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足又遇“黑色X分鐘”,為什麼唯獨這次我們不忍心吐槽?

這一場打敘利亞, 國足叫人不忍心吐槽。

雖然最後時刻還是走回了黑色X分鐘的老路, 雖然浪射依然如此頻繁, 傳球還是有點兒隨機, 雖然高考都結束了還是逼著廣大人民群眾繼續做數學題……但至少他們是真拼了。

在現有的人員框架內, 裡皮的戰術和臨場變陣也已經做得足夠好, 下半場換上的肖智和薑至鵬, 分別依靠頭球爭頂能力和左路傳中能力, 成為幫助球隊一度反超的關鍵人物。

唯一的遺憾在於, 最後的定位球丟分, 曾誠的站位出現了問題, 讓人牆成了擺設, 賽前明知道敘利亞的定位球是最大威脅,

最後卻還是沒能防住。

悲喜的切換, 實在有點殘酷

國足的故事, 還沒到結束的時候。

40強賽打了中國香港八個門柱那會兒, 大家以為國足已完, 結束菲律賓客場贏了朝鮮, 實現超小概率壓哨晉級;12強賽連輸了敘利亞和烏茲, 大家都以為國足又完了, 結果好死不死主場又贏了韓國。 現在被敘利亞“絕平”, 居然又留了一口氣在。 有40強賽最後一輪的故事打底, 無論這回希望多渺茫, 我們也還得走著瞧, 對不對?

更何況, 12強賽只是國足故事的一個小篇章。

裡皮到任之後, 成績有起色還在其次, 更重要的從士氣到“大國家隊”的建制、人才挖掘的效率,

都在短時間內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裡皮不光有傲人的國際賽場的履歷, 還有深耕中超聯賽的經驗, 有他在場邊, 國足的故事, 還可以講上很長一段時間。

裡皮不能走

有人說, 國足還不如早點“死”透了, 絕了晉級的念頭,

安心開始執行長期規劃。 這樣的想法太片面了, 12強賽的生死懸念和長遠規劃並不衝突。 以12強賽這種規格的比賽, 它的競爭強度和傳播效果相比一般比賽判若雲泥, 所以, 如果每一場比賽都準備充分足夠拼, 那麼無論是球員積累場上經驗, 還是在修正國足的形象和口碑, 都大有幫助。

國足出線是道算術題, 國足的未來則是道幾何題。 它是一個系統構築的過程。

保守估計, 以國足的實力和人才儲備, 起碼要等2026年世界盃擴軍之後, 方能有所作為。 前提是, 一切都要按足球規律辦事。 每一場球好好踢, 才能累積經驗口碑, 才能讓更多人有信心投身這個行業, 這就是最大的足球規律。 而有裡皮在, 那些想要挑戰足球規律的人,

就不會有發聲的機會。

馮瀟霆灑下熱淚

就像今晚這場一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