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8年後的“老友記”,來看李克強的“朋友圈”

中澳總理將第五次“如約而見”。

2017年出訪的第一站,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地理座標選擇在澳大利亞——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對於此訪安排, 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此前透露的資訊或可管窺一二:李克強將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雙方將舉行第五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從“時間坐標系”來看, 今年是中澳建交45周年, 亦是自2006年之後, 中國總理時隔11年首度到訪澳大利亞。 與此同時, 自2013年兩國確立總理年度定期會晤機制以來, 雙方總理將第五次“如約而見”。

國是直通車儲倩 製圖

以“合作坐標系”來看, 兩國在經貿、政治、人文、產能、能源等方面交流合作廣泛深厚, 特別是在進一步推動兩國經貿合作由“礦業繁榮”邁向“自貿繁榮”、加快各自發展戰略對接等背景下, 李克強此訪, 無疑會將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提升至新的高度。

他鄉遇故知:李克強在澳將上演“老友記”

此訪澳大利亞, 是李克強自2009年以來第二次澳大利亞之行。

2009年10月29日, 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

值得注意的是, 李克強彼時訪澳期間, 還會見了澳大利亞時任反對黨自由党領袖, 也正是現任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

6年後, 2015年9月15日, 特恩布林在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首選舉中獲勝, 就任澳大利亞總理。 當日,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致電特恩布林, 祝賀他就任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總理。

李克強在賀電中表示, “當前中澳關係站在新的起點上。 你重視發展對華關係, 積極支持中澳合作, 我表示高度讚賞”。

接下來的時光, 中澳總理曾多次會面, 其中不乏兩人間的“私人互動”。

在2015年11月,

在馬來西亞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的李克強, 利用兩場會議召開的間隙, 同特恩布林舉行中澳總理年度定期會晤。

而在會晤結束時, 李克強與特恩布林還相互贈送了禮物。 細察之下可發現, 兩國總理準備的禮物各有獨特“寓意”。

特恩布林向李克強贈送了一個3D列印的鈦合金紀念品。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特恩布林向李克強贈送了一個3D列印的鈦合金紀念品, 上面鏤空雕刻著龍和袋鼠圖案。 他解釋說, “這象徵著中澳之間的友誼”。

李克強向屬馬的特恩布林回贈一幅蘇繡駿馬圖。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李克強則向屬馬的特恩布林回贈一幅蘇繡駿馬圖, 寓意“兩國關係一馬平川”。

今次訪問, 兩國總理是否還會上演互動場景, 值得期待。

中澳總理“約會”, 都談些啥?

2013年4月9日, 是中澳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時刻。 那一天, 李克強在北京與澳大利亞時任總理吉拉德舉行會談, 正式啟動兩國總理年度定期會晤機制。

那一次, 雙方談及了要加強金融貨幣合作, 開展多種形式的礦業、農牧業合作, 加強鐵路、港口、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互利合作, 以及人文交流合作。 兩國總理還見證了可再生能源、融資、禁毒、發展援助等領域的合作檔簽字儀式, 可謂“碩果累累”。

對於兩國建立總理年度定期會晤機制,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看來, 此舉是對中澳關係的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更具“牽引之力”。

阮宗澤給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舉例稱,兩國總理會晤期間,雙方還帶著大批政府高官,“大家可將合作領域確定的事直接‘拍板’,而對一些存在分歧的問題,雙方亦可進行坦率表達,少走彎路”。

這樣的會晤機制,務實而高效。

第四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前,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特恩布林訪華。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到了2016年4月,已經履新澳大利亞總理近半年的特恩布林應李克強邀請正式訪華,雙方舉行了第四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是次會晤的一個重要背景,則是2015年底兩國成功簽署並實施了中澳自貿協定,為中澳合作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特恩布林也成為了兩國簽署並實施自貿協定後,首位訪華的澳總理。

而廣受媒體關注的是,在特恩布林訪華同期,有一個超過1000人的澳大利亞經貿代表團訪華。這是人口僅約2400萬的澳大利亞派出的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經貿代表團。

千人經貿團訪華,無疑是看中了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帶來的巨大合作機遇。

中國的“世界合夥人”

2014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坎培拉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阿博特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決定將中澳關係提升為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宣佈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半年多之後,兩國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底,該協定正式生效。

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國繼續保持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地位。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澳對華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395.5億澳元(約7421億元人民幣),占當年澳對外貨物貿易總量比重達27.4%,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中澳兩國旅遊雙向交流規模接近200萬人次。目前,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消費最高、增長最快、價值最大的國際旅遊客源市場。

此外,中國還是澳大利亞第一大海外留學生來源國,澳大利亞也穩居中國第二大海外留學目的地……

有專家指出,這一系列靚麗成績單背後,是兩國蓬勃發展的政經、人文交流,是捍衛全球化、優化全球治理格局的民心所向,更展現出中國有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達成高品質的自貿協定,實現雙贏。

阮宗澤說,在當今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如此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兩國自貿協定的簽署,是對中澳關係的強化和補充。特別是作為一個以資源出口型的經濟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滑、澳大利亞經濟遭遇“寒流”的背景下,中國這些年大量進口澳的資源,形成對澳經濟強有力的支撐。

據阮宗澤的預測,此次李克強訪澳期間,一個重要選項就是強化雙方經貿合作領域,包括電子常務,產能合作,農牧業等多個方面,加快從“礦業繁榮”邁向更趨多元、更可持續的合作格局。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有自己發展多元化的目標,這個角度與中國形成了重要的默契。”阮宗澤所指向的,正是中方“一帶一路”倡議與澳方“北部大開發”計畫、中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澳方“國家創新與科學議程”的“雙對接”。

對於這樣的構想,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在受訪時指出,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澳大利亞的北部大開發計畫在戰略上高度互補,兩國經貿投資合作前景廣闊。澳大利亞企業在項目融資、專案管理、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擁有專長,願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編輯:宮雨霏

此舉是對中澳關係的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更具“牽引之力”。

阮宗澤給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舉例稱,兩國總理會晤期間,雙方還帶著大批政府高官,“大家可將合作領域確定的事直接‘拍板’,而對一些存在分歧的問題,雙方亦可進行坦率表達,少走彎路”。

這樣的會晤機制,務實而高效。

第四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前,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特恩布林訪華。中新社記者 盛佳鵬 攝

到了2016年4月,已經履新澳大利亞總理近半年的特恩布林應李克強邀請正式訪華,雙方舉行了第四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是次會晤的一個重要背景,則是2015年底兩國成功簽署並實施了中澳自貿協定,為中澳合作注入新的強勁動力。特恩布林也成為了兩國簽署並實施自貿協定後,首位訪華的澳總理。

而廣受媒體關注的是,在特恩布林訪華同期,有一個超過1000人的澳大利亞經貿代表團訪華。這是人口僅約2400萬的澳大利亞派出的該國史上最大規模經貿代表團。

千人經貿團訪華,無疑是看中了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帶來的巨大合作機遇。

中國的“世界合夥人”

2014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坎培拉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阿博特舉行會談,兩國領導人決定將中澳關係提升為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宣佈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半年多之後,兩國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自由貿易協定》。2015年底,該協定正式生效。

據中國商務部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月,中國繼續保持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地位。澳大利亞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澳對華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1395.5億澳元(約7421億元人民幣),占當年澳對外貨物貿易總量比重達27.4%,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中澳兩國旅遊雙向交流規模接近200萬人次。目前,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消費最高、增長最快、價值最大的國際旅遊客源市場。

此外,中國還是澳大利亞第一大海外留學生來源國,澳大利亞也穩居中國第二大海外留學目的地……

有專家指出,這一系列靚麗成績單背後,是兩國蓬勃發展的政經、人文交流,是捍衛全球化、優化全球治理格局的民心所向,更展現出中國有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達成高品質的自貿協定,實現雙贏。

阮宗澤說,在當今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如此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兩國自貿協定的簽署,是對中澳關係的強化和補充。特別是作為一個以資源出口型的經濟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滑、澳大利亞經濟遭遇“寒流”的背景下,中國這些年大量進口澳的資源,形成對澳經濟強有力的支撐。

據阮宗澤的預測,此次李克強訪澳期間,一個重要選項就是強化雙方經貿合作領域,包括電子常務,產能合作,農牧業等多個方面,加快從“礦業繁榮”邁向更趨多元、更可持續的合作格局。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也有自己發展多元化的目標,這個角度與中國形成了重要的默契。”阮宗澤所指向的,正是中方“一帶一路”倡議與澳方“北部大開發”計畫、中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澳方“國家創新與科學議程”的“雙對接”。

對於這樣的構想,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安思捷在受訪時指出,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澳大利亞的北部大開發計畫在戰略上高度互補,兩國經貿投資合作前景廣闊。澳大利亞企業在項目融資、專案管理、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方面擁有專長,願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編輯:宮雨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