有家書店,名字叫做“便宜書”,以一歐兩三本的廉價出售,生意普通。如果跟店長聊久了你會發現,他的祖輩竟然都是騎士團成員,甚至還出了一任團長。

“先是拿著劍和盾,然後是槍……一直都在戰鬥。你別看我這樣子,二戰時,我可給那幫傢伙們好好上了一課。”他晃了晃自己空蕩蕩的左手袖管,得意地對客人誇耀道。

欣賞騎士的武器,探索英雄的歷史

大團宮建於1574年,最初為馬爾他殖民地總督的官邸,後改為國家總統府。宮內的軍械庫非常值得一去,裡面收藏著5000多件歷代兵器和裝備,騎士愛好者們對此肯定愛不釋手。

另外,皇家圖書館裡收藏著自1107年到1798年近700年間的聖約翰騎士團的檔案,以及許多教皇的正式敕令、英國享利八世和法國路易十四簽署的檔原本,都是富有極高歷史文化價值的稀世珍品。

聽那來自禮炮的聲音

馬爾他的人們喜歡到美麗開闊的巴拉卡花園散步,聊天,遙望對面的三姐妹城。巴卡拉花園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巴拉卡花園擁有一排11座的禮炮,每到12點就會放炮,讓人們聽見來自16世紀的帶著鋼鐵味道的聲音。

除了瓦勒他,探索聖約翰騎士團蹤跡還有另外幾處地方——姆迪娜(Mdina)和三姐妹城。

姆迪娜作為馬爾他的舊都,這裡擁有古老的城牆,狹長的窄巷,馬車來來往往,人們悠閒地生活著,相比熱鬧繁華的瓦勒他更多了一份寧靜和自在。

▲馬爾他之圍時,姆迪娜作為聖約翰騎士團騎兵的駐地,可以說是騎士團指揮體系的中心。騎兵以此為根據地襲擊土耳其人,同時騎兵隊也是大團長與其他各處兵力及外部世界進行聯繫的唯一辦法。

三姐妹城由維洛裡奧薩(Vittoriosa)、科斯皮誇(Coapicua)和森格萊(Senglea)組成,與瓦勒他隔海對望。

▲維洛裡奧薩(Vittoriosa)是馬爾他騎士團最初的據點,老團長讓·拉·瓦勒他為了紀念該城在馬爾他之圍中的光榮歷史,將它重新命名為Vittoriosa,意為“勝利之城”。

▲森格萊(Senglea)位於瓦勒他海灣對面的一個岬角。馬爾他之圍期間,城中軍民英勇作戰保衛此地,戰爭勝利後,老團長瓦勒他送給它Citta' Invicta的稱號,意為不可攻克的城池。

▲科斯皮誇(Coapicua)原名Bormla,因為在馬爾他之圍中的出色表現,而被老團長瓦勒他重新命名為Cospicus,意為“勇敢”。

在這地中海的湛藍之中,穿上鎧甲,成為一個英勇驍戰的騎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