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搜狐佈局“大文娛”矩陣 “水下航母”浮出水面

“中國互聯網幾乎是由搜狐開始的, 在下半場開始的時候, 搜狐將重新回到舞臺中心, 實現我們的理想。 ”2016年底的搜狐World大會上,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的演講,

讓人記憶猶新。 時間剛過去半年, 張朝陽的話語余溫未退, 他對搜狐的期待, 已經慢慢變為現實。

文 | 熊出墨請注意

張朝陽的自信

在BAT之後, 移動互聯網的世界中, 誰的資料最為傲人?不是京東, 也不是今日頭條, 更不是那些新近崛起的力量, 艾瑞諮詢最新資料顯示, 反倒是搜狐的移動端資產, 月活用戶數排名第四把交椅, 僅次於BAT之後。

暢遊的突圍成功, 實際上並不太令人意外。 在PC遊戲時代, 其全力打造的《天龍八部》網遊作品就已經是排名靠前的熱門遊戲之一, 依靠遊戲業務的突圍, 曾經給搜狐公司帶來了諸多靚麗的業績報表。 而本次手遊業務資料的出色表現, 只是搜狐悄然發力移動端的體現之一。

不僅遊戲業務, 搜索業務也讓張朝陽增強了信心。 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 搜狐旗下的搜狗收入達到人民幣11.2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16%, 繼續快於行業增速。 到3月底, 整體搜索流量較一年前增長26%, 特別是移動搜索流量增長50%以上。 據CTR資料顯示, 搜狗搜索PC端、WAP端和APP端三個終端總覆蓋人群比例達32.8%, 位居行業第二。

2017年上半年, 包括媒體、視頻、搜索在內的搜狐核心業務, 都處於快速增長態勢, 在各自細分領域激烈的競爭中, 尋找到突圍機會, 同時通過跨平臺聯動、整合, 搜狐的幾大業務板塊正在形成矩陣優勢, 從而推動了整體業績的增長。

常青樹能夠經久不衰再次開花, 也給了搜狐創始人張朝陽諸多自信和勇氣, 得以大手筆的調整各種業務佈局,

而搜狐近年頻頻低調發力的做法也張朝陽自稱為“一艘在水下潛行多時的航母, 正在浮出水面”。

搜狐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艘航母, 自然不必質疑。 但為什麼潛行水下?或許與移動互聯網時代對PC互聯網業務模式的衝擊有很大關係。

“很多時候外界的感受搜狐的速度有些慢, 是因為我們的市值低。 在我看來, 這是我們佈局導致的。 我們在社交領域並沒有爆發, 而視頻領域特別燒錢, 導致帳面收入降低。 搜狐的投資者來自全球, 他們日常不接觸搜狐, 所以只能通過收入來判斷, 導致市值偏低。 然而我認為市值低並不代表搜狐不行。 ”張朝陽這樣解答外界的疑問。

實際上不僅僅是搜狐, 三大門戶均在這一時期遭遇了空前的挑戰,

搜狐用了幾年時間, 摸清了自己的前進方向, 遊戲、娛樂、媒體、搜索正成為搜狐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四大發力點和突破口, 並且已經各自確立了領跑優勢。

張朝陽如此有信心, 來源於資料的支撐。 5月18日, 搜狐旗下暢遊的《天龍八部》手游全管道上線, 當天就沖上APP Store免費排行榜首位, 受歡迎程度超出預期。 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時間, 大批玩家蜂擁而至, 給予這款手游極高關注。 國內知名移動大資料公司QuestMobile資料顯示, 《天龍八部》手遊的DAU位居角色扮演類遊戲第二位, 日均活躍用戶數超過百萬, 僅次於網易旗下的《夢幻西遊》。 時隔多年之後, 暢遊終於再次大步邁進。

2015年前後, 伴隨著智慧手機的蓬勃發展, 手遊產業徹底爆發, 先後研發出《陰陽師》、《王者榮耀》等爆款手游的網易、騰訊風光無限, 而暢遊卻因為轉型遲緩、缺乏新業績增長點, 一度被甩在身後, 在遊戲行業失去主導地位。

沉寂幾年之後, 看家作品《天龍八部》經過精心研磨終於推出了手遊端, 憑藉良好的移動社交體驗、移動操作玩法以及出眾的用戶口碑基礎, 再次讓暢遊重獲市場認可,並就此吹響進攻號角。當然,更讓人期待的是,暢遊正在深度挖掘手中握有的大量優質IP,準備形成跨平臺的正面效應。

呼之欲出的“大文娛”戰略

“利用矩陣整合優勢,將遊戲與娛樂充分打通,發揮IP最大的價值,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渴望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在他看來,與騰訊非常相像的是,搜狐也具有這種跨平臺的整合能力,搜狐看似沒有自己的現象級產品,但實際上基於“大文娛”為核心,新聞、視頻、娛樂等都在積極向這個中心靠攏,搜狐的基因正是在這一領域,也具有先天優勢,因此,搜狐雖然從未對外宣佈過“大文娛”戰略,但早已存在基因裡而不可或缺。

搜狐的“文娛”基因體現在方方面面,案例不勝枚舉。張朝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搜狐視頻將會製作《天龍八部》的網劇,這也是借助這一爆款IP繼續出牌的做法,搜狐早已經提前構思、規劃,如何將遊戲與自製劇巧妙銜接。

實際上,搜狐手裡也並非只有《天龍八部》一張好牌,還儲備了《鹿鼎記》、《雪山飛狐》等大量金庸小說IP,以及其他爆款IP的遊戲、視頻開發權。在此之前,“屌絲男士”、“煎餅俠”的形象,都已出現在了暢遊的遊戲之中。

當然,能夠實現遊戲的後續開發,形成“大IP模式”,主要得益於搜狐視頻的多年功底,尤其在網劇方面極強的製作能力。自從2014年打造的“中國首部網路長劇”《匆匆那年》一炮而紅,開啟了中國“自製元年”以來,搜狐視頻始終堅持打造第一精品自製平臺。

即使目前視頻行業戰火不斷,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等廝殺不斷,搜狐視頻的劇本創作、製作水準依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張朝陽宣佈,“在2017年之後不再角逐‘傻大劇’,將重點轉向發展已經成熟、口碑良好的自製劇體系。”

根據此前規劃,僅2017年,搜狐自製劇近20部,其中包括《無心法師》、《法醫秦明》、《刺客列傳》等等已經形成口碑的網劇第二季。這也讓搜狐視頻盈利路徑變得非常清晰:通過製作成本較低的自製劇,吸引大量付費會員,從而改變視頻營收結構,轉為“廣告費+會員費”模式。

作為“大文娛”戰略另外的重要支撐,搜狐的媒體平臺也蓄勢待發。QuestMobile資料顯示,搜狐移動端轉型的旗幟產品——搜狐新聞用戶端,今年上半年連續3個月在安卓端的新安裝量超過1000萬,3月新增用戶獲取量甚至高於騰訊新聞、今日頭條,位居榜首。

眾所周知,網易的新聞以態度著稱,而新浪的新聞以嚴肅聞名。而搜狐新聞,雖然沒有那樣棱角分明的口號,卻是業界看起來最不沉重,最為用戶所追捧的輕鬆娛樂代名詞。針對門戶時代遠去,幾大公司都已經走向不同道路,搜狐也圍繞自己的“文娛”基因進行了媒體業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為了讓自己的新聞內容更加適應移動端,搜狐新聞用戶端推進“機器智慧推薦”革新,嵌入社交功能“狐友”,作為新聞資訊剛需之外的延伸,讓用戶獲得更豐富的智慧的移動社交體驗。

下半場的節奏

張朝陽認為,互聯網下半場大幕已經開啟,而其中的大勢有兩個:一是機器智慧,一是社交網路。機器智慧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資料等。比如廣告的識別,使用者分析,影像識別,都隨著技術的發展,能快速實現。這將導致對諮詢的提供、廣告的匹配進入新的境界。具體體現到搜狐身上,一是搜狐新聞用戶端的智慧,二是搜狗的智慧搜索。

在他看來,社交網路是互聯網的本質,最能反應互聯網的特點。隨著機器智慧的發展,未來社交網路可能跟視頻更結合。高通量社交網路和即時社交肯定會隨著產品技術的遞進式創新而改變。因此,除了打通遊戲與娛樂,進行網路自製劇、遊戲周邊等後續IP開發。搜狐視頻平臺的自媒體內容,已經全面嵌入了搜狐新聞用戶端。同時,千帆直播、狐狸金服這些新興業務,正在無縫接入到搜狐的產品體系中。

根據艾瑞mUserTracker的資料,2017年4月,搜狐移動端整體資產MAU僅次於百度、騰訊、阿裡巴巴,位居第四,月獨立使用設備數超過5.6億台。這足以說明,搜狐旗下的產品正在移動端完成矩陣佈局,而搜狐藏在水下多時的棱角,也將隨著航空母艦的浮出水面而鋒芒畢露。

“中國互聯網幾乎是由搜狐開始的,在下半場開始的時候,搜狐將重新回到舞臺中心,實現我們的理想。”2016年底的搜狐World大會上,張朝陽的演講讓人記憶猶新,這也吹響了搜狐集團軍總攻的號角。時間剛剛過去半年,搜狐旗下的四大主營業務已經全面開花,圍繞“大文娛”的矩形戰略佈局已經逐漸完成。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位中國互聯網的開創者,正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確節奏,走向舞臺中央。

文/熊出墨請注意

qq 14762604

再次讓暢遊重獲市場認可,並就此吹響進攻號角。當然,更讓人期待的是,暢遊正在深度挖掘手中握有的大量優質IP,準備形成跨平臺的正面效應。

呼之欲出的“大文娛”戰略

“利用矩陣整合優勢,將遊戲與娛樂充分打通,發揮IP最大的價值,幾乎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渴望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在他看來,與騰訊非常相像的是,搜狐也具有這種跨平臺的整合能力,搜狐看似沒有自己的現象級產品,但實際上基於“大文娛”為核心,新聞、視頻、娛樂等都在積極向這個中心靠攏,搜狐的基因正是在這一領域,也具有先天優勢,因此,搜狐雖然從未對外宣佈過“大文娛”戰略,但早已存在基因裡而不可或缺。

搜狐的“文娛”基因體現在方方面面,案例不勝枚舉。張朝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搜狐視頻將會製作《天龍八部》的網劇,這也是借助這一爆款IP繼續出牌的做法,搜狐早已經提前構思、規劃,如何將遊戲與自製劇巧妙銜接。

實際上,搜狐手裡也並非只有《天龍八部》一張好牌,還儲備了《鹿鼎記》、《雪山飛狐》等大量金庸小說IP,以及其他爆款IP的遊戲、視頻開發權。在此之前,“屌絲男士”、“煎餅俠”的形象,都已出現在了暢遊的遊戲之中。

當然,能夠實現遊戲的後續開發,形成“大IP模式”,主要得益於搜狐視頻的多年功底,尤其在網劇方面極強的製作能力。自從2014年打造的“中國首部網路長劇”《匆匆那年》一炮而紅,開啟了中國“自製元年”以來,搜狐視頻始終堅持打造第一精品自製平臺。

即使目前視頻行業戰火不斷,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等廝殺不斷,搜狐視頻的劇本創作、製作水準依然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張朝陽宣佈,“在2017年之後不再角逐‘傻大劇’,將重點轉向發展已經成熟、口碑良好的自製劇體系。”

根據此前規劃,僅2017年,搜狐自製劇近20部,其中包括《無心法師》、《法醫秦明》、《刺客列傳》等等已經形成口碑的網劇第二季。這也讓搜狐視頻盈利路徑變得非常清晰:通過製作成本較低的自製劇,吸引大量付費會員,從而改變視頻營收結構,轉為“廣告費+會員費”模式。

作為“大文娛”戰略另外的重要支撐,搜狐的媒體平臺也蓄勢待發。QuestMobile資料顯示,搜狐移動端轉型的旗幟產品——搜狐新聞用戶端,今年上半年連續3個月在安卓端的新安裝量超過1000萬,3月新增用戶獲取量甚至高於騰訊新聞、今日頭條,位居榜首。

眾所周知,網易的新聞以態度著稱,而新浪的新聞以嚴肅聞名。而搜狐新聞,雖然沒有那樣棱角分明的口號,卻是業界看起來最不沉重,最為用戶所追捧的輕鬆娛樂代名詞。針對門戶時代遠去,幾大公司都已經走向不同道路,搜狐也圍繞自己的“文娛”基因進行了媒體業務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為了讓自己的新聞內容更加適應移動端,搜狐新聞用戶端推進“機器智慧推薦”革新,嵌入社交功能“狐友”,作為新聞資訊剛需之外的延伸,讓用戶獲得更豐富的智慧的移動社交體驗。

下半場的節奏

張朝陽認為,互聯網下半場大幕已經開啟,而其中的大勢有兩個:一是機器智慧,一是社交網路。機器智慧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資料等。比如廣告的識別,使用者分析,影像識別,都隨著技術的發展,能快速實現。這將導致對諮詢的提供、廣告的匹配進入新的境界。具體體現到搜狐身上,一是搜狐新聞用戶端的智慧,二是搜狗的智慧搜索。

在他看來,社交網路是互聯網的本質,最能反應互聯網的特點。隨著機器智慧的發展,未來社交網路可能跟視頻更結合。高通量社交網路和即時社交肯定會隨著產品技術的遞進式創新而改變。因此,除了打通遊戲與娛樂,進行網路自製劇、遊戲周邊等後續IP開發。搜狐視頻平臺的自媒體內容,已經全面嵌入了搜狐新聞用戶端。同時,千帆直播、狐狸金服這些新興業務,正在無縫接入到搜狐的產品體系中。

根據艾瑞mUserTracker的資料,2017年4月,搜狐移動端整體資產MAU僅次於百度、騰訊、阿裡巴巴,位居第四,月獨立使用設備數超過5.6億台。這足以說明,搜狐旗下的產品正在移動端完成矩陣佈局,而搜狐藏在水下多時的棱角,也將隨著航空母艦的浮出水面而鋒芒畢露。

“中國互聯網幾乎是由搜狐開始的,在下半場開始的時候,搜狐將重新回到舞臺中心,實現我們的理想。”2016年底的搜狐World大會上,張朝陽的演講讓人記憶猶新,這也吹響了搜狐集團軍總攻的號角。時間剛剛過去半年,搜狐旗下的四大主營業務已經全面開花,圍繞“大文娛”的矩形戰略佈局已經逐漸完成。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這位中國互聯網的開創者,正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準確節奏,走向舞臺中央。

文/熊出墨請注意

qq 1476260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