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橫山巨集的曲線審美,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今天, 小編要介紹的這位雖然和高達沒關係(和高達有關係的貌似都很牛逼), 但他的名號在日本機設界也是響噹噹的。 他就是號稱日本科幻軍事之父的橫山宏~

人物簡介

橫山宏(よこやま こう Kow Yokoyama), 出生於1956年, 北九洲市福岡縣。 在武藏野美術大學(日本美術專業最厲害的學校)學成畢業後, 主要從事漫畫插畫、模型設計的工作。

與前面介紹的四位大神相比, 橫山宏更商業化, 主要做玩具模型。 他早期做的模型類似日本特攝電視劇集《雷鳥2086》和電影《星球大戰》中使用的小型拼裝類道具。

代表作

如果說卡叔火是因為他模型監修做得厲害的話, 那麼橫山宏則是以自己原創的機器模型著稱。 其代表作為《Maschinen Krieger ZbV3000》, 也就是Ma.K。

Ma.K, 最初的名字是SF3D(也就是科幻機械), 是源自橫山宏的一個概念。 1984年, 在日本科幻動漫的熱潮時期, 橫山宏一手創建了以現實基礎為基調的插畫概念圖。 隨後, 他的作品便在日本塑膠模型和遊戲中一炮而紅。

實際上, 早在1982年, 橫山巨集的模型組裝就已經出現在日本著名雜誌《月刊Hobby Japan》上了。 這種以模型照片加上虛構的戰爭為故事背景的內容, 在這個雜誌上連續刊登了3年, 足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Ma.K的世界觀

故事設定在29世紀後期、第三次世界大戰後, 地球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污染, 倖存者都逃離到其他星球定居。 數十年後, 人類重返地球, 其中以英聯邦為背景的傭兵軍和德國血統的共和國軍為了爭奪地球資源而展開戰爭。

設計理念

雖然模型在大多數被誤認為是玩具, 但實際上其背後蘊藏著世界上不同機設師的不同文化觀念。 下麵, 小編就以Ma.K為例, 來簡單聊聊橫山宏的設計理念~

歐美題材的日系機械

在20世紀70到80年代, 各類歐美科幻機械題材的漫畫或者動畫中的機甲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以最常見的簡單的直線線條作為設計框架的基礎,

並在現實中取材加以科幻誇張的想像。

所以這個時期的機甲給人一種棱角分明的硬朗風格, 機械的力度和重量感盡顯。 比如《星球大戰》中的機甲AT-AT、AT-ST, 幾乎都是在現實動物形態的基礎上, 以直線條構成的框架產生的設計, 簡單誇張,但不失真實的邏輯性。

“二戰”結束後,日本已經是一個十分開放、廣泛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家,也正是在《星球大戰》後沒幾年,橫山宏便設計出了Ma.K。Ma.K以“二戰”為背景,而“二戰”是歐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說Ma.K應該屬於歐美科幻題材。

偏愛曲線

但是,Ma.K與歐美機設的最大不同在於曲線的使用,這與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動畫界崇尚圓潤的線條美感(如《鐵人28號》、《鐵臂阿童木》等)以及橫山宏的個人喜好有關。

橫山巨集本人喜歡用曲線來勾勒線條,並且善用曲面的零件,因此他的機械模型作品大多呈現類似雞蛋形狀的橢圓,傳說是因為人們對這樣的形狀感到安心~

當時,橫山宏借鑒歐美題材來進行機設,在當時同類題材的機設中可以說是一次革命性的嘗試。日本人崇尚極簡風格,這對歐美機設來說也是具有突破性的。

直線線條常常給人以簡潔、硬朗、堅固、工業感強的印象,在物體形態中起到規範穩定的協調作用;曲線則代表著柔和、流線的豐富性,通常更生動、富有親和力。

橫山宏巧妙合理地運用了曲線與現實的動物形態,並加以“二戰”的虛擬戰爭背景創作出Ma.K。無論在主題還是在設計思路上,都是歐美科幻機械題材的巨大進步。至少讓人跳出了“機械都是直線條”的傳統看法。

所以,Ma.K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歐美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根據HLJ的模型銷售同年記錄,Ma.K幾乎到看脫銷的狀態,而當時的星戰模型卻仍有大量庫存。

廢物利用

橫山巨集的模型設計除了善用曲面之外,還善於利用模型廢料和一些日常用品。如Ma.K模型中“FLOKE”(反重力飛船)的製作,就是用養樂多優酪乳瓶做機尾,乒乓球做反重力裝置的案例。

由於橫山宏以“二戰”為主題背景,所以另外還使用了一家被玩家遺棄的“二戰”軍事模型“屍體”,與一些從垃圾堆裡撿來的日本電器小零件來做細節化的表現。

在當時的日本動漫模型中,許多廠家以當時流行的動畫、漫畫為主題曲刻意地生產周邊模型,幾乎沒有人會用“廢物”做商業化的產品。

環保理念始終貫穿於Ma.K全部,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模型,更是一種通過模型來傳遞思想的藝術行為。

打破常規,即是Ma.K的獨特意義所在。橫山宏的創作,總是以身邊的現實環境為靈感源泉,比如機器動物系列完全是參考了各種昆蟲動物的形態,並通過各種曲面線條與簡單但不失邏輯的機械內購來表現。

總之,橫山巨集的作品打破了那個刻板年代所制定的一種無形思維框架,讓眾多模型愛好者對模型產生了新的認識,是一場模型界的革命。

參考資料:《知日》

簡單誇張,但不失真實的邏輯性。

“二戰”結束後,日本已經是一個十分開放、廣泛接受外來文化的國家,也正是在《星球大戰》後沒幾年,橫山宏便設計出了Ma.K。Ma.K以“二戰”為背景,而“二戰”是歐美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說Ma.K應該屬於歐美科幻題材。

偏愛曲線

但是,Ma.K與歐美機設的最大不同在於曲線的使用,這與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動畫界崇尚圓潤的線條美感(如《鐵人28號》、《鐵臂阿童木》等)以及橫山宏的個人喜好有關。

橫山巨集本人喜歡用曲線來勾勒線條,並且善用曲面的零件,因此他的機械模型作品大多呈現類似雞蛋形狀的橢圓,傳說是因為人們對這樣的形狀感到安心~

當時,橫山宏借鑒歐美題材來進行機設,在當時同類題材的機設中可以說是一次革命性的嘗試。日本人崇尚極簡風格,這對歐美機設來說也是具有突破性的。

直線線條常常給人以簡潔、硬朗、堅固、工業感強的印象,在物體形態中起到規範穩定的協調作用;曲線則代表著柔和、流線的豐富性,通常更生動、富有親和力。

橫山宏巧妙合理地運用了曲線與現實的動物形態,並加以“二戰”的虛擬戰爭背景創作出Ma.K。無論在主題還是在設計思路上,都是歐美科幻機械題材的巨大進步。至少讓人跳出了“機械都是直線條”的傳統看法。

所以,Ma.K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歐美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衝擊,根據HLJ的模型銷售同年記錄,Ma.K幾乎到看脫銷的狀態,而當時的星戰模型卻仍有大量庫存。

廢物利用

橫山巨集的模型設計除了善用曲面之外,還善於利用模型廢料和一些日常用品。如Ma.K模型中“FLOKE”(反重力飛船)的製作,就是用養樂多優酪乳瓶做機尾,乒乓球做反重力裝置的案例。

由於橫山宏以“二戰”為主題背景,所以另外還使用了一家被玩家遺棄的“二戰”軍事模型“屍體”,與一些從垃圾堆裡撿來的日本電器小零件來做細節化的表現。

在當時的日本動漫模型中,許多廠家以當時流行的動畫、漫畫為主題曲刻意地生產周邊模型,幾乎沒有人會用“廢物”做商業化的產品。

環保理念始終貫穿於Ma.K全部,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模型,更是一種通過模型來傳遞思想的藝術行為。

打破常規,即是Ma.K的獨特意義所在。橫山宏的創作,總是以身邊的現實環境為靈感源泉,比如機器動物系列完全是參考了各種昆蟲動物的形態,並通過各種曲面線條與簡單但不失邏輯的機械內購來表現。

總之,橫山巨集的作品打破了那個刻板年代所制定的一種無形思維框架,讓眾多模型愛好者對模型產生了新的認識,是一場模型界的革命。

參考資料:《知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