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慧農業”成為未來農業代名詞

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慧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 智慧農業漸行漸近, 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還滲透到服務監管的各個環節。 今天的《開春話改革:供給側 農業策》關注“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 就是將物聯網等新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 運用感測器和軟體, 實現農業生產的視覺化遠端診斷、遠端控制、災變預警等智慧管理。

在即墨農業高新區資訊中心, 科技推廣部的技術團隊正在分析最近農場大棚裡的技術資料。 園區的大棚都在5公里之外, 監控地裡的環境參數, 全靠著溫度、土壤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採集感測器。

畫出3個月的資料變化, 不用一分鐘。

資訊分析可以遠端進行, 大棚內的環境控制, 也通過物聯網技術遙控。 收到手機的提醒, 種番茄的牟學民在家裡動動手指頭, 大棚就會自動捲簾。

即墨市移風店鎮溝西村村民牟學民說:“不用到現場去, 在家用手機一點, 就可以放風, 施肥, 澆灌, 這樣使起來很方便。 ”

智慧農業, 正在成為未來農業的代名詞。 從全球看, 美國的農業航空應用技術較為成熟, 法國農業資訊資料庫十分完備, 德國2015年在農業技術方面投入54億歐元, 一些軟體供應商在2016年的漢諾威展會上還推出了“數字農業”解決方案。

山東智慧農業研究院院長、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顧衛東說:“智慧農業就是說在生產領域精准精細,

在經營領域, 怎麼樣高度的定制農業;第三個方面就是資訊服務領域, 全方位的產生了動態的即時的資訊。 從這三個方面來提升, 最後實現我們的精准、精緻、高效和我們的綠色。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