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租賃便是租賃,請別披上共用的包裝

2012年滴滴等網約車開始投放使用, 受到很多人的青睞與追捧, 就此打著共用旗號的互聯網產品便層出不窮, 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等等, 這類互聯網共用產品在筆者看來屬於偽共用, 是互聯網企業的一場融資遊戲。

我們在百度搜索得出的共用經濟的概念為:

共用經濟, 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 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 有的也說共用經濟是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 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 共同獲得經濟紅利。 此種共用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從共用經濟這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共用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整合線下的閒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資源, 也就是閒置下來的資源進行再次運用。

而我們看看閒置所謂的共用產品,

好比共用單車, 基本是因使用而製造, 完全沒有閒置概念存在, 只不過是披著共用包裝的互聯網租賃產品, 我們可假設一下, 是不是一件物品被很多人用, 並且能通過互聯網實現一些步驟, 便為共用產品, 那麼我們身邊豈不是早就有很多共用系列產品了。

交通方面:火車、飛機、高鐵(都可以通過網上訂票)

飲食方面:各大餐廳、甚至街邊攤(都能實現線上支付, 且有配送服務)

房屋方面:各式出租屋、宿舍(網上投遞房源, 讓更多人知道, 且被很多人住過)

穿衣方面:各大淘寶、旗艦店(網上下單, 還包配送, 很多人都購買使用過)

所以說來筆者所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共用產品嗎?

租賃便是租賃, 別披著著共用的包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