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臨夏東鄉:窮村變成“枸杞村” 映紅農民“致富路”

說到張家村許多人也許不知道, 但提到東鄉在外靠種植枸杞發家致富的村莊, 大多數人就會立刻想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

【在諾木洪農場種植的紅枸杞】

張家村是東鄉縣東原鄉山區村, 265戶人家分散居住在一條山溝裡, 與東鄉其他眾多山村自然條件類同。 但與眾不同的是, 這個村百分之八十的群眾都在異地種植枸杞, 併發了“枸杞財”, 這就是它獨特的一面。 而張家村當中僅有21戶人家的張家社, 應該算是這個村的佼佼者, 是發枸杞財的“領跑者”。 幾年下來, 這個社的百姓已在青海諾木洪農場、酒泉花海等地種植枸杞達1000畝, 僅在2016年純收入就達500萬元, 是個名副其實、首屈一指的枸杞致富“明星”村。

【張家村群眾種植的紅枸杞】

一批批抓住商機、搶先嘗到枸杞甜頭的東鄉人脫穎而出。 張家村農民馬有奴家裡人多地少, 以前生活特別困難, 種一畝玉米收入1000元左右, 僅僅能維持溫飽。 無奈之下, 他就到外面打工賺錢。 2010年, 在河西等地做皮毛生意時, 發現種枸杞能賺錢, 抱著闖一闖的心態, 當年試種40畝, 當年收入12萬元。 初償“甜頭”的他, 一發不可收拾, 與枸杞結下了情緣, 用多年積累的資金擴大種植面, 增加收入。

“目前, 我在青海格爾木農場二連, 種植枸杞160畝, 一年下來, 能掙80萬元左右。 現在我在格爾木有樓房、有汽車, 孩子們也在那裡上學, 可以說是枸杞給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 ”馬有奴自豪地說。

【瑪瑙般的黑枸杞】

近年來, 東原鄉按照“黑(黑枸杞)紅(紅枸杞)白(羊、洋芋)+餐飲+勞務+培訓”產業精准脫貧思路,

在發揮特色產業的同時, 積極引導組織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收。 “據統計, 目前, 全鄉已有640多戶在青海諾木洪、玉門等地種植枸杞, 種植面積達3500多畝。 目前, 種植枸杞增收致富已成為我鄉獨具特色的發展新路子。 ”東原鄉鄉長陳元輝說。

【東鄉縣務工人員在農場採摘枸杞】

【東鄉族婦女精選枸杞】

牽線搭橋共致富。 在這裡, 傳幫帶的作用發揮的淋漓盡致, 鄰里相互幫忙, 親戚朋友彼此介紹, 前富者帶動後富者, 這已成為張家村人種枸杞致富的傳統模式, 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枸杞大軍當中, 張家村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本村特色的扶貧產業發展新路子。馬尕西木說:“我從2014年開始,在諾木洪農場流轉土地80畝,當時資金短缺,貸款80萬元,經過三年的打拼,現在貸款已經全部還完了,今年開始我的枸杞地可以賺錢了。”“我是2013年,經村裡人介紹在上面種植枸杞,種了20畝,一年下來也能掙8萬多,感覺生活有希望,致富有出路。”馬熱給布接過話說。

【晾曬枸杞的東鄉青年】

因地制宜育苗,多輪驅動增收。“枸杞耐高溫、沙地,喜乾旱、且晝夜溫差要大,我們這裡不適宜種枸杞。但我們的山地多,這就是優勢,我們在這裡培育枸杞苗。苗成功後直接運往諾木洪農場等地,一株枸杞苗能買5元左右,這樣既降低了成本,也給村裡剩餘勞動力帶來了財富。目前,我們村育苗已達100畝。”張家村支部書記馮有蘇說。

【規整枸杞田 來年大豐收】

近年來,東鄉縣始終堅持“掙枸杞錢、發餐飲財、興兩羊(洋)業、走勞務路、幫貧困戶”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經濟林果業的栽植、嫁接等技術的培訓力度,發揮東鄉群眾能吃苦敢創業的特長。致力於發展枸杞產業,先後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老闆到青海諾木洪、酒泉花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並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積極動員有能力的農戶在外承包種植黑枸杞、紅枸杞。同時利用枸杞喜高溫、耐旱的特性,引導群眾在乾旱山區開展枸杞育苗種植,使一部分群眾走上了適合自己發家致富的新路子。

【長勢喜人的紅黑枸杞】

張家村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本村特色的扶貧產業發展新路子。馬尕西木說:“我從2014年開始,在諾木洪農場流轉土地80畝,當時資金短缺,貸款80萬元,經過三年的打拼,現在貸款已經全部還完了,今年開始我的枸杞地可以賺錢了。”“我是2013年,經村裡人介紹在上面種植枸杞,種了20畝,一年下來也能掙8萬多,感覺生活有希望,致富有出路。”馬熱給布接過話說。

【晾曬枸杞的東鄉青年】

因地制宜育苗,多輪驅動增收。“枸杞耐高溫、沙地,喜乾旱、且晝夜溫差要大,我們這裡不適宜種枸杞。但我們的山地多,這就是優勢,我們在這裡培育枸杞苗。苗成功後直接運往諾木洪農場等地,一株枸杞苗能買5元左右,這樣既降低了成本,也給村裡剩餘勞動力帶來了財富。目前,我們村育苗已達100畝。”張家村支部書記馮有蘇說。

【規整枸杞田 來年大豐收】

近年來,東鄉縣始終堅持“掙枸杞錢、發餐飲財、興兩羊(洋)業、走勞務路、幫貧困戶”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經濟林果業的栽植、嫁接等技術的培訓力度,發揮東鄉群眾能吃苦敢創業的特長。致力於發展枸杞產業,先後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老闆到青海諾木洪、酒泉花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並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積極動員有能力的農戶在外承包種植黑枸杞、紅枸杞。同時利用枸杞喜高溫、耐旱的特性,引導群眾在乾旱山區開展枸杞育苗種植,使一部分群眾走上了適合自己發家致富的新路子。

【長勢喜人的紅黑枸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