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草薙素子也無法拯救的世界,就交給女子高中生吧

作者:白麟

上週六, 神山健治時隔五年的動畫新作《午睡公主 ~無人知曉的我的故事~》(以下簡稱《午睡公主》)上映。 這個硬派科幻監督, 他的新作卻以流行的日常與幻想為題, 作品主角也只是平凡的女高中生。

代表作《攻殼機動隊》、《精靈守護人》、《東之伊甸》, 一直關注現實社會, 以硬派科幻、深度思考為特點的神山健治,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他是否要放棄自己一直以來的風格?最近神山健治接受了日本新聞網站GIGAZINE、藝術雜誌Kettle的採訪, 向大家說明了自己心態轉變, 以及創作這部日常電影的原因。

午睡公主

《午睡公主》的舞臺是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會的日本。 主人公森川心音是經常白天睡懶覺, 比一般人稍微積極一點的女高中生。 某天, 沉默寡言一直改造機車的父親被員警逮捕, 相信父親清白並前往東京的她, 同時也在夢世界裡冒險, 現實與夢境交錯的旅途中,

心音身上謎團逐漸被揭開……

1. 為何轉做日常幻想片

——神山監督之前的主角都是那種“沒有人拜託, 就自顧自地拯救世界的男人”, 這次的《午睡公主》怎麼就突然偏離這個路線了呢?

神山健治(以下簡稱神山):不不, 也不是這樣(笑)。 只是我處於經常接別人的企劃、或是被人委託的位置而已。

然後決定做什麼作品的時候, 總會有一個基礎概念。 一直以來我都以世間的疑問與憤怒為題。 “為什麼全世界所有人都在反對, 還會有海灣戰爭”, 往小了說還有“為什麼會通過這種法案?”, 更細枝末節的話還有“為什麼要這麼扔垃圾?”。

然後由此找到線索, 製作作品。 然後因為想要在故事裡解決這些社會的不滿, 於是總會發展成“拯救世界”的故事。 電影導演也是一種服務業。 總會想要讓企劃提出者高興, 看片觀眾舒心……結果每次世界都被拯救了。

神山健治代表作《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

——神山監督作品的主題經常是“説明懷才不遇的年輕人”, 在他們背後推一把。 《攻殼機動隊STAND ALONE COMPLEX》(2002年, 以下簡稱《攻殼機動隊》)裡的笑面男, 《東之伊甸》裡的瀧澤朗都是這樣呢。

神山:《攻殼機動隊》的時候, 做作品的自己與故事主題之間完全沒有偏差。 但在做第二部東之伊甸的劇場版(2010年)的時候, 第一次感覺到了錯位, 雖然想要回應觀眾, 表現他們追求的世界, 但最終沒有成功。 川上量生(Niconico母公司,

多玩國董事長)說“最終回前, 我一直都在期待, 想要看看會展示給我怎樣的希望。 但最終回卻把這個希望打碎了”。 他的說法, 我不覺得是批判而是確實說中了。

以前我在《東之伊甸》宣佈“與這個國家的氣氛戰鬥”, 這個對立的形式是社會 VS 個人。 但現在所有人都在自稱正義,等待攻擊別人的機會。各種觀點對立,大家的內心都十分疲憊,誰是弱者,誰是強者都分不清,變成了“英雄”無法存在的世界。這也成了我煩惱自己作品風格的原因。

——雖然是理想的世界觀,但當時的神山監督卻感覺不到真實感。

神山:莫名覺得自己在說謊……不,因為這是故事,本來就可以說謊。但還是無法對自己說謊,沒法說服自己,這就是我感覺到的“錯位”。到底是繼續提升技巧,把謊說得更好,還是變成更加直率的製作者……時間更多的話,我說不定能咀嚼出更好的答案。就算沒有地震這回事,那時的我也已經很累了。雖然作品數量少,但那7年裡我一直都沒有休息,一直做著別人委託的作品,或許我也在尋求著這種安寧與治癒。

——震災成了契機呢。

神山:心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後,我和師傅押井守來到災區放電影,雖然當地觀眾說“能帶著電影來這種什麼東西都沒有的災區,真是太感謝了”。但放電影的途中還是想著“我真的做了值得讓人付錢、能讓人感謝的電影嗎”,感到坐立難安。

那場地震前,雖然現在的年輕人或許不怎麼感覺得到,但我覺得“能出生在日本的人算是相當幸運”。不過震災後經濟景氣日趨惡化,然後高齡化問題、社會階層分化也越來越明顯、原來那種“永遠不變的日常”反而成了難以尋求的幻想。這個時代滿足日常幻想需求的作品應該會受歡迎。

正巧日本電視臺的奧田誠志提出了乾脆完全原創,做“想給自己女兒看的電影如何?”的建議。於是我突然發覺“原來可以這麼做動畫”,於是如釋重負,接下來就去著手這個不拯救世界,而是格局不大,以個人的思念為主的故事了。也可以說是放下了肩上的擔子(笑),時代如此艱難,動畫主題也這樣的話就太沉重了。

2. 新的創作理由

森川心音,現實形態與夢中形態

——《午睡公主》以女高中生森川心音為主角,你這次想要為女高中生們加油麼?

神山:雖然剛剛一直說什麼經濟不景氣、未來灰暗的事。但現在的女高中生說不定比我想像的要開心得多。我自以為“好可憐”的人,說不定比我開心。於是我就改變想法,去思考“是不是也有你們察覺不到,只有我這些大叔才注意到的事情?”。不是去“拯救這些年輕人”,而是自己也要被救贖,從新的視角支援那些年輕人,這種報恩的感情也包含其中。

——這種變化,對進入五十歲的神山監督的精神狀態也有影響?

神山:我覺得動畫監督,40歲到50 歲之間有一道牆。和我同一年代出生的動畫監督,這幾年少了不少,現在還在拍動畫的我算是很幸運了吧。然後同時,50歲做動畫,需要一定程度的隨波逐流。

——聽其自然,不過多干涉?

神山:我內心的師傅押井守監督曾經說過“管他這麼多,我就照我自己想的拍”,不過我覺得還是要看人吧。但就算是這樣的押井監督,最近也說“其實沒有比我更迎合周圍死宅的監督了”,人總是會變的嘛(笑)。

押井守作品《空中殺手》

——押井監督在拍《空中殺手》(2008)時也說過,“與女兒相見對作品影響巨大”。當時的押井監督年齡在50歲後半,動畫作品和動畫監督的家族構成、年齡意外地很有聯繫麼?

神山:除了電影的主題,自己製作作品也需要有一個主題,兩者沒法完全無關。就算明白拍動畫是為別人服務,但也需要做東西的主題。不如說,如果有人只把動畫監督當做謀生手段,這種人反而是罕見的天才。庵野秀明也有失去創作理由的時期,當時他被宮崎駿拉著跑到災區,發現“這個國家還有不應捨棄的大人啊”,就去做了《新·哥斯拉》。不過那時我還是沒有找到希望,雖然也找上了我,但沒起太大作用吧。

——也就是說找到為何做東西的理由是如此困難。

神山:就算有想做的企劃,但還是會有與自己的感受不合的情況。不管是什麼監督,都會有製作和自己感受不相配的東西的時候……這麼想著,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改變(笑)。

3. 不改的創作主題

比常人稍微積極一些的少女

——《午睡公主》又是如何?

神山:還在摸索中吧。雖然一開始半信半疑,但在寫著不存在的愉快女高中生的過程中 ,我也得到了一些力量。果然自己不開心,也就沒法讓別人開心。

——這次的《午睡公主》也不只是純粹幻想片,也融合了“人工智慧”、“自動駕駛”、“VR”等技術要素。

神山:刻畫個人的時候,那個角色依然要放到一個時代,然後被時代影響。就算這次是近未來幻想片,但描繪時代這一任務依然沒有改變。作家就算改變風格,也不會改變主題。雖然不想要做成太沉重的作品,但我的一直也在想“做和現在社會上的最大問題沒有關聯的故事,真的有意義嗎?”。

現實世界的VR與夢中的變形機器人

之前一直都是從整體設定開始,延伸到具體個人。這一回反了過來,從個人出發,甚至可以說只談個人就夠了。就如同《麥田的守望者》一樣,我想要描繪自己的“麥田”。本次承接《東之伊甸》,再次挑戰“代與代之間的問題”,然後還想加入幻想要素。思考如何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時,克拉克三定律之一“我們無法區分足夠先進的技術與魔法”這條啟發了我,“那就把一直以來的科幻要素替換成魔法不就行了”。雖然一直都在做科幻作品,但對我來說,科幻並不是必要要素。

——就算這麼說,《午睡公主》也還是涉及了社會構造、成人世界的各種緣由。這些神山作品的精華還是被嵌入了作品裡面呢。

神山:周圍的人說沒有這些的話,就沒有讓我拍的必要了,我也很感謝他們能這麼想。震災後我感覺到的閉塞感,某種程度上是新技術進化,讓本來就有的諸多問題惡化的結果。但技術或許也能成為解決之道。我現在做的這部作品,不想用“現實太複雜了”這種話敷衍過去,而是至少提出“希望世界能夠變成這樣”的建議。所以這回的主題果然還是與“義賊”息息相關。我希望能夠描繪“在這個英雄無存的時代,使用新技術發現希望的英雄”。

——《午睡公主》的作畫監督是佐佐木敦子,果然女性的作畫會不一樣嗎?

神山:是否需要女性作畫,這事還是要看人。說到佐佐木敦子,能發揮她的經驗與特長,不必強迫別的男性畫手去描繪女性角色特質這點很好。

——其他還有黃瀨和哉、安藤雅司、井上俊之、西尾鐵也,相當厲害的作畫陣容呢。為什麼沒有採用3D CG呢?

神山:這是分析需求與製作狀況的結果,這回使用人工作畫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次也在嘗試進行全數字作畫(從原畫到動畫階段全部都用數位屏作畫),希望能夠多少探索一下3D CG與手工作畫結合的方法。這也是與年齡相關吧,現在我也從製作人的角度思考著改變不斷固化的動畫業界的辦法,比如說導入外部資金之類。

——製作《午睡公主》,讓你更有幹勁了嗎?

神山:有了。像是找到一條新路,有看到未來光明的感覺。

——那麼大家就面向未來,欣賞這回的《午睡公主》吧。今天謝謝你了。

愈加嚴苛的社會現狀,反而讓神山健治的創作路線從嚴肅的社會問題與反思,轉換到了聚焦于個人的少女幻想。促成他轉變的理由,或許和近些年來“日常治癒系”動畫受歡迎的原因一致也不一定。依然在堅持自己的神山監督,他心目中的“幻想”、“治癒”到底是怎樣的呢?已經在日本正式上映的《午睡公主》裡面,也許就放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大家對監督的轉變歷程有看法,或者對電影有興趣,歡迎踴躍留言。本次先說到這裡,各位下次再見~

但現在所有人都在自稱正義,等待攻擊別人的機會。各種觀點對立,大家的內心都十分疲憊,誰是弱者,誰是強者都分不清,變成了“英雄”無法存在的世界。這也成了我煩惱自己作品風格的原因。

——雖然是理想的世界觀,但當時的神山監督卻感覺不到真實感。

神山:莫名覺得自己在說謊……不,因為這是故事,本來就可以說謊。但還是無法對自己說謊,沒法說服自己,這就是我感覺到的“錯位”。到底是繼續提升技巧,把謊說得更好,還是變成更加直率的製作者……時間更多的話,我說不定能咀嚼出更好的答案。就算沒有地震這回事,那時的我也已經很累了。雖然作品數量少,但那7年裡我一直都沒有休息,一直做著別人委託的作品,或許我也在尋求著這種安寧與治癒。

——震災成了契機呢。

神山:心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後,我和師傅押井守來到災區放電影,雖然當地觀眾說“能帶著電影來這種什麼東西都沒有的災區,真是太感謝了”。但放電影的途中還是想著“我真的做了值得讓人付錢、能讓人感謝的電影嗎”,感到坐立難安。

那場地震前,雖然現在的年輕人或許不怎麼感覺得到,但我覺得“能出生在日本的人算是相當幸運”。不過震災後經濟景氣日趨惡化,然後高齡化問題、社會階層分化也越來越明顯、原來那種“永遠不變的日常”反而成了難以尋求的幻想。這個時代滿足日常幻想需求的作品應該會受歡迎。

正巧日本電視臺的奧田誠志提出了乾脆完全原創,做“想給自己女兒看的電影如何?”的建議。於是我突然發覺“原來可以這麼做動畫”,於是如釋重負,接下來就去著手這個不拯救世界,而是格局不大,以個人的思念為主的故事了。也可以說是放下了肩上的擔子(笑),時代如此艱難,動畫主題也這樣的話就太沉重了。

2. 新的創作理由

森川心音,現實形態與夢中形態

——《午睡公主》以女高中生森川心音為主角,你這次想要為女高中生們加油麼?

神山:雖然剛剛一直說什麼經濟不景氣、未來灰暗的事。但現在的女高中生說不定比我想像的要開心得多。我自以為“好可憐”的人,說不定比我開心。於是我就改變想法,去思考“是不是也有你們察覺不到,只有我這些大叔才注意到的事情?”。不是去“拯救這些年輕人”,而是自己也要被救贖,從新的視角支援那些年輕人,這種報恩的感情也包含其中。

——這種變化,對進入五十歲的神山監督的精神狀態也有影響?

神山:我覺得動畫監督,40歲到50 歲之間有一道牆。和我同一年代出生的動畫監督,這幾年少了不少,現在還在拍動畫的我算是很幸運了吧。然後同時,50歲做動畫,需要一定程度的隨波逐流。

——聽其自然,不過多干涉?

神山:我內心的師傅押井守監督曾經說過“管他這麼多,我就照我自己想的拍”,不過我覺得還是要看人吧。但就算是這樣的押井監督,最近也說“其實沒有比我更迎合周圍死宅的監督了”,人總是會變的嘛(笑)。

押井守作品《空中殺手》

——押井監督在拍《空中殺手》(2008)時也說過,“與女兒相見對作品影響巨大”。當時的押井監督年齡在50歲後半,動畫作品和動畫監督的家族構成、年齡意外地很有聯繫麼?

神山:除了電影的主題,自己製作作品也需要有一個主題,兩者沒法完全無關。就算明白拍動畫是為別人服務,但也需要做東西的主題。不如說,如果有人只把動畫監督當做謀生手段,這種人反而是罕見的天才。庵野秀明也有失去創作理由的時期,當時他被宮崎駿拉著跑到災區,發現“這個國家還有不應捨棄的大人啊”,就去做了《新·哥斯拉》。不過那時我還是沒有找到希望,雖然也找上了我,但沒起太大作用吧。

——也就是說找到為何做東西的理由是如此困難。

神山:就算有想做的企劃,但還是會有與自己的感受不合的情況。不管是什麼監督,都會有製作和自己感受不相配的東西的時候……這麼想著,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出改變(笑)。

3. 不改的創作主題

比常人稍微積極一些的少女

——《午睡公主》又是如何?

神山:還在摸索中吧。雖然一開始半信半疑,但在寫著不存在的愉快女高中生的過程中 ,我也得到了一些力量。果然自己不開心,也就沒法讓別人開心。

——這次的《午睡公主》也不只是純粹幻想片,也融合了“人工智慧”、“自動駕駛”、“VR”等技術要素。

神山:刻畫個人的時候,那個角色依然要放到一個時代,然後被時代影響。就算這次是近未來幻想片,但描繪時代這一任務依然沒有改變。作家就算改變風格,也不會改變主題。雖然不想要做成太沉重的作品,但我的一直也在想“做和現在社會上的最大問題沒有關聯的故事,真的有意義嗎?”。

現實世界的VR與夢中的變形機器人

之前一直都是從整體設定開始,延伸到具體個人。這一回反了過來,從個人出發,甚至可以說只談個人就夠了。就如同《麥田的守望者》一樣,我想要描繪自己的“麥田”。本次承接《東之伊甸》,再次挑戰“代與代之間的問題”,然後還想加入幻想要素。思考如何把這些東西整合起來時,克拉克三定律之一“我們無法區分足夠先進的技術與魔法”這條啟發了我,“那就把一直以來的科幻要素替換成魔法不就行了”。雖然一直都在做科幻作品,但對我來說,科幻並不是必要要素。

——就算這麼說,《午睡公主》也還是涉及了社會構造、成人世界的各種緣由。這些神山作品的精華還是被嵌入了作品裡面呢。

神山:周圍的人說沒有這些的話,就沒有讓我拍的必要了,我也很感謝他們能這麼想。震災後我感覺到的閉塞感,某種程度上是新技術進化,讓本來就有的諸多問題惡化的結果。但技術或許也能成為解決之道。我現在做的這部作品,不想用“現實太複雜了”這種話敷衍過去,而是至少提出“希望世界能夠變成這樣”的建議。所以這回的主題果然還是與“義賊”息息相關。我希望能夠描繪“在這個英雄無存的時代,使用新技術發現希望的英雄”。

——《午睡公主》的作畫監督是佐佐木敦子,果然女性的作畫會不一樣嗎?

神山:是否需要女性作畫,這事還是要看人。說到佐佐木敦子,能發揮她的經驗與特長,不必強迫別的男性畫手去描繪女性角色特質這點很好。

——其他還有黃瀨和哉、安藤雅司、井上俊之、西尾鐵也,相當厲害的作畫陣容呢。為什麼沒有採用3D CG呢?

神山:這是分析需求與製作狀況的結果,這回使用人工作畫是最好的選擇。但這次也在嘗試進行全數字作畫(從原畫到動畫階段全部都用數位屏作畫),希望能夠多少探索一下3D CG與手工作畫結合的方法。這也是與年齡相關吧,現在我也從製作人的角度思考著改變不斷固化的動畫業界的辦法,比如說導入外部資金之類。

——製作《午睡公主》,讓你更有幹勁了嗎?

神山:有了。像是找到一條新路,有看到未來光明的感覺。

——那麼大家就面向未來,欣賞這回的《午睡公主》吧。今天謝謝你了。

愈加嚴苛的社會現狀,反而讓神山健治的創作路線從嚴肅的社會問題與反思,轉換到了聚焦于個人的少女幻想。促成他轉變的理由,或許和近些年來“日常治癒系”動畫受歡迎的原因一致也不一定。依然在堅持自己的神山監督,他心目中的“幻想”、“治癒”到底是怎樣的呢?已經在日本正式上映的《午睡公主》裡面,也許就放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大家對監督的轉變歷程有看法,或者對電影有興趣,歡迎踴躍留言。本次先說到這裡,各位下次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