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她到底是誰?為何得到如此多人的傾心與仰慕?

2月26日,

有一群小記者走進了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湘橋村,

他們遊覽七星池, 參觀古厝, 逛華佗廟……

這個古香古色的村落給他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他們又是如何描繪她的呢?

讓我們來看看吧~~

1保留與發展的並蓄共存

漳州立人學校 七年班 李安萍

湘橋的美在於那江畔的清風, 那古樸的建築, 那獨一無二的文化氣息。

近年來, 在政府的帶領和建設下, 湘橋古村開始修繕和保護。 被填埋的“聚寶盆”重新開挖,

引水入池, 成為湘橋的一張名片——七星池;獨特的燕尾屋、文化長廊和南拳文化都是湘橋的孩子。

湘橋村坐落在九龍江九十九灣江畔, 福建省唯一一座華佗廟依水而建。 廟前的一棵榕樹下有一塊形似烏龜的奇石, 似乎在守護著廟宇。 寺廟裡掛著一塊匾“仙方妙著”。 這匾是清朝的一位知府大人為病重的老母親求藥後贈與寺廟, 以表示感謝, 至今還掛在廟裡。

與華佗廟為鄰的是一座官府。 此府乃是乾隆皇帝被黃蘭枝老生在70多歲時任然堅持進京趕考的精神所感動, 直接免去了黃蘭枝考試, 特賜府邸“欽賜翰林”, 府內還有一塊乾隆皇帝賜的匾。 此後湘橋村的才人文子都居住在此。

翰林府有五進, 第一進的大門門檻高約20釐米,

在古代房屋的進數和門檻的高低都彰顯著屋主人的地位高低。 我們從大門兩側的偏門進入正廳。 這第一進的正廳是一座小祠堂, 這祠堂不同於我們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那樣, 它的牌位沒有擺在眾人面前, 在牌位的外面還有一個像房子的東西。 那如柵欄一般的門透過光隱約可見那些牌位。 這整個翰林府中所有的官人都姓黃, 故曰:黃府。

在祠堂的橫樑上掛了幾塊匾也都是乾隆皇帝御賜的, 上面分別寫著:文魁, 貢元, 進士。 再沿著內室走進二進, 二進是當時中榜還沒有官職的人居住的, 這翰林府就宛如一座人才庫。

出了翰林府後, 我們又瞭解了門前的兩座旗台。 這旗台不像今天這般, 它是由兩塊固定在底座上雕刻著美麗的花紋的石板構成,

兩石板之間相距10釐米左右, 這是插旗的地方, 所有這旗不是升的而是插的。 當然, 這旗不是你想插就插的, 在當時辭官返鄉的大人們會帶著一面朝廷賜的大旗浩浩蕩蕩的返鄉, 回到故鄉後命人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旗台。

3湘橋·夢不盡·憶不完

漳州立人學校 7年班 黃漪婷

選擇一抹豔陽天, 背上行李去旅行。 不觀城市繁華之盛景, 只賞古村樸實之夢景。

----題記

習慣了城市的喧鬧嘈雜, 總想給心靈放一場假。

古厝群、名人、歷史文化, 積澱成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以它獨特的地理環境, 盤踞在九十九灣的出口。 歷史上文化鼎盛, 清朝時期共有四十餘人考取功名, 有任杭州同知、刑部主事、廣西州同知等職。 村內古厝大宅鱗次櫛比, 文化氣息濃厚, 是當代書畫名家黃稷堂的故里。 三面環水, 風景獨特。 它就是——湘橋

步下景觀台, 在鄉村的石板路上行走。 其實石板路真的很可愛, 沒有油柏路那樣的刻板。 放眼望去, 七星池一字排開, 每個池都對應著一座古厝。 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風水文化。是當地人民所信仰的風水寶地。

轉步前行,踏上了原木遊廊。紅磚石瓦,顯得那麼質樸、沉著、厚重。文化走廊,寫滿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來到西宗祠堂,我們領略了南拳武術的魅力。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小朋友們練習著武術,整齊有力。有深度的文化藝術,深深影響著這群天真的孩子們。武有武德,面對深邃的武術文化,我深悟到了他的精髓——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步行來到河邊,我們到達了華佗廟。依水而立的華佗廟,充滿了傳奇色彩。年逾古稀的老翁老婦,在此閒聊家常,那些輝煌的歷史已成為過去,似乎只能從這些古跡尋找到那段輝煌過去。幾千年來,香火不斷,當地的村民向我們講述著它的歷史傳奇。面前的華佗廟,古樸典雅,蘊藏著黃提師救嫂,朱熹——忠孝廉潔的感人故事。

日行漸中,正巧碰上了當地的廟會。熱情的村民盛情款待我們,為我們備上了豐盛的美食。大鍋的鹹菜肉,鹽炒花生豆,素香抄三色,甘薯粥,白灼豆腐......盛情難卻的我們也放開了拘謹,你一碗我一碗地品嘗起來。雖然只是簡單的幾道農家菜,蘊含的卻都是當地人對我們滿滿愛意與盛情。

茶足飯飽之後,我們也該離開了。這次活動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入瞭解了古村文化。相信,美麗的湘橋文化一定會得到延續和傳承!

難忘湘橋,最美湘橋遊。

5步入湘橋村的光陰裡

漳州立人學校 高一班 盧柏豫

走進湘橋村,古厝群依水而建,綠水環繞,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流連其間,興許會讓你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這美麗的湘橋村,還是個文武之地。我採訪了海峽兩岸“大家練”的副會長——鄭加坤。他為我們表演的太祖拳,手法多變,步法穩健,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這裡除了太祖拳,還有五祖拳、白鶴拳等。每種拳法都各具特色,若你對武術有一定的愛好,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短短時光,匆匆而過,卻令我難以忘懷……

10 一個充滿古老氣息的美麗鄉村

漳州立人學校 三年(2)班 鄒芷璐

湘橋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臨江傍水,環境優美,人傑地靈。

一進湘橋村,我就看到許多池塘。黃書記告訴我們這是“七星池”。七星池是按古代建築風格建造的,而且池塘裡的水非常清澈,讓人不禁感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湘橋村還有全省唯一一座華陀廟,這天正好趕上廟會,香客絡繹不絕 。人們紛紛到廟裡進香,求福祈祥。因為是廟會嘛,肯定少不了許多美食,看到這麼多誘人的食品,我不禁都要流口水啦!

11有故事的古村

漳州立人學校 三年(1)班 張穎璐

媽媽說,這是一個出過許多名人的故鄉,是有許多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的地方。

雨過天晴,空氣清新。我們出發往湘橋古村采風了!大巴車開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下了車,登上一座高高的木欄杆觀景台,全村的景象都在我們眼底下,我不禁想起一句詩: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首先看到的是7個大小不同的池子,那池水清澈,水面清亮如一面明鏡,聽說,這就是著名的“七星池”,人稱“聚寶盆”。

沿著池子,我們來到一座“大厝”前,還沒跨進門,就聽到一陣“哈、哈—嘿”的喊聲,我們走進一看,原來這裡是小朋友們學武術的地方,村書記介紹說,這是村裡組織的“國學武術班”,讓有興趣的小朋友到這裡免費學習、健體強身。小朋友們學得可好了,整齊有氣勢!當鄭教練說可以教我們幾個招勢時,我們個個來了精神,紛紛比試學起來。

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風水文化。是當地人民所信仰的風水寶地。

轉步前行,踏上了原木遊廊。紅磚石瓦,顯得那麼質樸、沉著、厚重。文化走廊,寫滿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來到西宗祠堂,我們領略了南拳武術的魅力。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小朋友們練習著武術,整齊有力。有深度的文化藝術,深深影響著這群天真的孩子們。武有武德,面對深邃的武術文化,我深悟到了他的精髓——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

步行來到河邊,我們到達了華佗廟。依水而立的華佗廟,充滿了傳奇色彩。年逾古稀的老翁老婦,在此閒聊家常,那些輝煌的歷史已成為過去,似乎只能從這些古跡尋找到那段輝煌過去。幾千年來,香火不斷,當地的村民向我們講述著它的歷史傳奇。面前的華佗廟,古樸典雅,蘊藏著黃提師救嫂,朱熹——忠孝廉潔的感人故事。

日行漸中,正巧碰上了當地的廟會。熱情的村民盛情款待我們,為我們備上了豐盛的美食。大鍋的鹹菜肉,鹽炒花生豆,素香抄三色,甘薯粥,白灼豆腐......盛情難卻的我們也放開了拘謹,你一碗我一碗地品嘗起來。雖然只是簡單的幾道農家菜,蘊含的卻都是當地人對我們滿滿愛意與盛情。

茶足飯飽之後,我們也該離開了。這次活動受益匪淺,也讓我深入瞭解了古村文化。相信,美麗的湘橋文化一定會得到延續和傳承!

難忘湘橋,最美湘橋遊。

5步入湘橋村的光陰裡

漳州立人學校 高一班 盧柏豫

走進湘橋村,古厝群依水而建,綠水環繞,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流連其間,興許會讓你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裡……

這美麗的湘橋村,還是個文武之地。我採訪了海峽兩岸“大家練”的副會長——鄭加坤。他為我們表演的太祖拳,手法多變,步法穩健,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這裡除了太祖拳,還有五祖拳、白鶴拳等。每種拳法都各具特色,若你對武術有一定的愛好,這倒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短短時光,匆匆而過,卻令我難以忘懷……

10 一個充滿古老氣息的美麗鄉村

漳州立人學校 三年(2)班 鄒芷璐

湘橋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臨江傍水,環境優美,人傑地靈。

一進湘橋村,我就看到許多池塘。黃書記告訴我們這是“七星池”。七星池是按古代建築風格建造的,而且池塘裡的水非常清澈,讓人不禁感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湘橋村還有全省唯一一座華陀廟,這天正好趕上廟會,香客絡繹不絕 。人們紛紛到廟裡進香,求福祈祥。因為是廟會嘛,肯定少不了許多美食,看到這麼多誘人的食品,我不禁都要流口水啦!

11有故事的古村

漳州立人學校 三年(1)班 張穎璐

媽媽說,這是一個出過許多名人的故鄉,是有許多傳統文化和歷史故事的地方。

雨過天晴,空氣清新。我們出發往湘橋古村采風了!大巴車開了大約半個小時,我們下了車,登上一座高高的木欄杆觀景台,全村的景象都在我們眼底下,我不禁想起一句詩: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首先看到的是7個大小不同的池子,那池水清澈,水面清亮如一面明鏡,聽說,這就是著名的“七星池”,人稱“聚寶盆”。

沿著池子,我們來到一座“大厝”前,還沒跨進門,就聽到一陣“哈、哈—嘿”的喊聲,我們走進一看,原來這裡是小朋友們學武術的地方,村書記介紹說,這是村裡組織的“國學武術班”,讓有興趣的小朋友到這裡免費學習、健體強身。小朋友們學得可好了,整齊有氣勢!當鄭教練說可以教我們幾個招勢時,我們個個來了精神,紛紛比試學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